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變化很大!
即使春節(jié),知青新村也有大量的人在,一是有不少人家遠,沒法或者不愿回去,因為在靠山屯生活,太舒服了。
二是去年已經連續(xù)有兩批人完成輪訓,加入秉義組,奔赴各省各地,反應極好,領導小組的人不愿耽擱時間,正加緊培訓新的人員,缺口太大了。
去年的時候,在吉春輪訓的北省知青,已經早已分批奔赴各市、縣、農場、林區(qū),已經開始工作了,今年要繼續(xù)向村鎮(zhèn)滲透。
所以,北省這邊的巡查、指導、總結等工作量極大,需要秉義組派出更高密度的人員,更是進一步擴大了人員需求。
如果不是要指導北省知青下鄉(xiāng),這年春節(jié),周秉義根本不可能在吉春家里過。
自去年以來,牛大叔聽了文昊的意思,靠山屯兒埋頭發(fā)展,也不盲目擴大,只在精耕細作和林下經濟使力。
不斷優(yōu)化種植技術的同時,糧食產量已經翻了一番,小麥已經突破了七百斤,春玉米更是接近了千斤大關,北省黑土地實在給力,已經快接近文昊前世的產量了。
想來隨著育種技術突破,未來還會更高。
因為有拖拉機和大量知識青年加入,靠山屯傾注資源和人力最多的,反而不是大田,而是林下。
在華夏環(huán)境人員的支持和監(jiān)管下,大量的山林被有效的開發(fā),根據(jù)植被和小環(huán)境特點,不同種類的作物被穿插種植起來,這其中還包括不少經濟灌木,比如藍莓、山楂等,一邊實踐,一邊總結提高,技術和產量都提升很快。
如今,除了一些以教學和研究為目的的原因,保留的品種和區(qū)塊之外,種植品種已經開始朝著更高價值方向優(yōu)化。
相對于種植,養(yǎng)殖項目倒是擴充不明顯,除了原來的雞、豬之外,增加了鴨、鵝、兔、羊、奶牛等禽畜,和一些研究性質的如鹿、貂、林蛙、蜂等。
聽牛大叔講,今年還會多三樣變化。
一是為了有更多的場地研究林下種養(yǎng)殖,周邊又劃進來大量山林給了靠山屯兒,胡義的護林員隊伍擴充了。
二是一個有水的山谷,新開了500畝水田,增加了水稻育種、種植和稻田環(huán)境生態(tài)研究項目。
三是公社仿照靠山屯兒模式,新開了另外兩個基地,和靠山屯一起,極大的提高了知識青年培訓的速度,大量經過培訓的青年,唱著歌,流水一般奔赴各地。
另外,濛江縣里,知識青年工作組已經普及到村一級了,已經先于北省全面鋪開,今年肯定會有更多更明顯的成果出來。
“昊子,以后的濛江,不單是英雄戰(zhàn)斗過的地方,還是知識青年們的圣地了!”
牛大叔自豪的宣布,然后繼續(xù)說道:“你牛大叔我,現(xiàn)在去公社,老李都得讓著我,好茶喝著,好煙供著,哎,你不知道多爽,老李一點脾氣沒有?!?p> “昊子,你見到了吧,周秉義是不是瘦多了,本來就不胖,這下更是瘦了兩圈,看著讓人心疼,不過,身體也結實多了,還是年輕好??!”
“老牛,你不用羨慕,你再請我喝一頓好酒,我給你個東西,說不定還能再生個娃,金銀柱結婚另過了,你這膝下空落落的,抓緊些,還能種一茬?!?p> 這時候,老藥子插嘴逗老友。
“哈,你這老家伙,我都快六十的人了,還能吃那東西?你這為了賣藥,心都黑了?!?p> “總說你眼力差你還不信,來,看這里,我這頭發(fā)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樣?”
老藥子指著自己的頭,得意的看向老友,牛大叔探頭細看,一下子驚了。
馬上起身上前老藥子的兜,沒有結果后,抬手裝樣子的掐著老友的脖子。
“說,得了什么好東西,交出來,你給我交出來……”
如果不看場景,僅聽說話,還以為特務在審革命黨。
牛大叔如愿以償,小心收好,胡義在旁邊起哄,結果被牛隊長諷刺,
“有本事你別要,我說胡義,秦寡婦那天去你屋里那么久,都干了什么,是不是要交代一下?!?p> 哦,有故事!
胡義看到文昊戲謔的目光,怕三人成虎,急忙解釋:“別聽你牛叔胡說啊,那天是有事,還有隔壁老張家的大閨女跟著呢!”
“哦?兩個人?牛吹大了,你行么?”
“哈哈……哈哈哈哈……”
……
笑鬧了一會兒,牛大叔像是村頭說八卦的大嬸兒,神秘的說道:
“水稻研究基地那里,有個三十多歲的研究員,瘦瘦的,很有本事,聽說是專門從南方調過來的,咱們大田選種,可是幫了不少忙,過年回老家了,要不你就能見到了?!?p> 文昊心里一激靈,連忙問道:“姓什么?”
“姓袁,你們認識?”
何止認識,仰慕久矣!崇敬久矣!
第二天,胡義和胡鷹父子倆帶著三個孩子去打獵了,說是住山林小院,這兩天不回來了。
文昊跟著牛大叔,轉了一圈兒,牛隊長還聰明的叫上兩個值班的知青跟著,說不定能記點什么呢。
現(xiàn)在,隨著青貯技術的使用,靠山屯兒牛羊數(shù)量大增,豆秧、玉米桿、豌豆棵、紅薯藤等,都被打碎后做成了青貯,飼養(yǎng)了不少牛羊。
就連少見的奶牛,都專門養(yǎng)了不少,供孩子和老人用。有時候多了,知青們也能打打牙祭。
隨著蚯蚓養(yǎng)殖的擴大,雞場的規(guī)模也大了不少,如今,雞蛋、雞肉在靠山屯兒已經不稀罕,食堂里每天都有,吃飯時每人一個雞蛋,成了標配。
“牛大叔,這雞毛都怎么處理的?”
“做雞毛撣子、小孩踢的毽子什么的,用不完剩下的都漚了肥,怎么,還有其他用處?”
“嗯,隨后你找華夏的人問一下,雞毛應該能做一種特殊的塑料,重量輕硬度大韌性好,能做船舷和汽車儀表盤,很好用?!?p> “那可得記好嘍!”
這時候,農村幾乎沒有廢料,什么作用都被開發(fā)出來,很少產出垃圾。
“還有啊,不要盲目提高育肥效率,太違反生長規(guī)律的不是好事兒,不到兩個月長成的雞,不要也罷……”
“?。磕荛L那么快么?那肉還能吃么?”
“所以,做食品都是良心產業(yè),入口的東西,不得不謹慎啊,我看還建了暖棚,是不是在種菜?”
“這個也適可而止吧,一小塊地里每年收獲五六茬,地力夠么?最后還是要走到大量使用化肥的路子上去,那和催熟的雞有什么區(qū)別?”
文昊想到前世,魯省大規(guī)模的買北省黑土種菜的事兒,有些告誡意味的說著。
這事兒,一考慮到經濟效益上來,都會努力壓榨一切,多么不合理的事情都會發(fā)生,你能想象,這世上居然有還沒有豆腐筋道的雞肉?
狐影孤航
這樣的雞肉,狐影很榮幸的遇到一次,嚇的趕快吐掉,然后把費盡心思做的菜,統(tǒng)統(tǒng)倒進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