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李自成發(fā)愁文官太少的時候,有兩人悄悄的到了綏德清澗縣衙。
這兩個人一身官服,疾步來到了清澗縣衙,看到看守縣衙的衙役也不搭理直直的往里闖,衙役們也不敢阻攔,急忙有人跑到后堂去通報,知縣大老爺常明禮的書童常文此刻正在指揮著仆婦打掃書房,聽到衙役的說話聲走出來看看發(fā)生了什么情況。
剛走到院子就看到兩個身影闖進(jìn)了后宅,兩人臉上滿是怒氣,仔細(xì)定睛一看,急忙小步快跑到兩人身前施禮道:“大爺、二爺您們回來了啊,這些日子公子一直在念叨你們,擔(dān)心對你們的安全!”來人正是常明禮的兩個哥哥常明仁和常明義。
原來常明仁在江蘇任知府,常明義為湖廣參議;都在南方做官,綏德起事之初,常明禮就知道只要自己的名義一傳到北京城,那兩位哥哥必然會被罷官奪爵,緝拿下獄的。干脆趁著這個時間差安排親信家奴日夜兼程的趕往兩地報信,到了兩位大爺為官的地方家奴也沒敢白天進(jìn)門,而是悄悄的觀察,見沒有什么事情,晚上才進(jìn)了兩人的府邸,將三爺和全族跟著起事的事情說了以后,兩人都是一個表情,手中的茶杯掉落在地,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不過常明仁,常明義反應(yīng)還是很快的,連夜安排家人收拾行裝,趁著天黑悄悄地溜走了,就在全家逃走沒幾天以后,朝廷緝拿二人的旨意也到了,幸運(yùn)的躲過了這一劫,兩家人一路上小心翼翼拐彎抹角的吃了不少苦頭才回到了陜西米脂。
在家見過父親之后,才知道弟弟常明禮已經(jīng)做了偽綏德侯李自成的官,任清澗縣令,這可更氣壞了兄弟二人,都沒有顧上休息,就急匆匆的趕到清澗來。
大爺常明仁抬腳把常文踹倒在地:“擔(dān)心我們?是嫌我們?nèi)宜赖寐?。那個混賬老三呢?快去叫他來見我們。”
“是是是,大爺、二爺先到廳里坐喝杯茶,我這就去叫?!背N囊还锹祻牡厣吓懒似饋?,陪著小心把二人領(lǐng)進(jìn)客廳,然后吩咐家人趕緊去找常明禮。自己留在客廳小心的伺候著。
時間不大,一個爽亮的笑聲從外面響起:“哈哈哈,大哥、二哥回來了?在哪里?”常明禮從大門處走了進(jìn)來,其實他就在縣衙,剛才正忙著和縣丞、戶房的吏員商議今年夏收的事情。聽到有人來吧大哥二哥來了,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趕了回來。
走進(jìn)會客廳,常明禮高興地看著兩人,深鞠一躬:“見過大哥、二哥,小弟讓你們受苦了!一路之上可還算順利?”
“哼!受苦?那是逃命,你可真行,好好的書不讀非要跟著造反,現(xiàn)在可好我米脂常氏一門都搭進(jìn)去了,你可知道這時誅九族的大罪,回來路上聽說現(xiàn)在連京城的懷遠(yuǎn)侯府都被牽連,全家流放倒南京了!”兩人一點好臉色都沒給常明禮看。
常明禮陪著笑臉:“大哥、二哥說的是,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如果不跟著頃刻就有滅頂之災(zāi),我也是在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了大哥二哥,只是壞了兩位哥哥的前程,還望恕罪!”
“那你因何有做了叛軍的縣令了呢?這也是迫不得已?回到家中聽父親大人說起,我們兩個下巴差點沒掉地上!著李自成何許人也?值得你賭上全家人的性命?”大哥常明仁質(zhì)問道。
“大哥,二哥你們聽我詳細(xì)說說,據(jù)我觀察這李氏兄弟確有龍虎之姿,大爺李自成明是非、善隱忍、英明果決,能挺進(jìn)勸諫之言,有雄主之姿;二爺李鴻業(yè),善謀略,通民事,對大局有獨到之處,常出驚人之語,小弟在為質(zhì)期間與其多有交談,對時局的把控精準(zhǔn)入微,好似生而知之者。這幾年陜地大旱,流民亂匪無數(shù),唯有米脂百姓安居,田畝豐收,此皆賴?yán)铠櫂I(yè)之功。故而小弟出仕與其兄弟,只是此次事發(fā)倉促只能無奈起兵,不然晚上幾年定能一戰(zhàn)而席卷整個西北。現(xiàn)在也不錯,崇禎皇帝昏招頻出,我軍輕易的占領(lǐng)了延安和慶陽兩府,想必占領(lǐng)全陜只是時間問題。小弟倒是也想勸二位哥哥出仕綏德侯,說不定將來封妻萌子也未可知!”解釋完常明禮倒做起了兩位兄長的思想工作。
“我看你是被這兩兄弟迷昏了頭了,你們現(xiàn)在才占了兩府之地就想著以后封侯拜相,可知道朝廷百萬大軍都在枕戈待旦,剿滅你等還用費(fèi)那么多時日嗎?”常明禮的話聽得兄弟二人氣不打一處來。
“哈哈哈,大哥、二哥常年在南方為官,怕是不知道現(xiàn)在北方的局勢多嚴(yán)重,東虜不時犯邊,使得朝廷京營和遼東數(shù)十萬精銳不敢有絲毫動彈,山西兩鎮(zhèn)邊軍忙于防備蒙古和山西的二十萬流寇無暇西顧,而陜西各地官軍欠餉嚴(yán)重戰(zhàn)斗力不足,能夠威脅到我們的就是榆林和固原兩鎮(zhèn)十一二萬的邊軍,但是榆林鎮(zhèn)5萬精兵已經(jīng)加入我軍,現(xiàn)在我主也是擁兵十萬,只要守住入陜要道,陜省境內(nèi)孰勝孰負(fù)猶未可知,這我才敢斗膽邀請二位兄長??!”常明禮笑著解釋道。
“什么?榆林鎮(zhèn)五萬邊軍全都?xì)w降了?”常明仁、常明義確實對陜西的事情知道不多,聽到收降了榆林邊軍,兩人沉默了下來,心里則在快速的盤算。
“對!五萬邊軍從總兵到下全部都在,只是兩位總兵和幾位將領(lǐng)暫時不愿歸順現(xiàn)在已經(jīng)將全族遷到綏德了。而勸降五萬邊軍的條件就是每月一兩的餉銀和能吃飽有土地分;據(jù)我估計如果對上固原軍的話投降者也不會少。現(xiàn)在陜西的情況比你們在邸報上看到了要慘烈的多。無數(shù)百姓指著綏德侯活著呢”常明禮點頭說道。
“哎!既如此,你就好好干吧,我和你二哥希望見到你封侯拜相的那一天,我們就在家中閉門讀書了,你們敗了我們就全家等死?!贝蟾绯C魅蕠@了一口氣。
“大哥二哥,你們都做過朝廷高官,現(xiàn)在我主也是求賢若渴的時候,前些日子二爺李鴻業(yè)還跟我來信提起要探訪能士呢,你們回來了正好可以拜在綏德侯駕前,到時候我們常氏三兄弟共列朝堂,豈不是光耀門楣,重現(xiàn)祖宗榮光!”常明禮一臉向往的說道。
“呵??!你這小子倒是想的長遠(yuǎn),就怕到不了那一天我們就身首異處了”二哥常明義嘲諷道。
“哈哈哈,有志者事竟成嘛。大哥二哥意下如何?”常明禮笑道。
“到了這般境地還能如何?我道要先看看你說的李氏兩兄弟是不是真如你所是人中龍鳳。”
“那太好了,如此我即刻去寫書信,想必綏德侯知道二位兄長回來之后也會大喜過望的!”常明禮激動的說道。起身走到書桌前給鹽城的李鴻業(yè)和延安的李自成分別寫了信,命人快馬送去。
也不出常明禮所料,李鴻業(yè)接到信件之后,喜出望外,連夜快馬趕到清澗縣,做足了禮賢下士的樣子,和常氏三兄弟徹夜長談了兩天。具體談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三人都對李鴻業(yè)佩服有加。
常明仁、常明義最終決定出仕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