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

第57章 半渡而擊(上)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 夜觀星漢 2553 2022-03-09 11:30:00

  曹恪道:“孩兒幾天前就去樊城周圍探查過地形了。陶恭祖從任城北上攻打樊城,必須通過廖溝河?!?p>  “廖溝河有兩個渡口,一個是樊城東門外的黃屯渡,另一個是王因鄉(xiāng)境內(nèi)的渡口。陶恭祖擔心我軍趁他們渡河的時候從城中出兵攻擊,不會從黃屯渡過來,而只會走王因渡?!?p>  “王因渡西岸附近,有大片樹林,里面草木茂盛,是個設(shè)伏的好地方。另外在廖溝河邊,還有大片的蘆葦蕩,也可以埋伏數(shù)千人馬?!?p>  “廖溝河東岸到泗水西岸,是一片寬廣的沼澤地,中間只有兩條官道可供大軍行走,其中一條向西從王因渡過河,到密林邊再折向北方,直到南門口,另一條向北繞到黃屯渡,再向西延伸到東門內(nèi)。這兩條官道年久失修,泥濘不堪,人馬走在上面,還帶著輜重,會十分緩慢。再說在沼澤地中間行軍,大軍也很難展開。”

  “我們在密林和蘆葦蕩中設(shè)伏,待敵兵來時,再打他個措手不及。敵軍前鋒遇我伏擊戰(zhàn)敗之時,中間的人馬還在河上,進退失據(jù),而后軍還沒渡河,無法救援,最后只能一撤了之。”

  “敵軍戰(zhàn)敗之后,再次強渡廖溝水前來攻城之時,膽氣已泄,那時我們就可以依托高大的城墻以及外面的工事固守了?!?p>  曹德尋思片刻,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道:“好,明日一早我就親領(lǐng)五千人馬出城,和敵軍大戰(zhàn)一場?!?p>  又朝一個坐在曹仁身邊的壯漢喝道:“劉都尉,上前聽令!”

  那個年紀約莫三十四五歲的壯漢就是都尉劉若。

  劉若仗著自己是在陳留起兵的時候就跟曹操混的老資格,心里不怎么看得起曹德。

  他覺得曹德沒什么本事,單純靠著曹操親弟弟這個身份在軍中混資歷。

  不過看不起歸看不起,他可不敢當面給曹德使臉色,畢竟人家是曹操的親弟弟,面子還是要給的。

  聽見曹德在招喚自己,劉若猶豫片刻,最終還是站起身來,走到公案前,拱手道:“末將在,校尉有何吩咐?”

  曹德知道劉若有些看不起自己,也沒往心里去。

  他望著劉若,道:“明日我?guī)П龀侵蠡貋碇?,由都尉統(tǒng)領(lǐng)三千兵馬守城。”

  劉若聽曹德說要讓他明日負責守城,心中十分歡喜。

  說實話,他可不想跟著曹德出城去冒險。

  讓自己跟隨眼前這個沒打過仗的角色出城野戰(zhàn),鬼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為安全起見,自己還是呆在城里為好。

  劉若想到這里,當即拱手道:“末將遵命!”

  待劉若退下之后,曹德又命曹仁、曹恪、鄧展等人各帶本部人馬隨他出城與敵廝殺。

  曹恪和曹仁、鄧展等人幾乎同時起身,拱手應命。

  ……

  次日巳牌時分,樊縣城南門大開。

  曹德領(lǐng)著五千人馬出了城門,過了護城河上的吊橋,前往距離縣城十五里處的王因渡。

  曹恪身穿一件白色羅團花戰(zhàn)袍,披著黃銅色兩當鎧,頭上戴頂兜鍪,腰邊掛著一把環(huán)首刀,騎在白馬上,領(lǐng)著本部軍馬跟隨曹德的中軍行動,過了大半個時辰,便到了渡口東岸的密林邊。

  密林東側(cè)將近兩里遠處,就是廖溝河王因渡口。

  廖溝河是樊縣境內(nèi)的一條小河,自東北往西南流,經(jīng)縣城東門外,過王因鄉(xiāng),最終匯入洸河。

  這條河的王因渡口段,寬達三十余丈,深度卻只及人的腰部。

  河流兩岸,蘆葦蕩一望無際。

  秋風過處,吹起片片蘆花在空中飛舞。

  曹德在密林邊的官道上勒住馬,緊接著讓身后眾軍停下。

  他命人召來軍司馬鄧展,吩咐道:“我命你率本部千余弓手埋伏在官道南側(cè)的蘆葦蕩里面。你部的任務是用遠程武器壓制敵軍,重點是河面上的敵軍,明白了么?”

  二十來歲的鄧展一身戎裝,聽了曹德的命令,當即拱手道:“末將明白!”

  曹德又稍稍轉(zhuǎn)頭,望著身側(cè)沉默良久的曹恪,道:“你率本部千余長槍手埋伏在官道北側(cè)的蘆葦蕩里面,等林中號角一響,就引軍殺出,和我的中軍夾擊過了河的敵軍兵馬。”

  無鹽營左部一千一百余人,包括軍司馬的親兵屯百余騎兵,都使長槍。

  曹恪聽完老爹的言語,拱了拱手,道:“遵命!”

  昨天晚上,曹恪就和曹德等人商議定了具體的戰(zhàn)斗部署。

  曹德帶著無鹽營右部以及曹仁的兩千騎兵埋伏在密林之中。

  無鹽營右部一千五百人,除了曹德親領(lǐng)的中曲五百騎兵之外,還有左曲王雙的長槍手,以及右曲馮楷的刀盾兵。

  鄧展的弓兵和曹恪的長槍兵分別埋伏在官道南、北兩側(cè)的蘆葦蕩之中待命。

  曹德安排停當,隨即和曹仁領(lǐng)著三千五百馬步軍兵進入林中。

  三路曹軍人馬進入指定位置之后,就地隱藏。

  騎兵為了避免被陶家的斥候發(fā)現(xiàn),都下了馬,并讓戰(zhàn)馬臥倒在草叢或者蘆葦蕩中休息。

  每匹戰(zhàn)馬的口中,都被騎手塞了根樹枝。

  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戰(zhàn)馬發(fā)出聲音,從而引起敵軍的注意。

  曹恪坐在官道北側(cè)兩里遠處的蘆葦蕩中,右手放在白馬的脖子上,不時朝渡口那邊張望。

  渡口那邊,廖溝河水急速流淌。

  大戰(zhàn)將至,樊縣鄉(xiāng)下的百姓都早早地逃進城內(nèi)躲避

  渡口兩岸,不見半個人影,就連平日里在河面上往來穿梭的船支都不見了蹤影。

  這天早上,樊縣縣令就帶著縣寺的衙役趕到王因渡,將停泊在水面上的幾船小船全部轉(zhuǎn)移到上游的黃屯渡,并集中燒毀,以避免落入敵手。

  時間不覺到了午牌時分,廖溝河東岸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陶家軍斥候的身影。

  陶家軍的斥候趕到河邊,勒住馬,從背上背著的旗幟中抽出黑色小旗,舉到半空中舞動,并向后方不遠處的伙伴喊話,聲稱前方有小河擋路。

  搖旗,是斥候向后方的伙伴傳遞信號的一種方式。

  搖紅旗,表示遭遇敵軍。

  搖黃旗,意味著發(fā)現(xiàn)敵人。

  搖青旗,表示敵軍人多勢眾。

  搖白旗,就是敵軍兵力較少。

  如果搖的黑旗,表示遇到地形問題。

  古代行軍,主將往往派出斥候在前方探路。

  斥候以三到五人為一塘,共分二十四塘。

  塘與塘之間,間隔里許。

  塘中每個斥候在行進的時候,通常與前面和后方的伙伴保持三十步左右的距離,要能保證彼此相望。

  發(fā)現(xiàn)行軍途中存在異常情況的時候,斥候或搖旗,或敲鼓,或點燃烽火,并向后方的伙伴喊話,傳達信息。

  消息層層傳遞,一直傳到最后一名斥候那里。

  本塘最后一名斥候得到消息,會用同樣的方式向下一塘報信,再由下一塘的士兵將消息層層傳遞,傳到第三塘、第四塘、第五塘……第二十四塘,最終傳到主將那里。

  陶家軍的斥候在河邊觀察了許久,才策馬下了河堤,冒險涉水而過,緩緩朝西岸靠攏。

  西岸密林里,伏在一棵大樹旁邊觀察對岸動靜的曹軍斥候見狀,連忙彎著腰,跑到曹德面前,低聲稟道:“廖溝河東岸發(fā)現(xiàn)敵軍斥候,正準備過河?!?p>  曹德聞言,心里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他穩(wěn)住心神,讓親兵去林中各處傳令,要求眾將士注意隱蔽,不得發(fā)出聲響,更不得輕舉妄動。又讓那個斥候返回林邊,繼續(xù)觀賽敵軍動靜。

  只是埋伏在河邊蘆葦蕩里的兩支人馬沒法聯(lián)系,曹德也只能干著急。

  他在心里默默祈禱蒼天保佑,不要讓敵軍的探子發(fā)現(xiàn)埋伏在蘆葦蕩里的己方伏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