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魏宮蓮

【033】洛州陶駝

魏宮蓮 紅豆八寶飯 2405 2022-12-22 20:41:02

  邊國仇池,還將繼續(xù)于南北朝中間地帶反復(fù),有時投靠南朝,有時又偏袒北朝。

  反復(fù)不定。一直到觸怒隋朝建立者北周上柱國楊堅。

  王族和百姓被遷走,被遷到王城附近,或者遠(yuǎn)離故地,戍邊疆域,余者四散。而太師府四小姐馮清,此時便在北魏王城平城。

  對她來說,眼下重要的事情則是太師府里有了駱駝。

  說是這一年,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秋七月,龜茲國派來使者獻(xiàn)上名貴駱駝七十頭。

  也就是,明駝。明駝,是北魏鮮卑民族文化傳說中一種神駿靈異的駱駝。

  它的出處,是北魏樂府民歌《木蘭詩》。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唯聞女嘆息……”也就是女將,代父從軍的花木蘭。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傳唱的樂府民歌,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團(tuán)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zhì)、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的,出自這時期的北魏。和南朝一樣,出自北魏宮廷。北逃官員將這種長篇敘事的詩風(fēng)帶來北地。

  傳唱京城大街小巷,錄入北樂府。樂府,漢樂府,是指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xí)的機(jī)構(gòu)。

  樂府初設(shè)于秦,是當(dāng)時少府下轄中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xí)的機(jī)構(gòu)。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漢漢武帝時期。

  樂府的職責(zé)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而歷代文學(xué)作品,則多以白駱駝為明駝意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畜牧,農(nóng)耕,乃至征戰(zhàn)坐騎,也豐富起來。

  魏晉以來,各游牧部族陸續(xù)向內(nèi)地遷移,并且繼續(xù)以放牧牲畜作為其主要的生產(chǎn)方式。

  也開始耕地種田。此時,駱駝不僅可供駕乘,也可用于農(nóng)耕,就跟南方常見的牛仿佛。

  駱駝力氣不輸給牛,又比馬,性情溫順,便被內(nèi)遷的胡人用于自家農(nóng)耕。驢和騾子,則被拿去拉車和拉石磨。

  北朝時,官方對牛羊馬駱駝等畜牧的合理養(yǎng)殖和規(guī)范管理,使其數(shù)量大幅增加。

  養(yǎng)殖地逐漸由西北地區(qū)向中原轉(zhuǎn)移,并州(今山西北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官方用來養(yǎng)殖駱駝的牧場。

  《唐國史補(bǔ)》中記載,開元年間每天使用數(shù)十匹駱駝將御井中的水馱運至宮中。

  除去官方養(yǎng)殖的駱駝外,唐代駱駝的“私牧”數(shù)目也很龐大,在山西長治王休泰墓中,駱駝俑與馬俑、陶質(zhì)生活用具一同隨葬在陶屋旁。

  這種隨葬形式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當(dāng)時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生活,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私人養(yǎng)殖駱駝的普遍性。

  京城平城里,駱駝也不算稀罕物,京郊農(nóng)耕,隨處可見。還用它來載物,拉車,駝鈴一路響叮當(dāng)。

  聽上去,和南朝的牛鈴也差不多,也能在指定的地方交易。市集有南來的商人用牛群來交換駱駝群,說是三頭牛換兩匹駱駝。

  不換不換。要五頭牛換三匹駱駝。頓了頓,他又伸出手指比劃著,還得加上兩頭羊。

  原來,還要用手比劃著,現(xiàn)在前來朝貢的龜茲、吐谷渾等政權(quán)使臣都會說中原漢人的話了。故而,龜茲國送來了北魏人偏愛的明駝,白駱駝。

  這里,也就是龜茲國送來白駱駝七十匹,屬于北魏時候的名貴駱駝。就像三國時期東吳送去曹魏的大象。

  都是時年的珍禽異獸,或兇禽猛獸,不常見的。魏天子拓跋宏喚了宗親去看。

  太師府二少爺馮思政等一干尚了公主的魏宮駙馬將軍等,應(yīng)詔附詩,五言詩,宮廷長篇敘事五言詩。

  駙馬馮思政才華不顯,泯然眾人。幾乎退到了角落里?;仡^,魏天子拓跋宏還是讓人送了兩對白駱駝去太師府。

  博陵公主命人送了一對去公主府,府里的少爺小姐便得了消息。還有一對明駝,養(yǎng)在了馬棚。

  太師府四小姐馮清也只是看看,看個新鮮。聽說,洛州官窯上貢的陶馬拔了頭籌,神駿非凡,是要照著這批駱駝再燒制一批出來。

  回贈龜池國。還有北魏肥馬良駒,太師馮熙剛剛回了京城,又領(lǐng)命。

  關(guān)于這批官窯燒制的陶駱駝??蓞⒖?,北魏司馬金龍墓陶駱駝,栩栩如生。

  此展品為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文物。座長17.8厘米,寬10.7厘米;駱駝寬29.5厘米,通高31.5厘米。

  司馬金龍是北魏重臣、西晉皇室后裔,官居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吏部尚書,太和八年卒,葬于平城,謚瑯琊康王。1965年于城東石家寨發(fā)現(xiàn)該墓。

  駱駝昂首曲頸,目視前方,雙峰高聳,器物高大雄健,呈站立狀,宛若整裝待發(fā)?,F(xiàn)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館。

  沒準(zhǔn),就是北魏官窯里這一批燒制出來的。

  且不說,北魏朝臣廷議回贈龜池等國禮物事宜。太師府三少爺馮寶業(yè)已經(jīng)叫了府里馬夫和裁縫,為他量身定制白駱駝的駝鞍。

  隔日,她三哥馮寶業(yè)就騎著白駱駝出了門。

  還叫人牽著另一頭。

  走在時年京師平城的大街上,就和三國時期曹魏的大象,差不多吧。只是那時的人,還沒有想到大象原也是坐騎。

  想的是它有多重了。三國時期,還沒有人拿大象做坐騎。

  但到了北魏,這時候的京師貴公子們想到了,神獸明駝,白駱駝就和白馬一樣嘛。

  只是駝著背。騎駱駝,在他們看來,比騎馬還穩(wěn)當(dāng)些。

  走在京城長街上,回頭率也破百,那叫一個引人矚目。擲果盈車的南北朝時期。

  與其說喜歡看美男子,不如說偏愛招搖過市的,追的就是個與眾不同的稀罕物兒。

  三國東吳的大象,是走水路運抵曹魏。碼頭上便都是人。而這時的龜茲國的駱駝,走的是絲綢之路。

  來到京師平城的城郊,也有孩子一路跟著走。

  “是明駝。”他們雖然是京城附近長大的,七十匹駱駝也是個大型商隊了,也跟著看個稀罕。

  “雪山上來的?看他們的帽子?!边B盛裝的龜茲人,看著也稀罕。

  “把帽子給明駝戴了。”

  他們哈哈地笑。來的龜茲人,是能聽懂他們的話的。

  不多時,太師府里也收到消息。而傳到府上四小姐馮清的耳朵里,卻是府上三少爺好事將近了。

  “大少爺和二少爺都成了親?!碧珟煾男〗泷T清聽丫鬟彩云在說,“原也是要準(zhǔn)備三少爺?shù)挠H事。”

  馮清也聽說了,她三哥馮寶業(yè)命人送了匹白駱駝給長樂王王府。不消說,太師府其它少爺小姐都是看個稀罕。

  太師府三少爺馮寶業(yè)則是看了稀罕,便從太師馮熙處討要了去。長樂王王府覺得此物珍貴了,命人又將駱駝牽了回來。

  恰好遇到馮太師和她三哥馮寶業(yè)。她三哥說,“正是珍貴,才送去府上的?!?p>  讓前來的人,很是高興。而長樂王穆亮又邀了太師馮熙過府喝酒,居然當(dāng)真商量起兒女的婚期來。

  而這一年冬,似乎比往日里要冷些。許是因為太師馮熙回了京城,趕在下雪前,而太師府四小姐馮清又得了一匹陶駱駝。

  栩栩如生的。得了魏宮里的天子和朝臣的嘉許,但據(jù)馮太師跟門客說,提到需要改進(jìn)的地方,也不少。

  便也問了自己兒女幾句。就像是,“這一批陶駱駝,不夠神駿昂然?”

  “眼睛不夠明銳?”

  “體態(tài)不夠肥如?”

  說得一眾人都跑去看府上養(yǎng)著的白駱駝。

  對照燒制而成的陶駱駝,指指點點的。

  挑剔著。一旁還有隨太師馮熙而來的官窯陶工。

  太師府四小姐馮清不管那些,看著新得的陶駱駝,想的卻是她三哥馮寶業(yè)也得了一匹,說是現(xiàn)在的東西有人收著了。

  太和二年秋九月里,她的三嫂進(jìn)了門。正是長樂王穆亮和中山公主的女兒穆氏,時年不過十一歲,如今跟著她母親博陵公主管著太師府里的事情。

  還有,自燕地樂浪王氏來的她的大嫂。府上樂浪王氏的內(nèi)侄女。

  年底,太師府里便又忙碌了起來。和以往一樣,只要太師馮熙回了太師府,就要開始籌備年節(jié)。

  過了十二月初八的臘日佛節(jié),便又奔著除夕祭祖。

  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的冬天,比往年里都冷。太師府四小姐馮清,貓在屋子里烤火。

  門窗關(guān)起來。而天色總是陰沉,做什么都是無趣。馮清也沒想到,彭城公主會讓她的宮女出宮送了匹布帛給她。

  她成親,她還沒特意送她禮物的。推拒來推拒去的,才知道彭城公主是因為攆了她出宮的事情。

  這都過去多久了。馮清是真的一時沒有想起來,而聽她宮女的口吻,原是要尋個時候來看望她的。

  可這一年,太師府上喜事連連,府上四小姐身體也結(jié)實得很。一點毛病沒有。

  所以,拖到了這個時候。也就是說,彭城公主出嫁就在明年春三月。

  是不可能再拖下去了。太師府四小姐馮清想到了,還是讓丫鬟彩云收了。宮女臨走的時候,也帶上了那匹陶駱駝。

  說是道賀。彭城公主要嫁人了。這一年的雪,也來地比往年里要早。馮清看著宮女身后,如柳絮般大了的雪。

  也不由的,想起魏宮里的點點滴滴。雪如紙片似的被北風(fēng)鉸碎,沒入房前屋后。

  太師馮熙回府也比往日里早了些。而據(jù)回京復(fù)命的刺史州官說,這一年,有二十多個州鎮(zhèn)發(fā)生水旱災(zāi)害。

  民眾饑苦。下詔開倉賑恤。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