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是什么?
又過來幾年,兩人正在曬太陽,李耳問道:“你說,世界之外是什么?”
“空?!睙o良懶洋洋的回道。
“空?什么意思?”
“沒有顏色,連黑白都沒有,沒有空間,沒有時間,你所知道的沒有,你不知道的也沒有?!?p> “那真的挺空的。五十年快到了吧?!?p> “差不多了。”
李耳聞言,拿起一把小刀,修剪起來自己又干枯又長的指甲。
“所以道是什么?!?p> “道就是道?!?p> “我知道?!?p> “道‘就是’道?!?p> “你說清楚一點?!?p> 無良吧唧吧唧嘴,這才緩緩說出,“你追求的道很難,我沒見過比你更純粹的追道者,你比你的本體更優(yōu)秀?!?p> “哦?!?p> “道是一,是二,是三。一,二,三,都不是道。道就是道?!?p> “差不多就是道創(chuàng)造了萬物唄。”
“不是,道成了萬物,萬物是道,萬物不足為道?!?p> “那怎么才能看到‘道’。”
“第一種,世界之外,那個不存在之地,那就是道。
第二,讓一個世界回歸最初。
第一種你看不透,第二種還有點機會。要不要看?”
“道就是不存在唄,看就算了,意思懂了就行,看就算了?!?p> 無良有些失望,“行吧。”
“給我清理一下,我該走了,干干凈凈的走?!崩疃砩系臍庀⒂l(fā)縹緲,仿佛下一刻就沒了一樣。
“你還真是個天才?!闭f著,無良手上閃過一道銀光。
李耳身上再渺小的污垢都消失無蹤。
無良又問:“你想死在哪?”
“就外邊吧,把我那些東西給有緣人,你自己收藏一本。以后應(yīng)該挺值錢的,反正收藏著玩唄?!?p> “行吧。”
兩人一前一后走帶外面。
穿過果樹林,穿過大樹林,李耳停了下來,“就這吧。”
說完就徒手挖土,“你幫我埋上吧。”
時間緩緩流過,一個大坑出現(xiàn),李耳在里面吆喝一聲,就閉上眼睛,縹緲的氣息消弭,真的死了。
只不過,無良聽到了一句無量天尊,雖然聲音很小,但還是聽到了。
無良天尊?無量天尊?誰知道呢?
無良雙手捧著土,一把一把的把土放進去。
填完土坑,沒有出現(xiàn)土包,和以前一樣,如果沒有表層明顯的新土,沒人會懷疑這里被人挖過。
回到家,門口站著一個人,嘴里叼著個枯草,靠著門邊,一看無良回來了,上前招呼道:“你回來了,我想在你這里借宿一晚,你看?”
“可以?!闭f完就推開門,帶著他進了屋。
“我姓劉名邦,字季,你怎么稱呼啊?”劉邦打量院內(nèi),和無良套起了近乎。
“無良即可。”
走進屋內(nèi),桌子上放著竹簡,無良只是看兩眼就移開了眼神,指著側(cè)室說道:“你今晚就住里面,餓了就去外面摘些果子,果核放到袋子里?!?p> 劉邦點了點頭,問道:“我想找信陵君魏無忌,請問你知道去哪里找嗎?”
無良看了他一眼,往外走著說道:“信陵君已死,有緣的話,你能找到他的墓”
等劉邦回過神來,早已看不見無良的身影,胡亂抓著頭發(fā),腦海中的雜念一波接著一波。
深吸一口氣吐出,跪坐在桌子前,打開桌上的竹簡,試圖讓平靜下來。
誰知愈看愈入迷,看完一卷又一卷,直到竹簡看完,這才回過神,饑餓感隨之襲來。
恰巧這時無良抱著一堆果子進來,放在劉邦面前。
劉邦也顧不得說感謝的話,狼吞虎咽吃下。
這才說道:“謝了,我這是看了多久?”
“一天一夜,你該走了?!?p> “打擾了。”說完就打算走。
“信陵君已經(jīng)死了,還要找嗎?”
劉邦沒有回頭,只是揮揮手,“緣是求來的,我去拜拜。”
無良沒再多說,只是靜靜的看著劉邦遠走。
劉邦這個人,就像是一個泥鰍,在什么圈子都能混下去,什么時候都能活下去,安穩(wěn)時期能幡然醒悟好好過日子,亂世能帶著一幫子朋友吃口飯。
亂則動,安則靜。
不太符合劉邦,也不差太遠,在這真正的亂世能挺身而出,平定之后能放手給百姓一個安定日子,而不是享受皇帝的快活,也不是試試自己手里的權(quán)利。
大器晚成,心慈手狠,劉邦擔得起。
無良大手一揮,三份竹簡消失無蹤。交由天去選擇合適的人選。
剩下的日子里,像往常一樣,只不過少了那一分人味兒,整個院子都死氣沉沉。
如同往常一樣,無良曬著太陽,如死尸一樣躺在地上。
外面響起落葉被踩碎的聲音無良也像沒聽見一樣,半睜著雙眼,門被推開的聲音響起。
沉穩(wěn)的腳步聲在無良身旁停下,不再發(fā)出任何聲響。
夜幕降臨,無良拿起地上的一個桃子開始做起來啃一口。
“怎么樣,是不是很好玩。”
“嗚嗚?!?p> “外面很繁華,太多地方很繁華,求一片清凈地,不容易。”
“嗚。”
無良拍了拍歲馀站起身,打著哈欠站起身。
這時的歲馀,身上原本灰色的毛發(fā)變成雪白,原本充滿靈性的眼神有些麻木,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勢遍布全身,看起來非常凄慘。
唯一好點的就是身軀長達三米左右,也算是有了些機緣。
跟在無良后面,慢慢的,身上的傷疤逐漸消失,毛發(fā)重新生長出來。
歲馀回來之后,明顯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再喜歡出去玩鬧了,每日晚上爬在屋子里面休息,白天給無良幫幫忙,或者在周邊巡視,抓些獵物讓無良做一做。
日子安安穩(wěn)穩(wěn)的,歲馀也不會在感覺到了孤獨和無聊。
只不過,在院子大樹上面寫了一行字。
“永生是一種詛咒?!?p> 不知道是抱怨還是多年來的感悟。
字不好看,甚至可以說的上是難看,卻別有一番風味,帶著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意境。
無良只是失笑,沒有多說什么。
又是幾年過去,附近跑來了一批難民,據(jù)領(lǐng)頭的說,他們是秦朝百姓,逃了六七年才找到這么一片安穩(wěn)地。
在爭得無良的同意之后,在附近開始了生活。
無良也定下了三條規(guī)矩:
非必須不可肆意屠殺生靈。
樹木砍伐之后必須來年再養(yǎng)活所砍伐的數(shù)量。
可飼養(yǎng)的生靈必須保證一定數(shù)量的野生生靈。
規(guī)矩定完之后,就出門去找些農(nóng)作物來給他們種田用。
這個年代的人,都很淳樸,也很守約定。哪怕后來二十年無良沒有出現(xiàn)過,也沒人靠近無良宅院一百米內(nèi),也沒人去違背無良的規(guī)矩。
等到無良回來之后,因為無良的容顏沒有一絲變化和帶回來的種子,對無良更加尊敬。
但很快就因為無良的平易近人而沒了尊敬,但依舊對無良很有好感。
再加上每次有野獸襲擊,無良一到,野獸直接跑來,更是一個個把無良往家里請吃飯。
之后歲馀也不怕嚇到他們了,時常跟在無良身邊。順便幫這些人驅(qū)趕一下野獸,讓歲馀也得到了很深的好感。
后來的日子里,倒是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他們來到這里的紀念日,他們稱之天引節(jié),一起載歌載舞,到最后說是要給無良蓋座神像。
無良一再推塔,村民也一再堅持。
最后無良帶著村民到了李耳埋葬的地方,指著那個下面說著:“李耳埋在了這么,也算是我的一個朋友,你們要做,就給他做一個吧?!?p> “好!”雖然有些遺憾,但他們還是答應(yīng)了。
第二天一早,只要不忙的人,都一起開始給李耳蓋起了雕像。
整個村子的人不多,也就一百多號人,去掉種地的,小孩老人,也就能湊出一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