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撒滿星星的窟野河

第一部 遷移 第四章 (十五)

撒滿星星的窟野河 珍珠蔡 2100 2021-06-14 15:52:17

  張平平自小迷戀稀奇古怪的事,楊二姊倒是有耐心給她講,但她肚子里裝得故事太有限,早給她這煩人的孫女掏騰空了。張全勝是第二個被她挖掘的人,他興起時,會給她講些五花八門的東西,要是酒到酣暢時,更是口若懸河地想到哪里講到哪里。他喜歡拽些新穎的詞語,時不時的露些高妙難懂的話題,越是這樣,越惹得張平平好奇。有回,張全勝盤坐在炕桌旁,喝著小酒吃著花生米,山南海北的講起來,從人體小宇宙、天下奇聞繞到《紅樓夢》上。張全勝講,《紅樓夢》不僅僅是小說,里面有詩詞有醫(yī)學還有建筑,更是門“玄學”,這個新穎的詞眼剛好被進來找張平平的老劈柴聽到,于是張全勝把他知道的全部關于《紅樓夢》的內(nèi)容又講了一遍,老劈柴很震驚,沒想到平平能從父親那里學到這么復雜的學問,自此,他倍加崇拜這位鄰居張大爺。

  張平平不會像郝峰那樣一下便被唬住,她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張全勝講的東西七零八碎,浮于表面,若追問下去他就再說不上什么,真正撿起一個話題便能講通透的是二舅。張平平的二舅大名叫蔡珖玉,字鴻銘,年紀比蔡玉梅大一輪,解放前出生,神田時蔡家的生活只有他和大舅蔡瑛玉經(jīng)歷過。他們兄弟二人四五歲便被蔡維藩送進私塾開蒙,又先后進入縣城中學。蔡玉梅說她二哥在中學經(jīng)常考第一,縣城里的人都知道,蔡家的老二是名土秀才。蔡珖玉生性勤奮好學,記憶超強,傳統(tǒng)文化功底深厚,典故文章信手拈來,隨意一首詩文,都能把成文背景和作者經(jīng)歷講個明明白白。

  二舅的人生很坎坷。蔡家來到包頭后,正值他青春年少,他的博學多思和強烈叛逆都讓解珍珠無法駕馭。五十年代,他考上大學,剛上一年便從學校退學,回家說學校不是他想象的模樣,會浪費他的青春,他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于是,他混著幾個親戚和一些朋友東奔西跑的折騰起來,販賣過一些物資,領著三舅去固陽縣辦過學校,還從天津請回戲劇班子在本地搞演出,雄心勃勃地到處闖蕩,終年不在家里呆著。蔡子箴不干涉他,解珍珠只能嘆著氣說:“哎,一樣樣的,一樣樣的。”

  回城后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開始自學農(nóng)業(yè)技術,研究出好幾項甜菜育種專利,在農(nóng)科院做上技術總工。雄心勃勃心懷夢想的他,在大多半人生歲月中,都沒有遇上真正能夠讓他創(chuàng)業(yè)的大江大河,隨著激情退卻,二舅的精力轉(zhuǎn)移到思想文化研究上來。

  退休的蔡珖玉每天堅持收聽新聞,看報紙雜志,收聽外國電臺廣播,雜收博取,無所不涉獵。他像本大百科全書,蔡家在蔡子箴之后,就數(shù)他光芒最盛。每次他一出現(xiàn),家里大大小小的人都喜歡圍著他問東問西,談天說地,愛爭執(zhí)的要跟他辯論半天,把上次沒掰扯明白的事情繼續(xù)掰扯明白,他能把與他辯論的人分成不同的派系,讓爭辯越來越激烈。他像個演說家一樣,永遠喋喋不休,永遠滔滔不絕,總能激發(fā)出不同意見,所到之處爭執(zhí)聲不斷。

  他擅長哲學和傳統(tǒng)文化,熟讀黑格爾的辯證法、柏拉圖的理想國,喜歡用國外哲學思想對比老莊、儒家,古今中外歷史故事諳熟在胸,詩詞歌賦脫口而出,即便是隨口的閑話,都能牽出他一大番深入淺出的議論。他想講什么便講,根本不在意聽者是誰,也沒功夫細解釋,像位傳播思想的獨立演說家。他會時常跟街邊閑坐的老人搭話,告訴他們?nèi)松牟煌瑫r期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會給新結(jié)識的戀人分析男女情感如何復雜;會跟修車的師傅講社會主義的階段性,為他預測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張平平曾經(jīng)猜測過,大概二十世紀初期傳播先進思想的那些人就是他這個樣子。他濃重的神田方言加上談的內(nèi)容生僻,很難讓人完全明白,常常被人據(jù)而遠之,就如,聽他講高山流水遇知音時,“鐘子期、俞伯牙”兩個本就古怪的名字,被他說得更加晦澀拗口,但他樂此不疲。

  蔡珖玉博古通今,卻思維守舊,一直生活在他的時代局限中,對新的變化抵觸懷疑,他認為不應該把經(jīng)濟發(fā)展搞得太快,人們不需要太多物質(zhì),是位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受新式教育的年輕人都喜歡跟他爭一爭,卻爭不過他,因他涉獵太廣。有他這樣的長輩,卻也是年輕人們的幸運,他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認知面,從他那里知道,世上有數(shù)不清的學問,知識有永遠無法探明的寬廣領域。他那些高深枯燥的言論,并不能完全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但是,他是第一個向張平平拋出人生話題的人。在此之前,張平平只好奇生命的樣貌,從未思考過人生的意義。他說他清楚得記得,開始關注自己生命意義的時刻,那是十二歲時的一個上午。當時,他躺在房頂上曬太陽,不知從哪里來的一個問題突然鉆進他腦袋:你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是啊,活著有什么意義呢?張平平的腦袋里也開始轉(zhuǎn)悠這個問題,這讓她在同齡人中顯得更加奇怪。

  蔡珖玉生性自由獨立,不受約束,喜歡四處交友,在家時間并不多,二妗索性不干涉他。他活得沒有時令和節(jié)氣,年近七十的老人,寒冬臘月不穿棉褲到處跑,跑到蔡玉梅家時才被他妹妹發(fā)現(xiàn),親手給他絮上一條新棉褲,他樂呵呵地說:“嗨,這是自大媽沒了,我穿上的第一條棉褲,就是暖和啊。”因為他腿腳不識閑,愛游歷交友,還惹過不少麻煩,又從不理家務,二妗對她的放任也帶著些怨氣。

  在楊二姊和蔡玉梅的眼里,張平平也特別。蔡玉梅覺得這個大女兒太像她的二哥,千奇百怪的想法和話題一大堆,甚至長得也像,都是鼻骨中間隆起的山羊鼻。大女兒跟二哥一樣,是她無法明白和約束的那種性格,她不怎么有自信去教育她,只能由著她去發(fā)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