我…去?!
觸發(fā)了臨時任務(wù)?
獎勵…未知?!
難道說,是根據(jù)最后結(jié)果的得分為標準來給出獎勵?
有點意思哈…
至于觸發(fā)學習的獎勵倒是可有可無,不就是錢么,
吳乾現(xiàn)在對臨時任務(wù)的獎勵更加好奇,畢竟那些沒有受過未知事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發(fā)現(xiàn)的快樂。
限時一個小時,開搞開搞!
按照自身的目的,提煉出《論語》中的四句話,那這四句話務(wù)必是高度精煉高度概括的,既符合自己的目的,又能體現(xiàn)夫子的思想,還要符合當前的實際,
《論語》20章602則,提煉出這樣的4句話,難度很大,但也是一種挑戰(zhàn)!
所以最先要明確,自身的目的,
《論語》中關(guān)于修身、提升自己其實有一個高度濃縮的概念—
君子。
所謂君子,古時被譽為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模范,德才兼?zhèn)?,文質(zhì)彬彬,有所為有所不為,幾乎是每一個人在自身修行這條路上的最高境界。
高度符合吳乾的目的,
既然這樣,可以按照“君子”這一詞條進行檢索,大大縮減了范圍,但即便如此接下來的任務(wù)還是十分艱巨,畢竟論語中對于君子的描述也是浩如煙海。
論語開篇第一句話,眾所周知的學而時習之,雖然經(jīng)典,但吳乾還是覺得稍微差點意思,
往后翻到《論語?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就非常有意思了。
楊伯峻注: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古代知識范圍狹窄,孔子認為應(yīng)該無所不通。
但是這個“器”字其實可以有很多種意義,《說文》中的解釋,器,皿也。
指器物,器具,泛指用具,引申為度量,才能。
楊伯峻的解釋沒有問題,但吳乾認為也可以換一種理解方式,器皿多指缸盆碗、甕釜甑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作為乘裝物品的用具,都有四周封閉的圍壁,
所以君子不器,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
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用壁將自己圍起來,封鎖住,而應(yīng)該海納百川,昂霄聳壑,胸懷要寬,格局要大。
這樣一來,這句話的立意和意象更拔高了一層,非常適合用來作這四句話的第一句,
定海神針,提綱挈領(lǐng)。
要拿筆記下來,很重要!
哎…
不對…
我沒帶筆和紙??!
吳乾此次來省圖準備的并不充分,連最基本的筆和紙都沒有帶,這可怎么辦…
著急的吳乾連忙抬起頭四處踅么,正巧看到坐在對面怯生生喝著奶茶的小姑娘,也在抬起頭偷偷看著自己的樣子…
四目相對,分外尷尬…
遲驚蟄心想:完了完了,他發(fā)現(xiàn)我在偷看他了,他會不會說什么過分的話,怎么辦怎么辦…
吳乾可沒空琢磨小女孩的小心思,畢竟自己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壓低的聲音顯得很急促:
“可以借我一下紙筆么?”
“哎?”
本就有點天然呆的遲驚蟄被不按套路出牌的吳乾嚇懵了,一時有點反應(yīng)不過來,
看到小姑娘呆呆的樣子,仿佛額頭上的呆毛都跳了跳,
吳乾還以為是自己的急切的語氣嚇到了她,連忙用比較溫柔的語氣重新說一遍,
“可以借我一下紙和筆么?”
“哦…哦,好!”
終于反應(yīng)過來的遲驚蟄發(fā)現(xiàn)對面的小哥哥仿佛真的是因為沒有帶紙和筆才和自己說話的,連忙把自己不用的紙和筆借給他,
“給!”
“謝謝?!?p> 吳乾接到紙和筆后,連忙寫下四個字,君子不器。
看到小哥哥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書本上,不時在紙上寫寫畫畫,視自己若無物,難得的產(chǎn)生出一種連她自己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想法,
他看的書…難道比我更好看么…
不過話說他不會是想用自己的紙和筆,來給自己寫一些什么奇奇怪怪的東西吧…
有點被迫害妄想癥的遲驚蟄再度陷入了離奇的想象中…
而另一邊,已經(jīng)找到第一句的吳乾不得不說松了一口氣,但任務(wù)還在繼續(xù)。
第二句,用哪句話好一點呢?
吳乾在“敏于事而慎于言”和“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敝袙暝S久,直到在子路篇中看到,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找到了,就是這句話,要比上面的兩句話更得吳乾的心意,
和睦相處,但不茍同。
人際關(guān)系是日常言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君子在人際交往上的標準,
吳乾在君子不器的下面工整地寫下四個大字:和而不同。
本來吳乾還打算用同篇的另一句話來當做第三句: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但仔細想想,其實前半句的價值觀吳乾并不認同,“矜”是對的,但不能“不爭”!
而后半句其實和第二句的和而不同有異曲同工之意,其實都是在講述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有重復(fù)之嫌。
吳乾繼續(xù)向后看,直到在顏淵篇找到一句話,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
這句話其實是在回答顏淵什么是任的提問,夫子認為,克制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周禮,則為仁。
這句話深深地戳中了吳乾,
自己邀天之幸獲得了系統(tǒng),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放肆,有沒有放縱,有沒有放恣!
多多少少還是有的。
可這是一個隱患,自己能隱忍得了一天,能隱忍一個月,能隱忍一輩子么?
當面對聲色犬馬燈紅酒綠時,自己真的能一直守住自己的本心么?
有多少人面對金錢的誘惑可以沒有底線的予取予求,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真的能不放出內(nèi)心中的魔鬼么?
所以,一定要學會克制。
只是這句話中的“復(fù)禮”二字吳乾并不滿意,但又實在放不下“克己”,
怎么辦呢…
直到在里仁篇找到,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古時候言語不輕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動趕不上。
也就是說,做人要謹言慎行,但怎么才能做到謹言?
要想守言,必先守心,
守心克己,方能成己!
這兩個字和“克己”搭配才最能升華“克制”的主題!
但…守心這兩個字是吳乾自己概括的啊,原文中并沒有這兩個字,這…
行么?
吳乾重新仔細翻看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任務(wù)中的要求是“提煉”而不是“摘抄”!
也就是說可以有自己的總結(jié),
那就沒問題了,吳乾在第三行寫下,守心克己。
至于最后一句話,吳乾心中早就有了答案,《論語?衛(wèi)靈公》中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是論語中幾乎最霸氣的一句話,用作提煉的最后一句最有畫龍點睛之意!
任務(wù)的限時結(jié)束,
而紙上的十六個字就是吳乾對系統(tǒng),更是對自己交上的答卷:
君子不器,和而不同,守心克己,當仁不讓!
咸蛋菠蘿
不用打,我招了。 這段劇情借鑒了某失聯(lián)法棍的生活系,但我想我寫出了自己的東西,質(zhì)量如何我是不敢說的,但起碼應(yīng)該可以給讀者老爺們帶來一些思考。 ps:這章是到目前為止寫的最難的一章,仿佛在寫論文,雖然寫的也不是很滿意… 但是沒辦法,水平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