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弟弟家吃拉條子和豬雜碎
游玩了沙坡頭,考慮到農(nóng)家樂的菜價太高,我們吃不起,躲得起,36計走為上,我拉著大家回ZW市區(qū),到我弟弟家去蹭飯。
再說了,同事來我老家中衛(wèi)老家,一天的幾百公里跋涉,這是給我面子。古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既高興又興奮,竭盡全力接待,
提前打了招呼,到家一看,我弟把準備工作都做好了,進門沏上茶,端上水果,招呼大家坐下,我弟忙前忙后,給我們倒水遞煙,陪我們聊天。談話之間老何注意沒有見我弟媳婦,我看出他的心事和疑問,對他解釋說,弟媳們正在廚房忙活著做飯。
老何抽根煙,小凱說:明白了,在大西北,大男子漢主義思想嚴重,當有外人的時候,家里的女人們是不敢隨便就出現(xiàn)在客人面前的,這是幾千年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西北的男人好幸福呀!
我雖然給我弟提前打了電話,但還是不放心,我問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說好了要吃中衛(wèi)特色,我們做的是拉條子和豬雜碎。我弟回答說。
他領(lǐng)我到廚房,我弟媳婦靦腆的說:面已揉了幾遍,我用手一按,面團軟硬適中,彈性十足,可塑性極強。
我弟問我:吃“雞腸子”,還是“韭菜面”,我說我們在外邊吃過拉條子,你還是按中衛(wèi)的特色做吧。他回答說:“那好,做甘肅和XJ的拉條子,我還不得勁,搞中衛(wèi)這一套,我做了幾十年了,沒問題?!闭f著他拿起一塊像雪茄樣子大小的面料,手輕力勻,反復拉扯,并在木案板上上下彈跳的絆著,一根粗面條變成了像鋼絲一樣細的長面條。老何喜歡做飯,而且有一定的功夫,飯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聽說我弟做中衛(wèi)特色拉條子,他走過來觀看學習,一邊看一邊說,這與甘肅和XJ的有些區(qū)別,XJ拉條子是拉,中衛(wèi)是一手“以抻代拉”的成條手法,面條有形楞,更筋道。
這個話盒子一打開,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聊起拉條子的歷史和地域特色,拉條子是XJ人的飯桌主角,也漫延到了大西北人的生活,包括寧夏中衛(wèi),但XJ和甘肅及寧夏誰是發(fā)明者,誰是主創(chuàng)者,誰是主要地區(qū),誰的更出名,已經(jīng)無從考證和爭論了。
但有一個共同點和主線條,那就是河西走廊一帶的人都愛吃拉條子,尤其是來了客人,拉條子依然是餐桌的主食。
拉條子的相容性很強,配菜可以是蒜苔炒肉,青椒肉末、茄子炒辣子、西紅柿炒雞蛋、乃至洋芋絲絲,也是啥都行。做法也很多,煮、炒、拌樣樣都行,尤其是大盤雞,大盤魚,吃完這些美食,拉條子拌到湯里,味道更絕。
拉條子最經(jīng)典的配菜是:茄-辣-西,即茄子加辣椒炒西紅柿,茄辣西,紅的紅,綠的綠。茄子飽滿、辣椒肥厚、西紅柿酸甜,形成濃郁的口感,
面菜分開上桌,啪地把菜扣在面上,用筷子上下攪拌,菜面合一(這也就是拌面的來源),或可滴少許醋,或是剝上幾瓣生大蒜,
我弟聽著這些議論,插話說:中衛(wèi)人做拉條子也像XJ人一樣,拌蒜苔炒肉,青椒肉末、茄子炒辣子、西紅柿炒雞蛋,這些都是大同小異,不同的是,中衛(wèi)人的獨創(chuàng)是炒拉條子,燴拉條子,一邊說著他往炒鍋里下著牛肉、辣椒絲、茄子,還有西紅柿,炒了一鍋大雜燴,接著把煮好的拉條子下進去,又炒又燴。
我弟媳婦補充道:拉條子“攢不攢勁”,就看它口感勁道不勁道。全憑一雙巧手,揉和面,“醒一會”(發(fā)酵),大面團搓成粗條,抹上油再發(fā)酵一會,就能扯好拉開,巧勁拉,可粗可細,可圓可扁,形狀全靠口味的需要,煮熟撈出,涼水浸透,每一步,都是拉條子柔韌勁道口感的基礎(chǔ)。
老何看了下結(jié)論說:的確做法不同。
菜和面端了上來,有涼拌黃瓜、素炒土豆絲,還燴了一盆豬雜碎,老何先不吃菜,急得要嘗嘗拉條子的味道,看著碗里肉和西紅柿茄子辣椒絲一起熬成的拌料,他吃了一口,咂著舌頭說:嗯,酸辣可口,適合下面,吃了一口面,贊道,拉條子的韌性,融在這酸辣可口的菜湯里,確實是一道美食啊。
我弟媳婦一開始還擔心中衛(wèi)的面條不適合大家的胃口,招呼不好大家??蠢虾谓o予這樣高的評價,她的擔心變成了喜悅,喜悅的說:拉條子是阿們(中衛(wèi)土話的我們)最平常的主食,搭配的都是些自己地里種的普通東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手讓你們笑話了。
廣平說:家常菜就是民族的,就是經(jīng)常的,都是普遍的,就是人們最愛吃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才是最適合人們口味的好東西,經(jīng)常吃大魚大肉也會倒胃口的。拉條子是絲綢之路一帶的好吃物,也承載著西北人最深厚的生活方式。
老樊插話說:廣平你這話說的對,西北人走到哪里都好這一口。你聽說過嗎?唱著黃河謠的野孩子樂隊,就很愛吃拉條子。野孩子樂隊從蘭州到BJ,冰箱里總少不了滿滿的西紅柿和拉條子面團,吃著拉條子,歌聲像面條一樣長長地流,聲音硬而筋道,高而不破,低而不沉,永遠不會斷了。
老何吃著豬雜碎,口里沒有膻味,但膩味很重,感到很奇怪。他問這是中衛(wèi)特色的羊雜碎嗎?
我和我弟及弟媳婦都笑了。對他說這是豬雜碎,不是羊雜碎,但豬雜碎確實是中衛(wèi)的特色。
老何說我還第一次吃豬雜碎。讓我再好好嘗嘗,這感覺與羊雜碎有什么不同?他拿勺子盛了半碗,吃著豬腸,豬肝,豬肺,豬肚,還有豬血。嘗完了他評價說:與羊雜碎確實不同,最主要的區(qū)別是:羊雜膻,豬雜膩,細微的差別是:豬雜材料比羊雜厚實,更嫰。但是若讓我說真話,羊雜碎比豬雜碎更有味道。聽他這么一說,我也吃出了其中味道的差別,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老何是個細心人,熱心人,也是個好學的人,他又問我弟怎么個做法。
我弟是個能干不能說的人,他搓著手木訥的不好意思,憋了半天才吭哧的說:其實這個東西很簡單,你們都是有文化的人,見多識廣,我說了你別見笑,真的簡單的很。
老何鼓勵著說:我覺得,單純吃豬肉真的不過癮,味道不夠香辣膩膻,鹵豬頭肉味比吃豬肉香多了,來一碗豬雜湯才過癮呢,香,鮮,辣,膻,都占全了,這里是人間美味呢。
聽老何這么一說,我弟就直說了,用買來的豬雜,就是豬下水的豬肚、豬肝、豬腸等燴在一起煮成的大雜燴。
加水煮湯,去雜沫清湯,將豬雜切成適合的小塊,下蔥花,加料酒少許,白糖一點點提鮮,加鹽,燉20分鐘,出鍋撒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