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為天地立心

第三一章 太平城

明朝:為天地立心 半百老公子 3082 2022-07-19 21:00:00

  至正二十年,五月甲寅(1360/6/12)

  大江上,天僅微微亮的清晨時間,大量舟師遍布江上,滿滿都是大艦小船。

  天完朝徐壽輝麾下大將,自封為漢王的陳友諒,用他超乎一般常理的兵法,遠(yuǎn)從江州(九江)率大批舟師,直接跳過江北所占有的安慶城,也不理會安慶對岸,朱元璋屬下?lián)氐某刂莩?,沿江直下直接進逼…

  不是朱元璋根據(jù)地應(yīng)天府的建康城(今南京),而是上游不遠(yuǎn)處的太平城(今馬鞍山)。

  太平城內(nèi),舟師進犯消息傳入,事出突然,形勢緊急,城內(nèi)頓時一片混亂。

  由于大江上游沿岸的蕪湖、無為、銅陵、池州城等,都在朱元璋勢力的掌控下,且太平城與建康接近,所以城內(nèi)現(xiàn)駐守兵士不滿三千,平日所備糧草也不多。

  而據(jù)探子回報的消息,陳友諒的舟師遍布大江之上,一眼望去滿滿都是大艦小船,少說也有十幾萬人,雙方兵力極為懸殊。

  太平府衙內(nèi),知府許瑗正找人四處奔走,張貼公告,準(zhǔn)備戰(zhàn)爭器具、各項后勤事務(wù),府衙內(nèi)大小官員一陣忙亂中,看見領(lǐng)安遠(yuǎn)大將軍印的行樞密院判花云進來,急問:「將軍派人通報主公了嗎?」

  注:花云,最早期就跟隨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中的一員驍將,曾經(jīng)連續(xù)追殺千余盜寇三天三夜,沖鋒陷陣無人可敵,驍勇非凡;更在戰(zhàn)場上多次親身護衛(wèi)朱元璋,甚受信任。此時正與朱元璋的養(yǎng)子朱文遜等人,奉派駐守太平城,建康城上游的重要屏嶂。

  花云回道:「水路、陸路都派出傳令兵了?!?p>  接著嘆息一聲說:「水路這邊的可能來不及了,剛在城墻上看見陳友諒的舟師大軍已停靠碼頭,傳令兵大概兇多吉少了?!?p>  許瑗聽了沉吟一聲,道:「既然陳友諒大軍來的這么突然,我看陸路應(yīng)該也被封鎖,陸路這邊的傳令也機會渺茫,只是舟師行進快速,且又趁夜襲來,怎么會選擇這太平城,而不是直搗建康?」

  花云道:「據(jù)廖永安(朱元璋的舟師大將)曾言,大江上每段的水文不同,皖江(安徽南面段)這邊的,和荊江(武漢至九江段)那頭的江水流速不同,我猜陳友諒舟師應(yīng)該是趕不及天亮前到建康,既然無法出其不意,所以轉(zhuǎn)而先攻打太平城。」

  接著說道:「大人,既奉主攻之令守城,事已至此,也只能拼死力敵,盡量拖延時間,太平距離建康不遠(yuǎn),待建康那邊探知消息,主公派大軍來救,方能保住城池?!?p>  許瑗聽了后沉吟道:「確實,希望建康那方盡快探得消息,武器軍備我已令下屬開庫放行準(zhǔn)備,各城門的調(diào)度防御,就要拜托將軍和元帥朱文遜了?!?p>  ………

  早上,大江上

  陳友諒坐在混江龍大艦的重樓上,看著就在不遠(yuǎn)的太平城,說道:「前鋒已經(jīng)攻到城下了吧!其余大軍趕快登岸,本王要盡快拿下太平城。」

  張必先回道:「大王,前鋒已兵臨城下,中軍正停泊下船整軍中?!?p>  「先前還在江上時,便已派出快舟在下游江上攔查,早前登陸的前鋒也派出了小隊,先去攔截城內(nèi)所派出傳令,短期間內(nèi)建康城里,應(yīng)該得不到我們攻打太平城的消息。」

  陳友諒道:「好,要不是夜晚風(fēng)向不順,來不及清晨到建康,本王定要直搗黃龍?!?p>  「不過先打下太平城也好,此處是建康的上游屏障;聽說常遇春是癩痢頭下江南時,打下太平城的頭號猛將、占首功,看本王如何打下你常遇春的太平城?!?p>  城下,城門都已緊閉,整個城池在陸地這邊,已全部被包圍,城內(nèi)城外箭矢密如飛蝗,交互對射。雙方進擊的鼓聲、沖殺聲、喊叫聲,此起彼落。

  攻城的士兵扛著云梯接踵而上,守城的將士掀翻一架架的云梯,砍落一批批的敵兵,也被射來的箭雨紛紛射中倒下,再接續(xù)另一批上來,喊殺聲、血腥氣彌漫整個城邊。

  將士們浴血奮戰(zhàn),攻城戰(zhàn)從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才鳴金收兵,雙方暫時都休整中。

  城內(nèi)這邊清點人馬,元帥朱文遜已戰(zhàn)死,將士死傷近千人,知府許瑗早派人招募義兵補上,城內(nèi)婦女也幫忙救治傷員。

  花云的戰(zhàn)袍更早就染紅了鮮血,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血、戰(zhàn)友的血,還是敵兵的血,正加派百戶長帶人將幾處崩裂的城墻缺口重新堵上,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攻防戰(zhàn)準(zhǔn)備。

  ………

  第二天,五月乙卯(1360/6/13)

  一早,雙方繼續(xù)鏖戰(zhàn),雖然漢軍一波一坡如潮水不斷進攻,但太平城城堅、濠深,花云領(lǐng)軍守著城門,知府許瑗和另一行樞密院判王鼎,也帶領(lǐng)著將士守在城墻上,雙方持續(xù)進行激烈地攻守戰(zhàn)斗。

  應(yīng)天府衙,申時

  平日里建康城與太平城之間,都互有文書往來,昨日突然斷了訊息,建康城這邊一早就派出探馬出去,朱元璋與劉基正在府衙內(nèi)談?wù)撥娗?,也在等著消息?p>  門衛(wèi)大喊:「報!探馬回來了?!?p>  探馬兵:「稟報主公,小的是派出去太平城的探馬,在接近太平城約十里的大路上,見有士兵攔查,但看他們的軍服不太像咱們的,小的便遠(yuǎn)遠(yuǎn)地轉(zhuǎn)向小路前去,發(fā)現(xiàn)也有士兵巡邏,之后更有騎兵追射過來,小的趕忙逃脫;后來便無法再靠近,所以未能探得其他消息?!?p>  朱元璋道:「你是陸路這邊的探馬,那水路的呢?」

  探馬兵回說:「這小的不知?!?p>  劉基道:「太平城出事了?!?p>  ………

  陳友諒軍與太平城守軍雙方一直戰(zhàn)到晚上,才又暫時鳴金收兵。

  這日,城內(nèi)的傷亡更是慘重,城中守軍已不足一千,且負(fù)傷累累,早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已瀕臨絕望時刻。

  夜晚,混江龍艦上的陳友諒正在發(fā)脾氣,大罵道:「打了兩天了還打不下來,探出這守將是誰了沒?這么硬骨頭!」

  張必先道:「已探得是朱元璋手下驍將,黑將軍花云,據(jù)說驍勇絕倫,不下于雙刀趙。」

  陳友諒道:「怎么這些功夫好的,都這么死腦筋,明知守不住還硬撐。這都兩天了,明天癩痢頭的援軍大概就到了?!?p>  張必先回說:「我想最慢在下午時,朱元璋那方應(yīng)該就已探得消息,援軍不久將到。」

  張定邊則說:「大王,據(jù)我觀察,太平城墻這邊緊靠江岸,沒人駐守,現(xiàn)在正是黃梅季節(jié),上游連日下雨,我看今晚江水的大潮會到,不如我們趁水位高,巨艦船頭與城墻接近時,再搭上棧橋,趁夜讓將士們攻入城內(nèi)。」

  陳友諒拍桌叫好,道:「定邊這方法不錯,就照著做;今夜,本王定要打下太平城?!?p>  ………

  第三天,閏五月丙辰朔(1360/6/14)

  凌晨,天還暗著

  城內(nèi)突然火光四起,到處喊殺聲,守軍由于連日奮戰(zhàn),疲憊不堪,又集中精力守在陸地這面的城墻上,靠江的城墻那邊防守松懈,以致讓由巨艦搭棧橋過來的敵兵,賺開了城門,已待在城外呼應(yīng)的陳友諒大軍,此時更一舉攻入。

  花云雖驍勇絕倫,仍帶著親兵提刀左右沖殺,不過清晨時城即已破,陳友諒大軍涌入,寡眾懸殊,最終仍被縛,連同許瑗、王鼎等人被送至已被占領(lǐng)的府衙。

  陳友諒看著花云說道:「聽聞將軍武功高強,驍勇善戰(zhàn),堅守城池兩天兩夜,算是盡忠職守。倒是朱元璋對不起你們這些將士,明明建康就在不遠(yuǎn)處,且不說舟師,就算陸地行軍也不用一天、大軍即能到達(dá);這都第三天了,卻遲遲不來支持你們,來救你們,有什么理由好再為他盡忠。若黑將軍你能投靠本王,本王定當(dāng)重用,加官封爵?!?p>  花云破口大罵道:「哼!主公必是尚未得到消息,你們絕不是我主公的對手,要投降的反是你們,不趁早投降,等我主公大軍一到,必將你們粉身碎骨、剁成肉醬?!?p>  接著大喝一聲,用盡全力掙脫在押解路上已稍松弛的繩索。

  眾人被花云大喊一聲,一時一呆,花云乘機奪下看守士兵的刀,接連砍殺五六人。

  陳友諒也一時大驚,張定邊在旁本就一直看著這驍勇的黑將軍,立即提刀接過花云砍過來的刀,余下兵士們繩索、刀槍齊上,才又將花云縛住,花云仍不停地大罵狗賊。

  陳友諒氣道:「這不識好歹的家伙,把他綁在戰(zhàn)艦的桅桿上,用亂箭射死?!?p>  看著也綁縛在旁的許瑗和王鼎,生氣地道:「全部都砍了?!?p>  聽聞城破,花云的妻子郜氏,帶著年僅三歲的獨生子花煒,祭拜花家祖先,悲傷地對貼身侍女孫氏說:「城既已被攻破,以夫君為人,必定盡忠赴死,我一個人也無法獨活,更不能讓亂兵壞了貞節(jié),但花家不可沒后人,花家平日待你不薄吧!」接著跪下又說:「請你,一定要好好撫養(yǎng)我們?nèi)龤q的煒兒?!拐f完,便投水而死。

  孫氏來不及阻止,此時也淚流滿面,匆匆瘞葬了花夫人,趕緊收拾包袱,帶著三歲的花煒,在兵荒馬亂中,夾躲在逃難的人流,僥幸逃出城外。

半百老公子

補充: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八   庚子年,閏五月丙辰朔   陳友諒率舟師攻太平,守將樞密院判花云與朱文遜等以兵三千拒戰(zhàn),文遜死之。   友諒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泊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城遂陷。   云被執(zhí)縛,急怒罵曰:「賊奴,爾縛吾,吾主必滅爾,斮爾為鲙也!」遂奮躍大呼而起,縛皆絕,奪守者刀,連斮五六人。   賊怒縛云于舟檣,叢射之,云至死罵賊不絕口。院判王鼎、知府許瑗俱為友諒所執(zhí),亦抗罵不屈,皆死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