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錦衣輔國

107、夜思2

錦衣輔國 歲在丁巳的魚 2075 2021-09-30 20:00:00

  不止是錦衣衛(wèi),誰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回事?但皇帝不處置這些人,甚至有意偏袒,再加上其他人也不怎么干凈,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看王賢,他的做法其實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起碼他敢對那些勛戚動手。不過其人底子不太干凈,一些行動就顯得缺乏說服力,再加上天然的文武對立,張璟并不喜歡此人。

  張璟明白自己有些情緒化,但有些時候,脾氣上來了,就有些不管不顧了,年輕人,可以理解,但終歸不是什么好習慣。

  沖動易怒,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或?qū)㈩I。正所謂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也是身邊缺乏得用的人,不能為自己查漏補缺,人才啊,著實太難得了。

  如今這個時期,雖然不似漢唐那個年代,知識都被把持在世家貴族手中,他們把持著人才選拔晉升的通道,寒門子弟想要出頭,幾乎不可能?,F(xiàn)在畢竟有了科舉,可以為一部分寒門士子提供改變命運的平臺,但總體而言,知識仍然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中,他們有自己的圈子,外人想進來,非常難。

  張璟一個名聲不好的錦衣衛(wèi),想招攬到合格的人才,不說不可能,卻也極為困難。文官之間的政爭再激烈,那也是內(nèi)部矛盾,外人想趁火打劫,還是省省吧。

  這次張璟又抓了那么多御史,他們才不會管什么事出有因,什么罪有應得,你抓了文官,就是與整個士林為敵,所謂同氣連枝,就是這個道理。這下子張璟在士林里的名聲可算徹底完蛋了,這種情況下,他招攬人才的難度將會倍增。

  錦衣衛(wèi)的監(jiān)察職能此時還為充分發(fā)揮,張璟也怕一旦失去制約,這份職能就會變成巧立名目構(gòu)陷迫害的由頭,所以不得不讓張璟三思。

  如今錦衣衛(wèi)已經(jīng)重新進駐在京各衙門,由于時日尚短,現(xiàn)在還看不出什么來,但這種簡單的進駐監(jiān)視也只是聊勝于無。衙門里頭的人想要對錦衣衛(wèi)隱瞞什么,簡直不要太簡單。

  所以,僅僅監(jiān)察是萬萬不夠的,起碼還得有審計權吧。審計的話,你指望一群大頭兵去審計,能審計出個什么來?

  還是得有人才。曹阿瞞夠強了吧?手下文臣武將一大堆,幾乎聚集了天下英才。一個人再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兒都干了。

  現(xiàn)在師爺這個職業(yè)還未曾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師爺這個職業(yè)的出現(xiàn)需要一個前提,讀書人的基數(shù)大。老百姓生活富足,日子好過了,才會去想著讀書改變命運,現(xiàn)在條件的確還不曾完全具備。所以,師爺這個職業(yè)還是不多的。

  況且張璟現(xiàn)在的官職也比較尷尬,即便有不如意的讀書人,也不會選擇張璟來投靠。琢磨了半天,也沒琢磨個所以然來,還是官小了,自己如果總督某地軍務,或者巡撫一方、提督屯操武備等事務,才有可能以幕府的形式,招攬人才,現(xiàn)在,還是洗洗睡吧,想太多了。

  誰理會他這個名聲不佳的特務頭子?

  此時總督因事而設,事畢即撤。目前九邊已有總督軍務的大臣,比如于少保,總體而言,只是個臨時委派的兼職,何處有事發(fā)生,便委派一名大臣過去總督事務,還未發(fā)展成后來成熟的制度。至于巡撫,字面意思,巡行天下,安撫軍民,巡撫主要負責督理稅糧,救濟饑民,安撫百姓,以及一些軍事事務

  至于常設的,目前只有漕運總督,這絕對是個肥差,不過這基本是文官的自留地,武將想染指,幾乎不可能。

  現(xiàn)在的漕運總督是王竑,這位老先生可不是一般人。土木之變后,在朝堂上率眾擊斃王振黨羽、錦衣指揮馬順,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和于少保等大臣一起守御京城,擢右僉都御史,景泰二年,設漕運總督,王竑便是第一任漕運總督。

  漕運總督之前叫做“漕運總兵”,一般由武將擔任。因漕運事務逐漸繁忙,而漕運又廣泛牽涉到各省行政、軍務,需要做大量的協(xié)調(diào)工作,武臣的素質(zhì)又越來越低,所以朝廷經(jīng)常臨時派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文職官員參與督運。

  自宋朝以降,武臣素質(zhì)越來越低是不爭的事實,唐以前的大臣幾乎都是出將入相(字面意思,非形容詞)的全才,上馬治軍,下馬理民,幾乎成了常態(tài),并無明確的文武分野,漢時更有“非功不侯,非侯不相”的說法。

  現(xiàn)在呢?宋時名將狄青因功擢升樞密使,這可炸了鍋,韓琦一句“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漢”,算是把崇文抑武這塊遮羞布徹徹底底的撕了下來。

  宋朝以降,名將有幾個善終的?狄武襄,還是岳爺爺,還是徐天德,還是戚元敬?

  武將素質(zhì)更是越來越差,有些武將甚至大字都認不得一個。

  武將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地位越來越低,但行軍打仗,還是需要武將的,文官還是紙上談兵的多,這種大環(huán)境下的武將,除了幾個例外,有幾個能承擔起這樣的責任?

  至于后來,大家都看到了,兩宋、大明都被異族滅亡,神州陸沉。

  琢磨了半天,張璟悻悻的睡覺去了,越琢磨,張璟便越發(fā)的覺得前途渺茫,武將的出路幾乎都被堵死了,即便是錦衣衛(wèi)也一樣,基本沒有太大出路,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幸臣。想做權臣,國朝根本沒有這樣的土壤。

  一個“票擬”,一個“批紅”,便讓皇帝生生制造出了二元對立的格局,哪里還有武臣插手朝政的余地?只是有幾個皇帝沒玩好,生生的讓大權旁落,于是文官權力越來越大,他們先侵奪了軍權,讓本該制約他們的軍權反而被他們制約。

  之后,他們便開始制約甚至架空了皇權,皇帝僅剩下了一個國家祭祀禮儀的象征意義。

  一旦權力失去制約,就會變成脫韁的驚馬,誰都不知道他會奔向何方。一群出身相似、階級利益相同的人在大明朝聚在一起,他們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文官集團,并由此衍生出了“官商一體的士紳階層”。

  這個眼中只有利益的階層。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