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宋文帝劉義隆遇弒,身亡。時年四十七歲,謚號為文,廟號太祖。
三子武陵王劉駿平亂繼位。誅殺太子劉劭一干人等。劉駿遂成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劉駿初封武陵王,屢鎮(zhèn)外州。先后統(tǒng)軍平定雍州蠻族叛亂、參與元嘉北伐、征討沿江群蠻,屢立功勛,頗得軍民推戴。
在位期間,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quán),經(jīng)濟上繼續(xù)推行“土斷”,赦免奴婢和軍戶,軍事上,擊潰北魏,取得了第一次青州之戰(zhàn)的勝利,收復了濟水以北的失地,同時開展軍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復禮樂,并引導“大明詩壇”走向繁榮。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劉駿在建康玉燭殿崩逝,三十五歲。是為世祖孝武皇帝,葬于景寧陵。
長子劉子業(yè)即位,于公元465年政變被廢。同年,擁立宋文帝劉義隆幼子劉彧為帝,史稱宋明帝。
而在這期間,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劉昶,分封在外的義陽王,突然于夜里棄城北逃,投奔北魏。
話說,義陽王劉昶收到消息,朝廷要揮軍討伐他,還是征召他回京城建康。這兩條路,都不是他想要的。
但他也無力對抗。而母親年事已高,妻子系出名門,且不說年幼的兒女。
自己已近英雄末路,前途未卜。劉昶遂只帶妾吳氏并年長的兩個兒子,與親隨六十余人連夜棄城北逃。
投奔北魏。
據(jù)《南史》記載,劉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絕句一首:“白云滿鄣來,黃塵半天起。關(guān)山四面絕,故鄉(xiāng)幾千里?!?p> 他握著妾吳氏的手,面向故國所在的南方,慟哭不止。左右隨從盡皆哽咽。
時為劉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北魏和平六年)九月。隨從沿途叛逃,最終到達北魏僅剩有二十余人。
劉昶逃到北魏后,深受禮遇,被拜為侍中、征南將軍,封丹陽王,并娶公主為妻,加授駙馬都尉。
先后迎娶北魏三位公主。武邑公主,劉昶流亡北魏后所娶的正妻。
建興公主,于武邑公主去世后嫁給劉昶為繼室。
而現(xiàn)在的平陽公主,則于建興公主去世后,嫁給劉昶為繼室。
湘東王劉彧被擁立為帝,史稱宋明帝。改年號泰始。
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冬,初登基的劉彧為拉攏皇族支持自己,授東海王劉袆為中書監(jiān)、太尉,以晉安王劉子勛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建安王劉休仁為司徒、尚書令。
江州長史鄧琬拒不受職,并于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正月初七日,在治所尋陽城(今江西九江西南)立晉安王劉子勛(孝武帝劉駿三子)為天子,年號“義嘉”。
此舉得到孝武帝劉駿的諸王兒子和其地州郡長官的支持,遂舉兵東伐劉宋京師建康(今南京),史稱“義嘉之難”。
同年秋,義嘉政權(quán)被劉彧擊敗。但劉宋內(nèi)亂帶來的影響,還在擴大。
劉宋內(nèi)亂,一江之隔的北魏密切關(guān)注,直到宋將祈降方尋到南侵的間隙,時為宋泰始二年(北魏和平六年,即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至次年。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在位期間。
在宋與北魏戰(zhàn)爭中,宋與北魏在彭城(今江蘇徐州)等地展開爭奪。
北史記載,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即劉宋泰始二年)正月,晉安王劉子勛稱帝,即帝位于尋陽(今江西九江西南)。
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等舉兵響應(yīng)。
同年八月,劉子勛被賜死,宋明帝遣宋將沈攸之誅之。
同年十月,舉兵響應(yīng)劉子勛的徐州刺史薛安都等遣使向宋明帝乞降。
宋明帝劉彧同意,遂命鎮(zhèn)軍將軍張永、中領(lǐng)軍沈攸之率甲士5萬往迎。劉宋朝廷對此有爭議,認為不宜派出大軍,而應(yīng)安撫為主。
徐州刺史薛安都等聞朝廷大軍北上,懼疑而降北魏。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常珍奇亦以懸瓠(今河南汝陽)降北魏。
北魏朝堂對此也有爭議,不知宋將降魏孰是孰非,徐州地處南北朝邊地。
從來反復。北魏朝堂爭論歸爭論,仍遣鎮(zhèn)東大將軍尉元、鎮(zhèn)東將軍孔伯恭等率騎1萬出東道援彭城,鎮(zhèn)西大將軍拓跋石等援懸瓠。
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十二月,劉宋將領(lǐng)張永、沈攸之率軍接近彭城,北魏將領(lǐng)尉元、孔伯恭等也率軍至彭城。
腹背受敵。徐州刺史薛安都,出城迎北魏。
夜,劉宋將領(lǐng)張永攻彭城南門,不克。進而圍城。
次年正月,劉宋將領(lǐng)張永、沈攸之等退走,士卒因天寒凍死者大半。
魏將尉元及宋原徐州刺史薛安都等乘機率軍出城追擊,破宋軍于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之東,死者以萬計。
劉宋將領(lǐng)張永、沈攸之逃走,宋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為魏軍所俘,宋淮北青、徐、冀、兗四州及豫州淮西(汝南、新蔡、南頓、潁川諸郡)皆為北魏所有。
同年七月,宋明帝復遣沈攸之等攻彭城。沈攸之以糧道不暢為由提出不可出兵,宋明帝怒而逼其進軍。
八月,沈攸之領(lǐng)兵北出。魏將尉元遣孔伯恭率步騎1萬迎戰(zhàn),又將宋軍前戰(zhàn)所敗受傷者送還沈攸之,以沮其氣。
宋軍進至焦墟(今江蘇宿遷西北),距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50里,聞領(lǐng)兵迎接的陳顯達部已被魏軍擊敗,遂引兵退。
孔伯恭率軍追擊,大破宋軍,沈攸之僅以輕騎南逃,退駐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甘羅城)。
下邳、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淮陽(今江蘇清江市西古泅水西岸)等地,均被北魏軍占領(lǐng)。
北魏皇興元年(公元467年),北魏置徐州,兼立東南道行臺。徐州治所彭城。
也是在這一年,北魏皇興元年(公元467年),皇長子拓跋宏出生。
還是在這一年,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皇興元年),宋明帝劉彧遣員外郎李豐出使北魏,表示要迎回兄長劉昶,但卻未能如愿。他遂追改劉昶為晉熙王。
三年后,又將第六子劉燮過繼為劉昶嗣子,以承繼其封國。
而劉昶原本的封地徐州,治所彭城,已經(jīng)歸了北魏。
劉昶在獻文帝拓跋弘時入北魏,到現(xiàn)在的魏天子拓跋宏,已有十余年,累升至外都坐大官。
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劉昶又升任內(nèi)都坐大官。
馮清聽她父親馮熙說:“南朝又出了一個齊王?!?p> 劉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南朝宋帝劉昱(宋明帝劉彧長子)在政變中遇弒身亡。
次日,蕭道成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將劉昱追廢為蒼梧郡王,奉迎其弟安成王劉準為帝。
蕭道成被封齊王。而這在南朝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代晉稱帝,降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東晉滅亡。
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史稱其建立的政權(quán)為“南朝宋”“劉宋”。
即位之后,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鑒,削弱強藩,集權(quán)中央。有鑒于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并荊州轄區(qū),限制其將、吏的額員。
為防止權(quán)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
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嚴禁世族隱匿戶囗。規(guī)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征發(fā),而是派有關(guān)官員以錢購買。
適當降低農(nóng)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
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于出身孤寒,劉裕知曉稼穡艱辛,因而平時清簡寡欲,生活節(jié)儉,不喜奢侈。
齊王蕭道成,與宋王劉裕所做,并無不同。而這一年,正是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
太上皇拓跋弘去世的次年,魏天子拓跋宏親政元年。
紅豆八寶飯
北魏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