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竹竿河邊人家

十四(全文完)

竹竿河邊人家 左氏傳奇 942 2021-03-30 00:09:11

  長水成年后離開了家鄉(xiāng),越走越遠,在外娶妻生子,好幾年都不能回去一次。但凡回去,長水都會帶上妻女在竹竿河邊走走,回憶和訴說著竹竿河邊村莊和人家曾經發(fā)生的故事。

  長水離開家鄉(xiāng)的二十多年里,竹竿河邊的村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千年古樹虛空的主干樹洞中生發(fā)出新樹,愈發(fā)繁密茂盛,長水幾乎不認識了,讓長水既喜又憂。長川、長江等一批批年輕人背起行囊,涌到長三角、珠三角、環(huán)渤海經濟圈、京津冀打工,創(chuàng)業(yè),尋夢,甚至舉家搬遷到新的城市,村子的人口隨著青壯年不斷外出變得人丁稀少,只剩下年邁的老人照料尚未成年的孫子孫女,守候在曾經喧囂一時的村莊。老人的子女寄回了一筆筆資金,在家鄉(xiāng)蓋起了二層小洋樓,原先緊靠竹竿河岸土墻布瓦的舊屋或者廢棄,或者拆除,只能在斑駁的黑白照片中尋覓到古樸原始的村貌。新式小洋樓整體西移,沿著從村西頭經過前往武漢的高等級公路兩側布局。小洋樓白墻平頂,朱漆鐵門,藍色玻璃,高墻深院,棟棟氣宇軒昂,現代時髦,村子儼然有了小型城鎮(zhèn)的模樣。逢年過節(jié),長川等長年在外務工人員像大雁遷徙似的回到村子,駕駛各式各樣的小車,一輛比一輛豪華氣派,回家更像走親戚,熱熱鬧鬧三五天,又行色匆匆走了,返回鋼筋水泥托舉起來的城市森林,熙熙攘攘的村莊重新回歸門前冷落鞍馬稀的冷清。村里人回來相互拜訪,就跟在城里結識新朋友一樣,互留手機號碼、微信,回到工作的城市時不時地異地通話和視頻,盡管你在這頭他在那頭,天各一方,但那份親昵依然在現代電子信號之中傳遞,好似彼此站在村頭閑扯東家長西家短,心境還是跟他們在村子時一樣,也不一樣……

  長水的故鄉(xiāng)記憶因離鄉(xiāng)外出而中止,竹竿河邊人家新的故事,長水無法講述。長水沒有親眼目睹,沒有親身經歷,就是連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都算不上。距離和時間讓長水、長川、長江他們一個個地把自個變成了竹竿河邊人家的匆匆過客,鄉(xiāng)音仍在,說出來的話冷不丁地夾帶著南腔北調,猶似芥末入鼻,已是滿臉熱淚。

  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者以親身經歷的農村改革開放初期那段難忘的成長歲月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這篇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農村小說,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

  小說以竹竿河邊一戶普通農家的悄然變化為背景,從而謳歌黨的農村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深遠的影響。(全文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