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泗州守將李遇春竟然打開城門投降。當他進入清軍大營,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之時,多鐸甚至認為是詐降。
經過反復盤查確認,又派兵進城偵察,方知明軍是真心投降。多鐸欣喜若狂,立即率軍入城。史可法聞訊大驚,只好率援軍退回揚州。清軍占領泗州后,得到了大量軍需物資,僅紅衣大炮就有十九門,更有火藥兵械無數。
多鐸看著堆滿倉庫的武器軍資,百思不得其解,向降將李遇春問道:“你們?yōu)楹尾粦?zhàn)而降?”
李遇春答道:“畏懼害怕大清兵,不敢交戰(zhàn)。”
降將許定國跪稟道:“王爺,我們大清軍要一鼓作氣,不要給偽明軍任何喘息機會,大軍直搗揚州?!?p> 多鐸猶豫道:“江北河流多,不利騎兵作戰(zhàn),再加上有江北四鎮(zhèn),我軍應謹慎用兵?!?p> 許定國急道:“王爺,黃得功、劉良佐二鎮(zhèn)兵馬已被調往長江抵擋左良玉,現今只有劉澤清部與高杰殘部,他們根本不敢抵抗我大清軍。奴才愿作先鋒,直取揚州?!?p> 多鐸甚覺有理,率軍清掃揚州周圍明軍。李本深帶領高杰殘部投降清軍,并被編為綠營。多鐸率集結起二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地向揚州殺來。
十七日,清軍距揚州城二十里列營。十八日,降將李成棟引綠營兵包圍揚州城,孔有德領漢八旗軍隨后,多鐸率滿八旗督陣。
史可法急檄各地赴援,但是應者寥寥,前鋒總兵官張?zhí)斓摼谷宦嗜Ф嗳笋R不戰(zhàn)而降。在此危難時刻,亦有忠義之士置生死于度外,先后有兵部主事何剛、左都督劉肇基、副總兵莊子固等人率軍來援,不過所領兵馬僅有數千。
這日,忽有探馬來報,劉澤清率軍乘船經過揚州城。
史可法大喜過望,高興地說道:“東平伯手握重兵,若是能夠來保衛(wèi)揚州,則不懼清虜攻城。”
他親自去碼頭迎接,不料,劉澤清聽說要留下保衛(wèi)揚州,立即領軍返回淮安。
史可法只得派監(jiān)軍吳昜到江南,聯絡各地明軍和義勇支援揚州。莊子固托吳昜捎信到南京,邀請葛明鑒、戚玉英到揚州,參加守城戰(zhàn)斗。
卻說葛明鑒看了來信后,與戚玉英商議道:“閻爾梅先生在史閣部軍中做幕僚,行空、楊云山、孫壯等兄弟皆在城中,想起曾經與他們并肩作戰(zhàn),我就恨不得立即趕到揚州?!?p> 戚玉英堅定地說道:“我也要陪鑒哥哥到揚州?!?p> 葛明鑒喜道:“軍情緊急,我們趕緊出發(fā)!”
二人收拾好行李,打扮成道士,急匆匆地向張鹿征辭行。
張鹿征關切地說道:“清虜南侵以來,各地鮮有抵抗。史可法大人督師揚州,決不肯向清虜屈報,肯定要有場惡戰(zhàn)。戰(zhàn)場上刀槍無眼,你們可要多加小心??!”
戚玉英道:“張叔叔放心!聽說清虜的先鋒官是孔有德,我正想殺此賊報仇!”
張鹿征又叮囑一番,親自將二人送出城外。
葛明鑒、戚玉英催馬急行,當日深夜來到鎮(zhèn)江。只見長江上不時有船駛來,逃難的人們急急走下船,而坐船到江北的人卻寥寥無幾。
二人坐上一條快船,很快到達北岸。盡管又困又乏,可是憂心如焚,馬不停蹄,天亮前終于到達揚州。
四月的揚州,樹木長出青翠的綠葉,百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各類花草香味。在柳樹叢中,顯現出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別致典雅,充滿著詩情畫意。樹上的鳥雀不知大戰(zhàn)臨近,還在歡歌啼鳴。
城中士民神情緊張,有人合掌祈求上天保佑,有人干脆舉家出城,爭相逃命。軍士們則是表情嚴肅,認真檢查進出的行人。
一名軍官高聲喊道:“鄉(xiāng)親們快走!史閣部下令要關閉城門了?!?p> 葛明鑒向軍士出示了錦衣衛(wèi)令牌,問道:“莊子固將軍駐扎何處?”
軍士道:“他隨劉都督鎮(zhèn)守北城門。”
葛明鑒謝過軍士,急忙與戚玉英進入城中,馳馬向北趕去。
到了北城門前,但見一桿大旗在城墻上迎風飄揚,上面寫有“赤心報國”字樣。登上城墻后,正遇莊子固在檢查城防設施,葛明鑒、戚玉英快步迎上前施禮。
莊子固激動地說道:“你們不惜身家性命涉此險境,真可謂義膽忠魂!”
葛明鑒鄭重地說道:“揚州城危在旦夕,凡我大明子民皆守土有責!”
莊子固問了葛明鑒近況,得知他升為錦衣衛(wèi)百戶,急忙祝賀。
葛明鑒搖頭道:“在錦衣衛(wèi)甚是受束縛,不及與兄弟們抗擊清虜痛快?!苯又鴨柕溃骸伴悹柮废壬谑烽w部的軍中做幕僚嗎?”
莊子固道:“史閣部派閻先生到徐州為高杰余部參贊軍務,聽說后來辭去軍職?!?p> 葛明鑒轉而問道:“城中軍力如何?”
莊子固憂道:“雖然我等來援,可是城中兵馬只有萬余人。二十一日,總兵李棲鳳、監(jiān)軍副使高歧鳳率四千多人入援。但李棲鳳來援揚州,并非是矢志援救,而是想勸說史閣部投降清虜,以求富貴。
晚間,李棲鳳入大營拜見史閣部,勸他投降清虜,遭到史閣部嚴厲訓斥。這個敗類見計謀不成,便于當夜二鼓帶領部下離開,臨行時還逼迫護餉的軍士出城降清,城中兵力愈加單薄?!?p> 正說話時,行空、楊云山、孫壯等人聞訊趕來,個個喜出望外。對于即將發(fā)生的大戰(zhàn),眾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莊子固笑道:“葛百戶,您還是帶領這些老弟兄。他們經過你的訓練,能征善戰(zhàn),全都是打仗的好手?!?p> 葛明鑒高興地應諾,士兵們鼓掌歡呼,驚動了城墻上的將士。
劉肇基在衛(wèi)兵們的簇擁下走來,喝問道:“你們?yōu)楹未舐曅鷩W?”
莊子固急忙答道:“劉都督,我軍原先鋒官葛明鑒,現為錦衣衛(wèi)百戶,攜未婚妻戚玉英,從南京趕來助戰(zhàn)。”
葛明鑒、戚玉英急忙上前施禮,劉肇基高興地說道:“葛百戶上次在邳州領軍打退清虜,為我軍立下了大功。史閣部贊賞有加,準備給你升職,可惜你到南京了。走!我領你們去見史閣部?!?p> 不由分說,帶著葛明鑒、戚玉英去見史可法。
路上,劉肇基不住贊揚史可法,說道:“十五日,叛將李遇春舉著清虜豫王多鐸的旗幟來到揚州城下,自稱是使節(jié),大聲喊史閣部出來答話。史閣部站在城樓上,嚴厲痛斥漢奸李遇春,并一箭將他射倒,城上官兵歡聲雷動。
過不多時,多鐸派人送來一封勸降信。史閣部讀罷,便將其撕得粉碎。后來,多鐸又派人送來五封勸降信。史閣部連信封都未啟,便把這些信全燒掉了?!?p> 葛明鑒、戚玉英聽史可法態(tài)度如此堅決,很是高興,亦想快些見到他。
登上西門城墻后,只見軍民正在構筑工事,搬運守城器械物資。還有人在城垛上放上木板,一頭搭在城墻上,另一頭搭在民居上,用來放置大炮。
葛明鑒、戚玉英來到城墻邊上,向前方望去,只見城外有塊高地,上面長滿高樹灌木,站在高地上,可以俯瞰城中。劉肇基領二人登上城樓,只見將領們正在觀察敵情。中間是一位四十多歲的文官,身材短小精悍,面孔黝黑,雙目燦爛有光,全身透著精干之氣。
劉肇基道:“這位大人就是史閣部。”引二人走上前來。
史可法見到劉肇基,問道:“劉都督,你不在北門備戰(zhàn),到此處卻有何事?”
劉肇基介紹了葛明鑒、戚玉英,二人快步上前施禮。
史可法擺了擺手,微笑道:“免禮!二位在邳州立下大功,多謝來揚州助戰(zhàn),可要幫助劉都督守好北門?。 ?p> 劉肇基見史可法軍務繁忙,簡單報告城防準備事宜,便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