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馮熙啟程前往洛陽前,也和即將進魏宮的三個兒子在小書房里說了一番話。
尤其是長子馮始興。
太師府四小姐馮清也陪坐一旁,替父兄斟茶。聽馮太師說了一江之隔的南朝劉宋朝廷。
亂象已生。北逃的劉宋官員,帶來了不少消息。
“洛州刺史回京復命,為父這一趟要先去鄴城?!甭犓赣H馮熙和長子馮始興說,“劉昶已經(jīng)上書,想要回彭城舊地,召集舊部。”
也就是說,北魏朝廷也已經(jīng)注意到了南朝劉宋的宮廷內(nèi)亂。
想了想,太師馮熙還是跟幾個兒子說了實話。
丹陽王劉昶來投北魏的時候,宋明帝并不拿他當一回事。而他走。
太師馮熙一時感慨,多說了一句,“想來,他走,也是不得不走?!?p> 宋的使臣來了,獻文帝讓丹陽王劉昶與宋明帝劉彧寫信,兄弟相稱。
宋明帝都不回信,讓人傳話,冷嘲熱諷,只道是不認識他。
失了宋淮北青、徐、冀、兗四州及豫州淮西(汝南、新蔡、南頓、潁川諸郡),才命人來北魏接丹陽王劉昶回去。
而彭城是徐州的治所。也是算準了,丹陽王劉昶不敢回去,不能回去。失地是在他來了北魏之后。
那一年,出了不少事情。孝武帝劉駿年長的兒子都被誅了幾個。參與“義嘉之難”的。
不過,一開始說的是都給殺了。丹陽王劉昶娶的是北魏公主,也走不得。
故而,劉昶一拒絕,宋明帝就過繼一子給他。
結(jié)合北逃官員的說法,北魏也并沒有多在意劉昶,丹陽王劉昶在北魏也被冷落多年。直到南朝的宋出了一個齊王蕭道成。
“……現(xiàn)在,劉昶又進了朝堂,魏天子見了他。請封世子劉承緒都答應了?!碧珟燅T熙說得直接明了。
“這時候,見了他,誰不賠笑臉幾分。平陽公主才會一時得意,忘了收斂?!?p> 馮清聽明白了,此時的北魏,是斷然不會因為一個公主的心不甘,情不愿,而改弦易轍。
撤銷與丹陽王府的這門婚事。
這時候的丹陽王劉昶,正是炙手可熱時。而他的請戰(zhàn)書,痛陳家史,大概暗合魏天子心意。
少年天子,總是期待著這樣的一場勝利。
酣暢淋漓。
南朝內(nèi)亂,北魏就要興兵,南侵如劉宋泰始年間。馮太師既是帝師,又是國舅,對于朝中調(diào)兵遣將自然清楚。
他正告他的兒子們,“此時,斷不可招惹丹陽王府,被惦記記恨上?!?p> 小書房里的兒女,皆俯首稱是。
馮太師目光掃過,在含笑斟茶的四女馮清身上停了停,捋美須,點了點頭。
“你們在宮里恪盡職守,閑事勿管,閑話少說。好好聽天子的話。為父,年底回京師復命?!?p> 太師馮熙在官場上雖然算不上八面玲瓏,但也算得上是一個能夠變通的人物,恪守禮儀又博愛隨和,很少和別人結(jié)下梁子。
可惜,他年長的三個兒子都是年少氣盛時。書讀了不少。
尤其是被魏天子攆了出來的長子馮始興,少時好讀書,粗有文采,通曉《孝經(jīng)》。
姚氏魏母教導長孫馮始興,如當年教子馮熙,回頭說是,“瞧著比他老子當年還強一些?!?p> 馮太師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請過大儒,讀過這么多書。
來了公主府,就跟博陵公主以前的孩子是一樣的。也怨不得公主怫然,尋了他說。
“宮里姐姐妹妹不分,原是府里如夫人還要壓我一頭。我嫁你,哪一點配你不上,還是對不住你的。頭上平白多了幾尊太歲?!?p> 太歲,這里是犯太歲的意思,太歲頭上動土,俗語,老百姓對于遭遇困難或當下發(fā)生不好事情的一種說法。
偏那時太師馮熙還帶回個樂浪王氏的表妹,說是他父馮朗那時就定下的。
這一趟上門,也是來母舅家索要母舅的女兒吧。
燕地好客。幾杯酒下肚,就成了“姑表親,舅表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太師馮熙酒酣耳熱之際,大點其頭。
就這么把人帶了回來。
著實理虧。
樂浪王氏進府伊始,就以馮熙結(jié)發(fā)妻子自居,她是馮熙的父親馮朗問他母舅家索要的女兒。
“燕地,也是遼西馮氏的祖地。”樂浪王氏言之鑿鑿,“祖宗都在了。哪里還要進家廟里禱告?!?p> 她這話,其實是跟博陵公主說的。
時年,京城平城等地其實也認可這種結(jié)親方式。姚氏魏母不語,如夫人常氏會錯了意,也咽不下這口氣。
她才是馮熙在長安明媒正娶的,是進門最早的。太師府里一門三夫人。
時不時的,后院失火。后來,博陵公主要抱了樂浪王氏的長子去養(yǎng),她原是主內(nèi)的嫡母,親自教養(yǎng)兒子也是正理。
樂浪王氏不答應。
馮太師心有不忍,眼瞅著王氏將發(fā)整齊的挽髻腦后,僅以木簪簪發(fā),素顏著庶人白服端坐在公主院里,席藁待罪,也不便說什么。
藁,指用禾稈編成的席子。端坐藁上,即跪坐在禾稈席上,是古人請罪的一種方式。但太師馮熙是知道的,眼前的這一幕,似曾相識。
和北燕年間仿佛。不同的是,祖父馮弘的原配,是樂浪王氏,養(yǎng)著他年長的兒女。
慕容氏則是如博陵公主一樣的嫡妻。而長子馮翼,是壓不住他叔父馮弘的,跟他父馮跋一起起兵。
還有個叔父,馮素弗了。
太師馮熙想到了,這似乎會是亂家的源頭,魏宮里近來說得多。立嫡,立長,立賢?
但做父親的,看兒子就沒有不好的吧。馮太師一時也沒有更好的法子,搖了搖頭。
只能在離京前,將年長的兒女叫到跟前,囑咐一番。
這樣的話,他跟兒女說過幾次了。耳提面命,無人敢不聽。
長子馮始興的親事,親上做親,也是一樁美事。不想?yún)s是他母親常氏,死活不答應。
“親上親?母舅家……他母舅的女兒……我看著大的。”
太師馮熙也是第一次看到夫人常氏落淚,起先沒有聲息,進而嚎啕。
“我受了半輩子的氣,進來一個,壓我一頭。說是比我年長。又進來一個,可就比你長女大了三兩歲。也怨不得你做州官,挨罵挨到京城里來,該。我最早進門,排到你馮家最后。怎么算的!我長兒媳婦還要跟她兒媳婦低頭,大兒媳婦低頭,二兒媳婦低頭。等到王氏大兒媳婦進門,再帶著我的長孫,一起給他們見禮。”
常氏死活不答應,“魏宮公主不可以,朝堂之上呢?京師城里的好人家呢?他母舅家唯一一個讀書種子,還定了親,都定了親。你以為,我沒有回去說嗎。我娘都說我,說你不是要結(jié),親上親。他母舅家,高攀不起。”
還是文成皇帝時候的舊賬。太師馮熙聽明白了,那時他自曇曜五窟回京師復命。
得了文成皇帝首肯,又得以迎娶皇帝的姊妹,守寡的博陵公主。正是春風得意時。
但消息不知怎么傳了回去。他母親來信問了,問他是不是在京城又娶妻。
那封信,如當頭潑一瓢涼水。肥如侯馮熙定定神,看著來送信的妻舅,這是都打聽清楚了,一路問到了公主府。
馮熙設(shè)宴為妻舅接風洗塵。他原是不甚搭理他,但馮熙那時要在京城里修佛塔,正缺個管事的。
“你難得來京城一趟,待到年底再回去。順便給家里捎些布匹羊酒。”
他妻舅聽著聽著,便又緩和了臉色,喚他“姐夫”,坐下來一起喝酒吃肉。幾杯酒下肚,和他旁敲側(cè)擊修佛塔的事情來。
“管事的?管什么呢。”
“你會什么?”馮熙看著常家最小的兒子,也替他琢磨起來。
“莊稼地里的事,都會?!彼蘧讼肓讼耄又f,“姐夫這些年奔波在外,家里的房子翻新了,也是我叫的莊子里的人手。就是我們幾個做的。”
停了一停,又道,“這不都是一樣的?!?p> 馮熙點了點頭,便讓他去了。而佛塔落成,他妻舅也在,來了不少達官顯貴。
馮熙也不知道,遠在長安的常氏是怎么想到文成皇帝時期的保太后常氏,跟他們家是遠親的。
說是那年冬天,他妻舅趕著牛車帶著舅姥爺回莊子里,尋人細細問了。隔年春,他妻舅幾個都來了。
但是保太后常氏的母舅家,在文成皇帝時,顯赫一時。
太安元年(公元455年),常英官至侍中、征東大將軍、太宰,進爵遼西王。他的弟弟常喜為左光祿大夫,改封燕郡公。從兄常泰受號安東將軍,封朝鮮侯。
太安三年(公元457年),領(lǐng)太師、評尚書事、內(nèi)都大官。文成帝計劃東巡,常英奉命在遼西黃山建設(shè)行宮。太安五年(公元459年),常太后之母宋氏封為遼西王太妃。
后來,亂政的權(quán)臣乙渾,也是文成皇帝留給獻文帝的輔政大臣。便是出自保太后常氏母舅家。
也是文成皇帝時期的國舅爺。而非,現(xiàn)在的國舅馮熙。
而馮熙來自長安的幾個妻舅,說是連門都沒有進得去。守門的,都不肯進去通傳一聲。
還是他最小的妻舅在京城待了一段日子,見過幾分世面,國舅馮熙不成,那博陵公主呢。
“公主跟你們,攀扯不上吧。”守門的,不肯多說。后來,趕人的時候才話趕話的脫口而出。
“公主正在府上,說不認識,不認識你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