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記者出軌的風(fēng)波,沒有改變我的生活軌跡,只是在我心里落下的印記,如同我的心和自尊被車子碾過去一般,早已破敗不堪??墒侨司褪悄敲创嗳跻彩悄敲搭B強,一旦絕處逢生,那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轉(zhuǎn)眼我家7斤姑娘許諾小妞就就18個月了,小姑娘依然隔周白天由奶奶或是外公輪流照顧,晚上會在我讀書陪伴下入睡。她依然安靜乖巧,很少哭鬧,不愛說話。不愛說話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她開口說話的比較晚,從她還沒滿月開始我就天天晚上給她讀書伴她入睡,我給她讀的書不是什么兒童讀物,而是我自己訂閱的雜志或是圖書館借閱的小說,真是葷素不忌的內(nèi)容,悲(劇)喜(?。┙患拥那楣?jié),我以為她一定會早早就伶牙俐齒妙語連篇,沒想到她十個月就會爬,一周歲就能穩(wěn)步健走,可她就是不肯開口說出完整的語句,最早學(xué)會的卻是開口叫爸爸,只有每天傍晚我快要下班時,她會安靜地坐在門口等我回家或是接她回家,每次等她撲進我懷里得時候她才肯叫聲媽媽,那個時候我娘家隔壁徐老師那個比許諾只大一個月的閨女早已會背唐詩一百首了,可我家許諾小朋友天天沒心沒肺地咯咯笑著,能說出口的最多2個音節(jié)。晚上她會自己捧著奶瓶喝完牛奶,然后等我給她讀書,有時我看她似乎睡著了,停下讀書,她卻用手拍拍我示意我繼續(xù)。直到小朋友18個月時她突然就開口了,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全家人驚嘆,頭一天還只能出口2個字“外冬”(外公),隔了一天就連成整句“外冬諾諾要喝水”,她不會說“我”,叫自己“諾諾”,再隔了一天,她就能重復(fù)隔壁大她一個月的小姐姐背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她外公欣喜若狂,開始天天教她背唐詩和《論語》,晚上在我給她讀書伴她入睡前,她會搖頭晃腦地學(xué)著外公的腔調(diào)給我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蚴恰皩W(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次忍不住被她認真地裝模作樣笑得前仰后合,她生氣了,再也不肯給我背《論語》,只和外公關(guān)著門背,并說不許我“偷聽”。
我家小區(qū)里有所新建的幼兒院,和我們小區(qū)一同建造竣工的,算是這片住宅小區(qū)配套施舍,幼兒院是市婦聯(lián)下屬的公立糼兒園,入托的幼兒規(guī)定要滿3周歲。從我家下樓向西走200米就是幼兒院的大門。許諾小朋友的奶奶在我家照看她時,總會領(lǐng)她去幼兒院門口的小花園玩耍,幾個小朋友看螞蟻或是踢皮球,小朋友的奶奶或是外婆就在一旁嘮嗑。
我家七斤姑娘看見大門里面的小朋友做操或是玩游戲,總想跑進里面參與其中。幾次下班我騎車回家,在幼兒院門口看她眼巴巴地神情,我跑去婦聯(lián)找了關(guān)系,剛滿18個月的七斤姑娘就這樣成了幼兒院最小的孩子。
9月1日幼兒院注冊報到時我遇見了阿甜,她是我少年時的伙伴。
從我記事起,我唯一追隨的死黨就是陳知寒,知寒雖只年長我一歲,從幼兒院起我就屁顛屁顛地跟在她身后,寄宿制幼兒院的所有小朋友都被當(dāng)成兵娃娃訓(xùn)練,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做操上廁所都要按哨音排隊行事,我體弱多病,瘦弱的身體頂著超過一般孩子的大頭,身體平衡不好,總會摔跤,膝蓋和胳膊上總是因磕磕碰碰落下痕跡,所以不管排隊干啥,我都會躲在知寒身后,拽著她的手。平日里也是膽小如鼠又怕黑,遇見打雷閃電會嚇的哇哇大哭,非要躲進知寒的被窩死死抱著她的小胳膊才敢入睡,知寒從進了幼兒院就被大人一再囑咐一定看護好自家的弟弟陳秋實還有隔壁家的妹妹王午,陳秋實和我一般大,從小頑皮機靈,會為了他姐姐和我沖鋒陷陣,免得被別的孩子欺負。幼兒院起姐弟倆就成了我的守護神。我們一起長大,一起翻墻進公園蕩秋千,一起爬樹摘果子,一起下河學(xué)游泳。直到12歲我們的爸爸一同轉(zhuǎn)業(yè)從西北回到老家,可二家被安置在Z省的不同城市,我家安在了古城S市,知寒家安在了省城H市所屬的L縣,二家的相隔了坐汽車3個小時的距離。從此我們只有寒暑假才能見面。
剛到S市時我就開始不斷地鬧肚子,天天下課就跑廁所腹瀉,是比較嚴重的水瀉,只要小跑幾步都能聽見肚子里嘩嘩的水聲,身上還總是莫名其妙的長些紅點點,醫(yī)生同情地看著我說只是水土不服,慢慢適應(yīng)了就好,可我卻孤單又害怕,水土不服再加語言不通,常常躲在角落一邊哭泣一邊想念知寒,因為知寒是我兒時唯一的伙伴。
我媽長期在北方生活,對這里的水土不服和身體疼痛比我還嚴重,南方濕氣重,她被風(fēng)濕病折磨得只想殺人放火,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實在忍不住了就把怨氣都發(fā)泄在我身上,她面部猙獰著狂躁地對我又是擰又是掐,也許是擔(dān)心我會告狀,總在我大腿和背上下狠手,我只知道身上很疼,但并看不到那些淤青。
那年我家搬進那座古城雙橋旁的居園公寓樓時,我認識了住我家樓下的田甜,并和她成為至交,她叫我阿午,我叫她阿甜,阿甜年長我3歲,人如其名,大大的眼睛繁星點點,五官清晰的臉上總帶著甜甜的笑,像極了電影里傣族村寨里的小公主,阿甜的爸爸是縣府里的老革命。阿甜的爸媽是老夫少妻的婚姻,阿甜爸爸把太太寵成大公主,把女兒寵成小公主,阿甜有個哥哥,剛夠當(dāng)兵的年齡就被送去當(dāng)了兵。阿甜的奶奶身體健朗在家操持家務(wù),阿甜媽媽在一家工藝禮品廠給各類陶瓷描畫上色。阿甜的媽媽比丈夫小很多,長得極漂亮,像極了電影《英雄虎膽》里的阿蘭小姐,根本看不出是有二個17和15歲孩子的媽媽。那是個幸福美好的家庭,美中不足的是阿甜的爸爸身體不好,我爸說是早年參加革命時因條件艱苦把身體拖垮了。
我家和阿甜家成了鄰居后,阿甜爸爸就因為肝硬化時不時住院,那時候我晚上經(jīng)常會陪著阿甜一起去醫(yī)院給她爸爸送食物,一般都是阿甜奶奶在家燉好的銀耳、黑木耳、蓮子羹之類的湯水,在醫(yī)院里總能看到田爸爸慈祥的笑臉,一旁的阿甜媽媽也總會拿出零食塞進我的手里,后來才知道田爸爸和我爸是同鄉(xiāng)也是舊識,我爸在鎮(zhèn)子上讀書時,阿甜的爸爸是那個學(xué)堂的教員,而教員的真實身份是地下黨。
那時候古城還沒公交車,城內(nèi)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或是烏篷船,有時候雨雪天田爸爸會給我們幾角錢讓我們坐三輪車回家,而我們會拿著幾角錢去美美享受一屜籠的小籠包,也或許買一塊冰磚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阿甜非常吃驚我對美食超強的鑒別能力,我得意地說我爸帶我嘗過老城區(qū)所有老子牌號的點心小吃,我能準(zhǔn)確地知道哪家的餛飩好吃,哪家的小龍皮薄味美,哪家的冷飲劃算,哪家的蒸糕正中,我甚至?xí)缘媚募业臒炗蜅l最價廉物美。阿甜在我的指點下淪陷在對小吃美食的迷戀中難以自拔,我從此也有了一個可以分享快樂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