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打消了疑慮,開始分派工作:家里的梔子花剛栽上不宜折損,因此文澤留蘭留白要在梁懷谷的帶領下去山上折梔子花,并負責把梔子花晾起來風干,文氏、文清負責繡荷包,白氏負責給各人量體裁衣。
文氏裁了三色夏布:她與白氏的是淺絳色,文清留蘭的是櫻草色帶細紋的,梁懷谷并文澤留白是石青色的,都是平紋苧麻的面料,清涼吸汗。
文氏再三囑咐白氏不用急著制衣,一切以她的身子為重,白氏沒有說不好的機會,只得苦笑著應下。
商量好了香囊的事,文氏才又帶著幾個小的把買回來的其他東西一一歸置了,文氏拿了一包點心遞給白氏,“上回留蘭帶回的九層糕,我瞧著還和你的胃口,又去買了些。”
白氏失笑,上回她胃口出奇的好,多吃了兩口,文氏就不由分說的把留蘭帶回的那包九層糕全留給她了,這回又特意給她買了來,“我又不是小孩子,巴巴的給我買什么點心?”
“不是給娘吃的,是給妹妹吃的!”
留白一句話,引得哄堂大笑。
文氏摸著他的小腦袋笑出了眼淚,“你個小機靈鬼,這話又是誰教你的?”
“是大姐。”留白眨著無辜的大眼睛,把文清“招供”了。
文清邊笑邊擺手,“這話我可沒說?!?p> “大姐明明說了?!绷舭淄嶂∧X袋想了一會兒,“大姐說留白要乖乖的,留白乖,娘會高興,娘高興了才會好好吃飯,肚子里的妹妹也會好好吃飯,妹妹好好吃飯,出來的時候就好看,跟娘一樣好看?!?p> 這本是文清哄他聽話時說的,他不見得聽懂了,卻記住了。
眾人又是一陣笑,留白不懂大家為什么笑,也跟著笑,笑的小臉紅撲撲的,留蘭忍不住又撲上去捏他的臉蛋。
笑鬧了一陣,文氏硬把九層糕塞給白氏,讓她自個兒收好。白氏拗不過她,只好說天氣熱了留不住,不如分了吃了。
九層糕是由米漿加糖灌在特制的模具里蒸制而成,一層蒸熟了再加一層,反復添加蒸成九層,層次分明,乳香甜潤。品香坊做的九層糕用的是糯米粉和栗子粉,一層乳白,一層褐黃,切成菱形,四角尖尖,好吃更賞心悅目,足見老板娘的精巧用心。
吃著九層糕,文氏又想起來一件事,“上回留蘭說這九層糕是叫品香坊的點心鋪子賣的,我打聽著過去,竟然碰上熟人了,還是當年去青州城賣果脯的時候認得的,這眨眼間,三四年了,這日子,可是真夠快的?!?p> 文氏遇上的熟人,便是品香坊的老板娘李珊。
李珊原本也不叫李珊,她幼時家里窮,也沒給她起個正經(jīng)名字,只有個小名兒叫三妮兒。九歲時爹得重病死了,為了還給她爹治病欠下的債,家里能賣的都賣了,但還是天天有債主找上門。
這也是人之常情,窮人幫窮人,誰也不愿意自己的辛苦錢打了水漂兒不是。不得已之下她自賣自身,托了人牙子把自個兒賣給大戶人家做丫鬟,李珊這個名字還是主家嫌她的小名兒土氣,取了“三”的諧音叫李珊。
李珊當年并未賣斷終身,簽的是十年的契,但也把姑娘家最好的日子都搭在了那個深宅大院兒里。但好在飯是主家管,衣是主家發(fā),她幾乎攢下了所有的月錢和主家的打賞錢捎給了家里,幫家里渡過了難關,給兩個哥哥娶上了媳婦,也因此,家里人都念著她的好,等她契滿歸家,雖然已經(jīng)是老姑娘了,也沒催著她出門,還由著她自己挑了現(xiàn)在的丈夫劉康,不嫌他家窮,只圖他人好。
李珊小時候護著弟弟不被人欺負,左邊眼角處被樹枝劃了一道口子,留了淺淺的疤痕,影響了她的相貌,主家嫌她上不了臺面,看她手腳麻利才買了她打發(fā)她在大廚房里干雜活。大廚房里做點心的是個怪脾氣的婆子,偏李珊得了她的青眼,將自己的手藝傳給她七八成。
李珊有了做點心的手藝,也得了主家的幾分器重,也能趁著采買食材出府走動,因此認得了文氏,得知都是一個鎮(zhèn)上的,心底覺得親近,買了幾回果脯,更是佩服文氏做果脯的本事。后來她因故又好一陣子沒能出府,文氏的果脯也不需要再沿街叫賣,從此失去了聯(lián)系。
李珊歸了家,嫁了人,開了品香坊,做糕點用得著果脯的時候,也想起來文氏幾回,但只知道姓文,住一個鎮(zhèn)上的,也沒問過是哪個村,即便是找也無從找起,卻沒想到文氏能上門買糕點,自然是一番欣喜。
文氏與李珊的相交不算深厚,聊了一番過往,李珊又與她提前約好了,要買她做的果脯,品香坊鋪子不大,生意卻還不錯,她打算每個月都出幾樣新鮮的糕點,顧客吃厭了一樣再給另一樣,便會惦記著品香坊。
這也是好事一樁,而且青州城那家蜜餞鋪子也早托人送了口信來,問今年的蜜棗能不能多送些,他們好分送到在別的地方的鋪子里出售或者自用。
有生意上門,自然不能往外推,可果脯和蜜棗的需求量都提高了,原材料的供應量卻收到了限制。大棗還好說,從家里有棗樹的人家按市價買一些,其他的果子在近便處不大好買。
梁石橋村雖地勢平坦,有溪流經(jīng)過,土地肥沃,但能分到各家各戶的土地并不算多,挨著村子近的西坡東洼還好說,可過了石橋,大片的土地都被鎮(zhèn)上的富戶買下了,雇了長工耕種,也有部分佃出去的,但多以種糧食為主,成片的果林,也只有梁石橋村的紅果林和沈家的梅林,呂石橋村靠著山上的樹林子做木工活的居多,唐石橋村則多養(yǎng)塘藕,要想買鮮果子,就得到南邊兒的山里去。
南邊兒山里是什么景況,嫁出來的李氏說過幾回,房子建在半山腰上,莊稼也多種在山上,打了糧食只能用扁擔往下挑,磨得肩膀都禿嚕皮,可都巴不得肩膀禿嚕皮,總好過荒年顆粒無收。按著李氏的說法,山里人的日子,便是不停的種糧食打糧食存糧食。還有一點是往山里走的沒有好路,彎彎繞繞跟雞腸子似的,她回趟娘家,即便是坐牛車,也得天不亮上路,天擦黑才到家。
一家人繞著鮮果子的事討論了半天,最后還是文清出了個主意,“我聽恩婷姐說,鎮(zhèn)上的秦家,為了能省些本錢,每年都會往山里走好幾趟,收一些核桃、栗子之類的山貨,順帶著拉一些雜七雜八的物件兒去賣。不如等鮮果子成熟的時節(jié),讓他們幫忙捎回來一些也使得?!鼻丶沂橇憾麈玫奈磥砥偶?,開了個雜貨鋪名符其實,雜七雜八的只要能換錢什么都賣。
“這主意聽著不錯,可恩婷這也沒嫁過去,咱們怎么好麻煩人家。”文氏也覺著這法子可行,但她想的比文清周全,兩親家雖常走動,但畢竟還沒成親。
留蘭倒覺得這個問題不難解決,“要不我們和他們搭伴兒一起到山里去,幫著他們一起賣雜貨,收山貨,還可以出一些路費?!焙闷嫘淖魉?,她想到山里去看看。
“我跟著去,搬搬抬抬的能搭上手。”一直悶著頭聽著的梁懷谷也說話了,遇上這樣的事,他總是搶在前頭,而且不容白氏文氏反對,又接上了,“秦江秦川我都認得?!闭f完還挑了挑眼皮,示意你們都沒這條件。
秦江便是梁恩婷的未來夫婿,秦川是他兄弟,秦家還有一個閨女夾在兩個小子中間,和梁恩婷年紀一般大。
秦家近兩年進山收山貨都是兄弟倆去,除了梁懷谷,其他人跟著還真都不合適。雖然梁懷谷現(xiàn)在和自家人沒什么兩樣,文氏還是覺得心里不落意,這事兒只好先擱下,先去忙別的。
閑置的東臥間的外間被騰出來布置成風干房,靠墻搭起一溜竹架,架頂上搭著可以移動的橫桿,方便晾掛花束;中間靠下的位置加一層隔層,鋪著竹簾子,接著脫落的花瓣。
門窗上也掛了同樣的竹簾子,白日里就把門窗都打開,好保證采光和通風。
竹簾子是請梁懷全父子幫忙,制作材料簡單,只用了他們棄之不用、通常只能曬干了燒火的竹身子和麻繩,四周用布條包邊,簡單大方還結實耐用。
梁懷全得了啟發(fā),琢磨著做出了更細致美觀的竹簾子,琢磨著和竹扇子一起拿到鎮(zhèn)上去賣。竹簾子用料簡單,工藝也不復雜,價格也不會太高,老百姓消費得起,而且炎炎夏日門窗上掛上這么一副竹簾子,既能擋蚊蟲還能保證屋子里通風涼爽,應該比較受歡迎。
風干房布置好了,梁懷谷又帶著幾個小的到野地里采花。恰好是百花齊放的時節(jié),漫山遍野都是看著熟悉卻不一定能叫上名來的野花。吃過了早飯出門,趁著日頭不算太熱,正好是采集鮮花最好的時機。
*********
40章了,12W+,牧之開文之前想都沒想過的數(shù)字,不過為保證每天2更,每更3000+,這段時間的緊張倒是真真切切的,且不問文的成績?nèi)绾?,單這個過程都讓牧之心情愉悅,大概是某種叫做成就感的東西,好吧,牧之一定會繼續(xù)努力的,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