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魏宮蓮

【001承序】西宮東宮

魏宮蓮 紅豆八寶飯 1 2022-11-20 02:07:59

  “蓮,是佛門圣花。妙法蓮華,無上高潔。能以‘蓮’為名,是世間殊榮。只當珍惜,不必深究?!?p>  透過繚繞的香煙,七歲的馮清定定地望著廟外北壁東龕結跏坐佛。

  看它笑意含蓄,恬靜溫和,似看破世間萬物。耳畔聽著法師和自己母親博陵公主說著話。

  “這是太師和我的第一個女兒,清。蓮,卻是魏宮所賜,她近來在家廟聽得多了……只不知道,這個字是好,還是不好呢?!?p>  博陵公主是文成皇帝拓跋濬的姊妹,已經(jīng)退位的太上皇拓跋弘的姑母,從小受盡萬千寵愛。

  據(jù)說,北魏皇興五年(公元471年)八月,魏天子拓跋弘打算把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們堅決反對,只好作罷。

  八月二十日,下詔傳位于皇太子拓跋宏。

  也就是現(xiàn)在的魏天子。

  話說,北魏天子拓跋弘從小就聰明睿智,剛毅果斷,愛好黃老哲學和佛學。

  每次接見朝廷官員及和尚僧侶,共同談玄論理,對世俗的榮華富貴,非常淡泊鄙薄,時常有離家修行的想法。

  他認為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拓跋子推沉穩(wěn)文雅仁厚,一向有較高的聲譽,打算把帝位禪讓給他。

  當時,太尉源賀率各軍駐防漠南,魏天子拓跋弘迅速傳召他回京。源賀抵達時,魏宮里正準備召開公卿會議,還沒有人發(fā)表意見。

  然后,源賀走了進來。魏天子拓跋弘示意人都到齊了。

  任城王拓跋云是拓跋子推的弟弟,他說:“陛下正逢太平盛世,君臨四海,怎么可以對上違背祖宗,對下拋棄人民。而且,父子相傳,由來已久。陛下一定要放棄塵世上的俗務,那么皇太子理應繼承大統(tǒng)。天下是祖先的天下,陛下如果把朝廷授予旁支,恐怕不是明圣祖先的本意,將要引起奸人的亂心,這是禍福的源頭,不可不格外謹慎。”

  源賀說:“陛下現(xiàn)今打算禪位給皇叔,我深恐擾亂皇家祖廟祭祀的順序,后世將譏諷我們逆祀。請三思任城王之言。”

  東陽公拓跋丕等說:“皇太子雖然神圣恩德早已顯彰,但年齡實在太小,而陛下正當壯年,剛開始親自主持朝政,為何只顧獨善其身,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如果那樣的話,皇家祖廟將怎么辦,億萬人民將怎么辦!”

  尚書陸馛說:“陛下若舍棄太子,傳位親王,我寧可在金鑾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詔?!?p>  獻文帝勃然大怒,臉色霎時改變,轉過頭問宦官選部尚書酒泉人趙黑。趙黑說:“我以死效忠皇太子,不知其他?!?p>  獻文帝沉默不語。

  這一年,皇太子拓跋宏僅僅五歲。獻文帝因他太小,所以準備傳位給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

  中書令高允說:“我不敢多言,愿陛下不忘祖先托付之重,而追念周公輔佐幼主成王的故事?!?p>  獻文帝說:“那么,讓皇太子登基,由各位輔佐,有何不可!”

  又說:“陸馛是忠直之臣,一定能保護我的兒子。”

  于是,任命陸馛為太保,與源賀一同持節(jié),把皇帝的玉璽呈獻給皇太子拓跋宏。

  二十日,拓跋宏即位,宣布大赦,改年號為延興。

  魏天子拓跋宏從小就感情豐富。兩年前,其父拓跋弘身上長瘡,拓跋宏親自用嘴為父親吮膿。

  等到接受父親的禪讓,悲痛哭泣,不能自勝。拓跋弘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接替父親的位置,內心非常痛切?!?p>  撫養(yǎng)皇太子拓跋宏的東宮娘娘馮氏,也覺得他早慧,說話行事如成年人般成熟穩(wěn)重。

  二十一日,獻文帝下詔說:“朕向往太古生活,志向恬淡,不圖名利,特命太子升為皇帝,朕只求悠閑自得,修身養(yǎng)性?!?p>  文武官員上奏說:“從前,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尊稱他的父親為太上皇,表明并非自己統(tǒng)治天下。而今,皇上年紀幼小,朝廷大政仍宜由陛下掌管,謹恭上尊號太上皇帝?!?p>  拓跋弘同意。

  言歸正傳。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處理朝政,讓拓跋弘親自處理朝政,并為拓跋弘上尊號為太上皇帝。

  區(qū)別于漢高祖之父這樣雖為皇帝之父,卻不統(tǒng)治天下的“太上皇”。魏宮外,現(xiàn)在仍然稱太上皇。

  國家大事都告知太上皇。

  皇興五年(公元471年)秋,八月二十日,皇太子拓跋宏在太華前殿即天子位,大赦天下,改元延興元年。

  二十一日,南朝宋明帝劉彧派使臣朝賀。

  八月二十三日,太上皇拓跋弘遷居崇光宮。魏宮西側一面的宮殿。延興三年(公元473年)正月,改崇光宮名為寧光宮。

  用剛剛采來未經(jīng)砍伐的木材為房椽,臺階仍為土質,讓出原本東側的宮殿給魏天子。

  崇光宮在北苑中。又在苑中西山興建佛教寺廟,名叫鹿野浮圖,讓和尚僧侶居住。

  太后馮氏和文成皇帝時期的保太后仿佛,照顧太上皇起居,仍居中宮,隸屬魏宮東一側的宮殿。

  魏宮因太上皇和魏天子而來的“西宮東宮”之分。

  照顧魏天子和他諸王兄弟的左昭儀馮氏,因此被稱為東宮娘娘。

  皇太后馮氏則是西宮娘娘。魏宮的宗室和重臣也在商議著,太后馮氏的宮殿,是不是也要跟著太上皇挪一挪呢。

  太師府四小姐馮清定定神,擱筆,退至一旁。

  家廟里的二姐,帶發(fā)修行,做道姑裝束。從不走出太師府,卻又像是什么都知道。

  這是初見時分,她二姐告訴她的名字。

  空照法師隨博陵公主一起看向案上的那個字。

  蓮華。

  是東晉衛(wèi)夫人的簪花小楷。映入空照法師的眼中,清秀工整,以她七歲稚齡來說,已是難得。

  他也是這么說的。“這一筆字,很是工整,難得的是,佛前的虔誠?!?p>  馮家家廟,因“妙法蓮華”而聞名。魏宮謬贊,馮太師遂請高僧翻譯《妙法蓮華經(jīng)》,在菩薩的生辰,又叫人好好地寫出來刻了。

  空照法師也是知道的,又說,“府上四小姐,金貴如佛掌心的蓮,與菩薩有緣?!?p>  太師馮熙的這個嫡女,也是博陵公主再嫁馮氏的第一個女兒。

  在博陵公主已經(jīng)有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之后,真可謂是自打出生起就如掌上明珠般珍而重之。

  但在俗家眼里,還是個黃毛丫頭,鵝黃宮裝,是魏宮里時興的。

  宮里的皇太后信佛,政事上推行漢化,或者說,前朝漢室前后有四百年。都說是好的。

  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05年。

  漢朝四百年,國力盛大浩蕩。而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從秦始皇大一統(tǒng)開始。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若是算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分為奴隸制為主的秦國和封建大一統(tǒng)的秦朝。秦,共歷38帝,享國近七百年。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西周犬丘人。約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858年在位。

  據(jù)說,秦非子因善于養(yǎng)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秦漢時期加起來,足有一千年。那自然是好的。

  好的。鮮卑人建國晚,最近一次也到了東晉末年的淝水之戰(zhàn)(公元383年)之后,也這么說。雖然前面還有拓跋氏建立的代國。

  時間也不短,游牧在森林草原上。也不知確切,是部族聯(lián)盟,還是國家。

  然后,遇到了氐人建立的前秦,皇帝苻堅。說是,稱臣納貢。

  就定居下來。現(xiàn)在的魏宮宮中,既有北方貴族中流行的窄袖胡服,也有去了南地的北方貴族,與當?shù)刭F族融合后改進的魏晉裝束。

  尤其宮中的年輕女子,袖子亦如晉人長長的,帶出幾分飄逸出塵的脈脈香氣,便也梳如意雙鬟。

  垂下的額發(fā),遮住了大半眉眼,形如滿月的臉,膚色瑩白。

  四小姐馮清略微有些害羞,退回她三哥身側。

  她三哥馮寶業(yè),姓馮名修,字寶業(yè)。馮清正練字了。

  太師府練字都是抄寫經(jīng)書。馮太師命人刻什么,她們兄弟姐妹就抄寫什么,也不妨礙她將她兄弟姐妹的名字都抄了個遍。

  她還沒有字了。或者說,她才進學,馮太師近來事多,還沒有工夫理會這等小事。

  想到這里,馮清忍不住又去看她母親博陵公主。

  馮太師不甚在意,不代表她母親也不。

  又看看她三哥。

  但見他面如美玉,朗眉星目,眉眼間透著太師馮熙和博陵公主嫡長子的傲氣和恣意,正打量著手中新得的御賜的雞油黃蜜蠟佛珠。

  馮清正在看著,卻不妨馮寶業(yè)突然看了過來,目光如炬。馮清下意識將珠串抓在了雙手間。

  她也得了一串。

  是母親博陵公主親手替她戴頸項上的。她還知道,這一趟過來是給她三哥說媳婦兒的。

  她二哥馮思政(馮誕,字思政)還沒有定親。他們說,不用管他,他以后是要尚公主的。

  像她母親一樣的北魏公主么。

  馮清微怔著,小聲問她三哥,“三哥,為什么你的字是寶業(yè),而大哥是始興,二哥則是思政,其余的哥哥也多是‘興’呢。”

  就像她,還有她的妹妹們。據(jù)說,和前面的三個姐姐,也不全都一樣。而她二姐是蓮華。

  “三哥……”

  她見府上三少爺將念珠纏上手腕,聲音低了下去,只因母親博陵公主輕啟朱唇,看似隨意地問了句:“皇太后發(fā)愿供佛,我來得倒是巧了,更巧的是,在這里遇到了法師。”

  檐下鐵馬箜鳴,有西風穿窗而入。她的目光在空照法師身側的小沙彌身上停了停,又道,“法師離開京都的大寺,獨自在這里修行?!?p>  空照法師淡淡道:“貧僧只是想清凈一陣子而已?!?p>  終究是清靜不成了。

  東晉名僧道安大師說:“不依國主,法事難立”。

  三十余年前,北魏佛門曾因太武帝滅佛而遭受災難,如今,已不敢再犯禁忌。

  佛門高僧空照法師縱然想著遠離紅塵,不問俗世,對京都平城高門大戶的情況仍然了若指掌。來之前,他大致了解了下。

  馮清是太師府四小姐,馮太師和博陵公主唯一的嫡女,年方七歲。

  空照法師身側的小沙彌還是第一次遇上北魏公主這等身份的香客,暗地里偷偷打量。

  見她身段婀娜,目光淡淡的,眼波流轉之間卻有說不出的含蓄韻味。

  雍容高雅,儀態(tài)天成。容貌也不知道要怎么描摹,但就如女佛吧,讓人看著非常舒服,非常留戀。

  他家里人也信佛,所以舍了他出家一段日子。寺廟里的佛像,他見得多。

  大和尚師傅剛剛去了一趟云岡石窟,是他師兄跟著的。小沙彌又去偷看博陵公主身后的小姑娘。

  據(jù)說云岡石窟的佛像,皆是以南北朝如王孫公主這般的貴族為摹本繪畫雕刻,畫師工匠眼里的佛,就是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乃至天家天子。

  舉手抬足,皆法自然,衣袂帶著流云般的溫雅雍容氣度。

  云卷云舒。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期,曾下詔滅佛,一時間,北魏佛教受到摧毀性打擊而衰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武滅佛”。

  文成皇帝繼位后,于興安元年(公元452年)下令復興佛教。

  文成帝于元年年底頒詔各州縣許立佛寺,準許剃度出家,并親自為師賢等高僧剃發(fā),使佛教在北魏逐漸恢復發(fā)展。

  興安二年(公元453年),文成皇帝下令建造云岡石窟。

  他在僧侶的建議下,命于京師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約三十里的武州山南麓,開鑿五所石窟。

  每窟中雕鑿石佛像一座,像高達六七十尺,遂成著名的山西云岡石窟造像的緣起。

  五所石窟,系高僧曇曜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主持開鑿,所以慣稱曇曜五窟。

  托庇天家信重,太師馮熙也曾主導過曇曜五窟石窟造像一段時間。故而,府上少爺小姐的清雅書卷之氣,盈然滿袖。

  禮儀氣度,就算在京都平城的上流社會也是為人所稱道的。太師府四小姐斜乜著眼。

  目光從自己項上的念珠,纏上手腕,轉向一側鎏金木雕的泥塑佛像。

  直覺那小沙彌是在偷看上供的糕餅果子。他都沒有剃度,戴著僧帽,一雙眼睛靈活得泛著微光。

  香案上那高高的蠟燭格外耀眼,忽然燭光跳躍,略微緊張的太師府四小姐馮清只見金光四照。

  這金光是那樣耀眼奪目,難道是緊張之時的幻覺?

  香案前原本昏暗,其后泥塑木雕的佛像剛剛重塑金身,在燭光的映照下格外明亮。

  馮清面孔上現(xiàn)出清晰的驚異神色,然后,聽得母親博陵公主問:“法師,這是誰的簽?”

  馮寶業(yè)領著四妹馮清退至一側,那一眼,還是瞥見了不是他的。

  【請注意:本文如無零星史料佐證的話,那就全文都是杜撰的。屬于演繹推斷文,請勿深究?!?

紅豆八寶飯

又重新開始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