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中年,最聰明的活法是“斷舍離”
這一趟心靈之旅,感悟頗多,凝結(jié)成一句話,人過中年,最聰明的活法是“斷舍離”
(本篇《人過中年》系摘錄性感悟,不是原創(chuàng),但共勉有感。其他全部是個人原創(chuàng)。)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人,之所以活的那么累,也許是因為他們錯把欲望當做了快樂,才使得他們不斷奔波,甚至不惜觸犯法律。
就如作家馬德所說:“這個世界,看似周遭復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zhì)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凈;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復雜?!?p> 是啊,幸福的人生從來都是簡單的,若你要的不多,生活就不會苦惱,若你想得不多,世界就不會復雜。
做減法人生,方能重獲新生。
在《我是歌手》時,有這樣一個片段,讓觀眾非常吃驚:當時李榮浩與李健交換手機號碼,沒想到李健用的卻是老款諾基亞手機。而且他還曾說過自己從不用微信,別人找他都是打電話或者短信。他這樣解釋道:“作為一名創(chuàng)作型歌手,這是讓我保持專注最好的辦法?!辈粌H如此,李健還拒絕很多采訪和綜藝節(jié)目,還有一個以百萬價格來邀歌的廠家。也許李健的成功,是因為他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給他的人生做減法,給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間做加法,才使自己在創(chuàng)作方面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如今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去面對這些誘惑,是蠢蠢欲動,還是堅定內(nèi)心?想必,李健這樣做就已經(jīng)給出很好的答案了。
就像白巖松在《光陰的故事》里有一段演講,當他回首自己30歲的時候,他說:“30歲最大的人生感受是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p> 就如《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說:“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shù),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p> 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是否發(fā)現(xiàn)有好多曾經(jīng)的朋友,既不跟你聊天也不會給你點贊,甚至朋友圈都屏蔽你。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是否還在為以前的人人事事感到不舍、內(nèi)疚、傷心、憤怒等等。
看看自己經(jīng)常參加的聚會,是否都是一些無意義的閑聊或八卦,自己不到場卻感覺十分不好意思的場合。
如果朋友圈有些類人,我建議刪掉,世上的人千千萬,有些人適合張三李四,卻不適合你,而你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不適合你的去斷、去舍、去離。
如果內(nèi)心這顆紐扣沒打開,請立刻解決,學會放下,才能裝下值得的人,才會有機會重生。
如果有這類無意義的聚會,請學會拒絕,減少不舒服的場合,凈化自己的圈子。
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這樣的人生才會煥然一新,簡單舒適。
有這樣一個有趣故事:在寺廟里,有一個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心的小沙彌。秋天到了,禪院里紅葉飛舞,他跑去問師父:“紅葉這么美,為什么會掉呢?”師父一笑,說道:“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么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沙彌看見師兄們把院子里水缸的水倒掉。于是他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么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說:“因為冬天冷,水結(jié)凍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干凈。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那,人何嘗不像那棵樹,那口水缸呢,身上背負的東西太多時,會壓得我們氣喘吁吁,不堪重負,而我們都應該學會取舍,學會放下。
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卻是難以忘懷。
就像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說:“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時間軸永遠都是現(xiàn)在。”而清掃物品只是人生的初級階段,清掃自己的內(nèi)心才是真正的高級階段。
愿你不念過去,不懼將來。
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樸素簡單,高級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