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人間筆話

前言(2)

人間筆話 極致至神 1924 2021-09-24 11:40:34

  《詩集前言:于靈魂深處探尋生命真義》

  親愛的朋友,當你們踏入我用文字構(gòu)筑的這片天地,恰似叩開一扇通往隱秘心湖的門扉。此刻,我滿懷誠摯,愿以這些詩行,搭建起一座溝通彼此思想的棧橋,讓心靈在其上悠然漫步、傾心碰撞,于無聲處,共赴一場深邃而奇妙的神交之約。

  人生,仿若一方袖珍宇宙,自成一個完整世界。自呱呱墜地那刻起,生死的輪回便悄然開啟,悲喜的旋律也隨之奏響。在這趟單程旅途之中,美麗與丑陋、崇高與卑微、強盛與柔弱,恰似晝夜交替、陰陽共生,缺了任何一方,世界都將失衡失序,陷入混沌迷茫,人生亦會殘缺不全,隱患蟄伏。

  在這部詩集里,我引入“上帝”或“神”的意象,并非意在宣揚迷信,只是借此具象化那股深植于內(nèi)心、幽微難測的力量。那是一種在人類還未徹底揭開宇宙誕生之謎時,仿若迷霧中牽引我們的無形絲線。誠然,隨著探索步伐邁向月球,嫦娥奔月的綺夢已被科學證偽,可神話消散處,冥冥中主宰諸事、牽引命運的神秘之力,依舊值得我們敬畏、深思。它仿若隱匿幕后的導演,操縱著生活的劇情,促使我將所思所感付諸筆端,凝為詩行。

  不妨先靜思一個看似質(zhì)樸卻直擊靈魂的叩問:我們降臨于世,究竟所為何來?人,作為萬物靈長,若僅為稻粱謀、為生存機械奔波,與螻蟻何異?生命的意義,理應(yīng)超脫簡單活著的本能,綻放別樣華彩。

  回首歷史長河,階層之分仿若頑石,自古便橫亙于世。底層民眾,猶如困于命運蛛網(wǎng)的飛蛾,為生計疲于奔命,傾盡全力卻往往僅能維持基本溫飽,創(chuàng)造的價值看似微薄。然而,那些身殘志堅之人,以鋼鐵意志直面苦難、擁抱生活,恰似暗夜星辰,不僅為健全者呈上勇氣范本,更憑堅韌靈魂締造非凡價值,有力證明:但凡能為世界添一抹亮色、留一絲溫暖,便是跨越“動物性”生存、抵達價值彼岸之人。

  思想家之名,仿若一座精神高峰,令人仰止。在我淺見之中,但凡思想能如火炬,驅(qū)散他人心霾,助人掙脫苦惱泥沼、尋得豁然洞天,便擔得起這一稱謂。真正偉大思想的誕生土壤,是對生活細致入微的洞察,是于日常瑣碎、宏大天象間的深度凝眸與沉思。像王陽明先生倡行的“知行合一”,四字箴言,看似輕簡,踐行起來卻荊棘滿途。終其一生,若能將所知所學融于每一步行動,做到身心合一、言行一致,便是站在了人生巔峰,握住了成功密鑰。

  智者眼中,生死恰似月圓月缺,是自然律動、既定宿命,不必困于其間、徒增煩惱??梢坏┛逼粕举|(zhì),有人會陷入虛無麻木,淪為行尸走肉;有人卻能趨近另一重精神之境,以文字為舟,擺渡內(nèi)心哲思,搭建獨屬于自己的精神王國。兩種迥異歸途,昭示著:看透生死只是起點,如何抉擇后續(xù)姿態(tài),才是決定靈魂成色的關(guān)鍵。

  生命,恰似琉璃,脆弱易碎,一句惡言、一次背叛,恰似重錘,便能使其支離破碎;可生命又如蒲葦,堅韌頑強,當一個人錨定目標、明晰活著的使命,便能以鋼鐵脊梁,扛住風雨如磐,無畏征途坎坷,向著心之所向,篤定跋涉。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往昔,我亦憧憬平凡度日,悄然歷經(jīng)生死,不惹波瀾。可歲月沉淀中漸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總要鐫刻獨有的印記,方不負塵世此行。奉獻,恰似生命回贈自身的厚禮,生于天地,饋于蒼生,將所得恩澤傳遞,方能融入自然循環(huán),收獲內(nèi)心豐饒。在此,我誠摯呼吁有能者,伸出援手,幫扶困厄,于助人之舉中,解鎖別樣愉悅,收獲靈魂滋養(yǎng)。

  我自知于哲學瀚海,不過是一葉扁舟,此番見解,或在行家面前略顯稚嫩、班門弄斧。但我懷揣壯志,欲在文字天地開疆拓土、構(gòu)筑世界。我性格雖內(nèi)斂孤僻,卻深知謙遜納諫方能行穩(wěn)致遠。若能得前輩、方家不吝賜教、撥云見日,我必視若珍寶、感恩戴德,視作引航明燈,于求知路上奮勇前行。

  愿這部詩集,成為思想火種,點燃諸君對生命、價值、奉獻的深度思索,于字里行間,覓得心靈慰藉與前行力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