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次元

別寫了,書里的角色都被你刀沒了

解說:“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

  本篇解說,由上一個我所寫作的文字刪減而成,不得不說,“我”還挺有雅興的呢。

  “失去共情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

  如果要選一句話作為本篇小說的中心句,我一定會選擇這一句。雖然沒有明顯提及,但是可以看出,本文中至少有三個角色是沒有感情的異類,這三人就是蝴蝶、永遠和“the colorless”。

  無口、無心、無表情的三無屬性,自二十世紀末起源以來,在文藝作品,特別是ACG文化中,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一種典型。其中無心一項,又時常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種臉譜化的人物屬性。

  無心,也就是無感情,這樣的人物出現(xiàn)在ACG作品中通常都是一臉冷漠的理性主義者,即使不加無表情的副屬性,讓人想起來也自然而然地覺得像個面癱。不過總覺得,這些似乎都對無心的角色塑造得過于片面化,過于偏激了。我覺得世界上應該存在這樣的人,他們不會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感到悲喜,也從不從心底關心任何人,但他們仍然過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交流,一樣社交。這樣的人,“有”口也有“表情”,他們只是無心。

  其實這一類人的生存方式是符合邏輯的,因為無法共情,這樣的生理缺陷,終究是這個人自身的問題,而人與人的交際,并非屬于個人的行為,同時也鏈接著社會這一整體??梢赃@么說,人與人的交互,從一開始就不具有任何真實性可言。人類在言語交流中、在肢體接觸中,真的有傳達出自己的思想嗎?恐怕不然吧,每個人從其他人處得到的反饋,在他們腦中重新組合,意識形態(tài)究竟出現(xiàn)了怎樣的謬誤,根本無從糾正,人與人從來就不可能相互理解。因此,即使是正常的人之間,生活依舊滿是誤解。

  人類的感動,只是自以為是的感動;人類的憤怒,也只是自以為是的憤怒,人類的情感從未作用到其他人,它作用的對象,全是在頭腦中構建的真實世界的倒影。正常人類間尚且如此,無法共情的人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就很好理解了。

  文中三人同樣缺少共情的能力,但三人在短暫的人生里其實演化到了不同的境界,也因此走向了不同的道路。“the colorless”,他的情感缺失,是由永遠一手造成的。而他學到的,是對真實的追尋。文中提到,他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執(zhí)著于尋找那些超出他常識范圍內的事物,因為有人做出了他完全想不到、理解不了的行為,這正是他以外的世界真實存在的證明。從無法共情的人到追尋真實的人,所以當他一遍遍驗證了世界的真實性,卻突然恢復了記憶,發(fā)現(xiàn)了世界本質時,才會萌生出毀滅一切的想法。

  因為在追尋真實的過程中,他已經(jīng)漸漸找回情感了。因為他人的情緒,也是他們真實存在的證明,“the colorless”在一次次見識過這些后,已經(jīng)漸漸能對這些情感產生共鳴了。只可惜,突然而至的記憶告訴他,這些人的情感,不過是虛構的假象。在最后一刻,他產生了世界上實際只有他一人,以輪回的方式遍歷每個人的人生的想法,這樣的話,至少所有人的情感都是真實的了,或許對于彌留之際的他,這也算是一種救贖了。

  蝴蝶,這是本文中我最鐘意的一個人。因為他足夠清醒,也足夠透徹。他的無心,似乎是一早就存在的特質,和“the colorless”不同。他在鏡城中的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卻并沒有學會共情,是的,在我的理解里,他直到死都沒有經(jīng)歷過“the colorless”那樣的境界。但是他并不介意這樣,在短暫的一生中,他珍視著自己眼前的一切,自己身邊的世界,平靜地運轉著,這樣就夠了。他是最聰明的人,也是最笨的那一個。蝴蝶才不會管什么真不真實,他只想要這個世界維持原狀,因為即使是玩具,它也實在是太美了。

  永遠,某種意義上是一切災禍的根源。他和蝴蝶一樣,天生沒有情感。在給其他人設置枷鎖的過程中,這個人像個冷靜的學者,他并非真正想要限制住這些人發(fā)動能力,他只是想知道,如果失去了xxx,xxx會做出些怎樣的事情,他是懷著這樣的好奇心,吃掉了同伴們的一部分?;蛟S是對不斷重復的生活感到乏味,他在某一天,他吃掉了自己的一切。然后,一個嶄新的人誕生了。但他并沒有成為普通人,吃掉自己的一切后,這個嶄新的,失去了所有記憶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從世界上被剝離了。

  我們來談談透明人的概念吧。透明人,是指肉眼看不到人嗎?那應該叫隱身人吧,我們經(jīng)常把一個集體中沒有存在感的人,稱作透明人。透明,代表并不引人注目,即使出現(xiàn)在眼前,也不會讓人覺得有什么不妥。從各種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永遠正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他就像是背景的一部分,所以他無論出現(xiàn)在哪,在做什么,這個世界的居民都不會覺得不妥,也不會和他產生交集。例如,在超市中,他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不付錢就離開了,即使報警器發(fā)出了警報,也不會有人認為有任何問題,工作人員把報警器重啟之后,一切照常。某種意義上,他已經(jīng)成了自然規(guī)律的一部分。游離在與自己不相關的世界中時,他遇到了休謨,還有其他的病人,身為同樣不屬于這世界的人,他們對永遠保留有一部分記憶。

  孑然一身地來,一無所有地走。他究竟到最后有沒有學到些什么,我只能說我沒能看懂。

  休謨這個角色,基本上是和永遠綁定的。這個角色代表的意義相比故事中心的三人就要少得太多了。但是休謨這個角色,幾乎貫穿全文,其語言和行為,以及在其之上的思想內核,其實都值得深究。但是這樣的話就太無趣了,畢竟這是故事解說不是學術論文。

  休謨是一切的開始,也是真正意義上引導悲劇發(fā)生的人。一切的開始,是因為休謨對外公布了自己的代價——拒絕任何愿望的權利。因為不會拒絕,所以能實現(xiàn)所有愿望,這讓其余幾人漸漸有了自己的野心。只要找到她,就能實現(xiàn)一切,整個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所以蝴蝶一開始就說了,這座城市接下來發(fā)生的并非戰(zhàn)爭,而是“一次規(guī)模稍大的狩獵”。the lion、yesterday、Asclepius,這三人的目的,都是尋找到她,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shadow有所不同,他認為自己的愿望可以靠自己實現(xiàn),只需要把最大的障礙掃除就行了,但他尋找的解決蝴蝶的方法并非休謨,而是“蒼蠅”,也就是別西卜。借用別西卜的力量直接抹除蝴蝶,值得注意的是shadow似乎并不知道蝴蝶就是butterfly,大概是文化水平上的差異吧。

  總而言之,休謨是一個守護著永遠,想要見到他擁有自己的愿望,最終卻引發(fā)了一切悲劇的可悲之人。

  我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地方寫下這樣的文字解說究竟有什么意義,無窮無盡的時間里,幾乎完全不可能有人能找到這里,或許我只是在自娛自樂,誰知道呢。但是如果有后人看到這篇解說,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我并非作者,卻能對許多書中并未提及的細節(jié)加以補充。這正是這本書的奇異之處,我在讀到第一個故事時,意識到了詭異的既視感,因此調閱了曾經(jīng)讀到的關于花瓣的記載。我驚人地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居然是發(fā)生在某一個花瓣中的真實過往。作者陳悠,生活在花破碎前幾十年,恰好處于花破碎后留下的殘骸世界同一條時間線上,根據(jù)我的調查,他毫無疑問是個普通人。但他筆下的故事居然在另一片花瓣——另一個世界上,真實發(fā)生。我不清楚是他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的事將它寫下,還是因為他寫下了這個故事,另一個世界才被創(chuàng)造出來。

  無論是哪一方,這本書都有問題。它的內部,一定潛藏著花的碎片,世界規(guī)則的殘骸,也就是說,它本身就是圣所。

  文中提到的其他事物也有可疑之處,the line的能力,在察覺到這本書的異常后,我越發(fā)覺得這能力十分接近世界本質??臻g并不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也并非由無數(shù)細小的單元凝集,而是一條有原點和終點的線,由它織就了整個客觀世界,這就是空間線的概念。the line的能力,似乎是在調動和牽引空間線,特別是最后撕裂空間的一擊,頗有一絲白之槍劣化品的感覺。而蝴蝶的弓射出的無形之矢,甚至直接冠以了黑之槍的名字。殘骸世界中“一神,四偽神,叩響門扉者,兩極點”,兩極點已經(jīng)分別在這個故事中找到了對應。

  蝴蝶的星環(huán),也像是在模仿柔(ρ)的雙星環(huán)。當然,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對土星環(huán)的模仿,畢竟故事最后出現(xiàn)了土星,這一說法的另一有力證據(jù)則是黑色高塔。黑色高塔也出現(xiàn)在了故事最后,它其實是人類建造的太空電梯。而在永遠的庭院中,也存在一座黑色高塔,那既是真實世界在虛擬世界的映射,也可理解為永遠內心世界的一種象征。畢竟文中似乎沒有其他人能看到那座塔,連the colorless也默認城市最高建筑是其他樓房。

  從此處起,是由鄙人新增的內容。

  關于殘骸世界的來歷,繼續(xù)讀下去吧,現(xiàn)在還不是向你解釋它的最佳時機。

  這篇解說,本應是第一篇,也就是說,按照原本的順序,這應當是第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場景,正是在前文中提到的樂園。不過,并非多數(shù)人類生存的樂園主世界,而是為這群bug專門創(chuàng)造的囚籠。

  陳悠用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故事,嘗試著構造一個世界的歷史,而且,他的筆墨遠不止于此。

  相信看到下一個故事的你,會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附上考證后的本文相關信息:

  本文作者陳悠,所在花瓣位置:兩點一刻,作于公元2020年

  部分靈感來源與參考作品:1.電視動畫《魔法少女小圓》

  2.電視動畫《Fate Zero》

  3.BBC科幻電視節(jié)目《神秘博士》

  4.電影《復仇者聯(lián)盟3》

  5.儒勒·凡爾納著科幻小說《80天環(huán)游世界》

  6.純愛系Galgame《euphoria》

  7.美國動畫《Rick & Morty Season 3》第三集

  8.科幻電影《前目的地》

  9.埃加德·愛倫·坡的詩歌《烏鴉》,其中nevermore一詞在部分版本中譯為“永不復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