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收購電動車公司
他們公司隨著時間的持續(xù),公司的情況無法好轉,就連公司的總裁自己也有退出的想法,但是作為一家股份制公司,并不是想要退出就能夠退出的,所以就這樣拖著,公司的業(yè)務自然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看到這些情況,李毅當即就讓孔修聯(lián)系了這家公司的總裁,在第二天早上的時候,李毅就和孔修以及李毅的秘書劉欣然三人,來到了這家位于工業(yè)區(qū)中的電動車制造公司,翼酷電動車制造公司。
翼酷電動車制造公司現(xiàn)在的情況,雖然并不怎么樣,這家公司曾經也是輝煌過,鼎盛時期,在省內電動車市場,也是比較有名氣的。
所以這家電動車制造公司的面積并不小,足足有著近兩萬個平方,而這樣的面積,也非常適合大唐科技,未來對于在這方面戰(zhàn)略的布局。
“李總您好!對于之前你們公司提出的想要收購我們翼酷公司的事情,我已經和我們公司的董事商量過了,在原則上我們公司的各位股東還是愿意出售公司。
我們公司現(xiàn)在雖然有些困難,但是還是可以維持下去,所以在價格方面,我們公司的董事們希望能夠按照市值來算!”翼酷電動車總裁鄭民說道。
“鄭總,你們公司的情況,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你們公司的情況,我想基本上工業(yè)區(qū)中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清楚,連年虧損,看似公司的市值還不少,有著近八億左右的市值。
但是你們公司的情況,也非常的不好,首先自然是你們公司并沒有自己的專利,公司的電動車,基本上都是使用公模制造,你們公司有的,其他電動車公司也有,你們沒有的,其他電動車公司也有。
除此之外,還有公司的員工,之前鼎盛的時期,你們公司也許有著不少的員工,至少也有一千多人吧!現(xiàn)在呢?我想就算是一百人,也只能勉勉強強湊齊吧!
對于制造業(yè)的公司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生產線,根據我的了解你們公司有著十條電動車生產線,其中包括兩輪電動車五條,即電動自行車生產線三條,電動摩托車生產線兩條,還有就是電動三輪車生產線兩條,電動低速四輪車一條,電動高速新能源車生產線一條。
這些生產線的情況,我想不用我說,鄭總您的心里也清楚,除了兩條電動自行車的生產線,現(xiàn)在還在運行之外,其他八條生產線,你們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行過生產。
在生產線維護方面,也不怎么樣,所以這些生產線是否還可以生產,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還有就是地皮廠房和許可證方面的問題了,雖然說地皮和廠房值不少錢,但是最多也就2個億已經是頂天了。
而許可證方面的問題,現(xiàn)在申請這方面的許可證,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許可證,也許并不容易,然而以我們大唐科技和官方一些企業(yè)的關系,想要申請并不困難,所以八個億的市值我認為還是有些高了。”李毅說道。
李毅心中對于這次的收購心理價是五億到六億左右,當然能夠更少的話那就更好了。
現(xiàn)在的大唐科技雖然在資金方面已經十分充足,實際上這些資金也并不算多。
“李總,那你愿意出多少錢收購我們公司?您說說看,如果差距不大,我可以向我們公司其他的股東反應一下,然后商量一下,如果他們認為可以,那么就沒有問題,如果價格太低,各位股東是無法接受的?!编嵖傉f道。
“五億,我們公司愿意出五億來收購你們公司!”李毅想了想說道。
“李總你所出的價格實在太低了,遠遠低于我們公司股東們對于出售公司最低的心里價位,所以三億的價格絕對不行,七億,如果李總你們公司愿意拿出七億,我們愿意出售公司!”鄭總說道。
隨后李毅和鄭總就價格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討價還價,最終在進行了近三天的商量后,雙方就價格方面終于談妥了,最終李毅他們的大唐科技以6.2億的價格,收購了這家翼酷電動車公司。
當然,和其他公司一樣,之前翼酷電動車也是有著外債的,負資產到達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也就是說他們公司還欠銀行近兩億左右。
所以,李毅并不是直接給鄭總他們6.2億,而是除去債務工資等之外,給他們兩億左右,剩下的2億銀行債務,則轉移到了大唐科技這邊。
當然按照李毅自己的意思,他是想要把銀行的這兩億債務直接還掉,開始銀行那邊并不愿意,對于大唐科技,現(xiàn)在市里面的銀行是非常的信任的,所以以貸款沒有到期,希望到期了后再歸還,對此李毅最終還是同意了銀行那邊的提議。
畢竟在夏國辦企業(yè),和銀行打交道是少不了的,為了同銀行打好交到,貸款還是要的。
隨著翼酷電動車被大唐科技收購,大唐科技所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把翼酷電動車公司的名字改掉,和之前的一樣,這家分公司的名字還是以大唐開頭,全稱大唐新能源車科技公司,簡稱大唐電動車。
并且在收購后的第一時間,李毅就派遣了大唐科技這邊的技術人員,去大唐電動車那邊對生產線進行一次全面的維護,其中包括所有的生產線以及公司其他方面的設施。
還有自然是公司的管理層了,由于兩輪電動車并不是什么多高深的高科技,但是四輪電動車和電動汽車的生產,還是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派遣的人員,也不能是什么都不懂。
好在大唐科技在機械方面精通的人員并不少,其中就包括機電實驗室中的一些技術人員。
這些人雖然在研發(fā)型產品方面,也許不怎么樣,但是他們由于長時間從事技術方面的活,同時也基本上任職過多個技術管理方面的崗位。
派遣一個過去管理電動車公司還是可以的,至于副手以及其他管理人員,李毅還是傾向于讓獵頭公司去找,這樣也可以更加的省事。
電動車的技術,最重要的就是電池電機等,而這些都由其他分公司來做了,所以并不需要擔心電動車的一些機密被人知道,用人自然可以隨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