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為什么讀書?這些問題一直是楞頭兒心中的困惑,他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更不知道讀完書之后會去做什么,也不知道為什么別人要拼命讀書。在他眼里,書是沒有價值的,如果非要考量它的價值,楞頭兒唯一能想到的,便是”這書是阿母和阿姊用糧食換來的?!俺酥?,楞頭兒再也找不到書的任何價值。
對于楞頭兒來說,書就像多彩的圖畫,雖然不知道書的價值在哪兒,但楞頭兒愿意花時間去翻閱,因為書里面總有一些好玩兒、好笑的故事。楞頭兒印象最深的是《孔乙己》和《阿Q正傳》,每次他讀到“多乎哉,不多矣”,他便會發(fā)笑,至于為什么會發(fā)笑,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對于楞頭兒來說,離開阿母和阿姊的這段時間里,這些書是他唯一的寄托。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但最后還是會讀書,雖然不怎么喜歡書,但是還是會覺得書里的故事有意思。楞頭兒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阿Q,他覺得阿Q的處境就像他自己的處境,阿Q與世界格格不入,楞頭兒也和世界格格不入,阿Q不知道為什么要往前,楞頭兒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
楞頭兒聽了一堂課,課堂上老師說,“阿Q是近代最愚昧中國人的代表,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落后愚昧的下層人的“庸人自愚”思想的代表……”
“楞頭兒,上課不許走神!來,你來回答一下‘阿Q精神勝利法的愚昧之處’?!崩蠋熥叩搅死泐^兒的跟前,用戒尺挨了挨楞頭兒托住下巴的手道。
“老師,其實,我覺得阿Q和我很像?!崩泐^兒緩緩起身道。
“愚不可及,愚不可及,楞頭兒,汝乃朽木糞土,不可雕,不可污也?!蹦翘谜n老師把楞頭兒批評了一頓,同學(xué)們應(yīng)聲大笑。楞頭兒不懂這些,他覺得物有物之生法,人有人之活法,其實他覺得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沒有什么錯,大人物有大人物的難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難堪,沒有了精神勝利法的阿Q,最終“造了反,革了不知是誰的命,畫了不知是誰該畫的押”,然后不知為什么,喊了“十八年后,老子還是一條好漢”,最后喪了命。
楞頭兒山里來的,力氣活干得多,力氣和耐力卻是較為突出,天然的能力自是要比刻意練習(xí)得來的強(qiáng)上不少。雖然平日里,學(xué)習(xí)和生活上,楞頭兒并沒有多大名氣,到了運(yùn)動賽場上,卻成了一把好手兒。
“楞頭兒拿了第一,你聽說了嗎?”
“是,聽說了,沒想到他還有這本事,誤會,誤會,我還以為他真是阿Q?!?p> 名望、聲譽(yù)不過是曇花,積淀中盛開而后凋零。
楞頭兒的高中生活,便這般平淡過了,有運(yùn)動會,拿兩個名次,沒運(yùn)動會,學(xué)習(xí)上,得個表彰。生活也便這樣過來了,也算得小成功。
翻過了一座山,背后可能是荒漠,斗轉(zhuǎn)之后,反而覺得山這邊更好。
關(guān)于楞頭兒的那斷記憶,我已模糊不清了,他高中時具體是什么樣子的,我的腦海深處是一團(tuán)亂麻。我唯一能夠記得的是以前的楞頭兒樂觀、灑脫、喜靜又活潑。
“你再這樣,就滾回去,你不讀書,別人還要讀書呢!我承認(rèn)你有才氣,可是我們班里容不下你這尊大佛!”那一次,大概是老師對楞頭兒發(fā)得最大一次火,楞頭兒也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他想回到最初那個狀態(tài),大家都在一起學(xué)習(xí),不參雜戀愛、未來,只是享受在一起學(xué)習(xí)交流這一過程,便足夠了。
就像最開始時,楞頭兒根本沒有想過成功,只是享受著在集體之中,安靜獨(dú)自一人課間累時睡一會兒,上課時發(fā)會兒言,沒事時看會兒書,聽聽大家嬉戲時開心的笑,如此便好。只是后來,單純再也找不到,理想生活的構(gòu)建,最后變成了夢幻泡影,后來人們成了“不是輸就是贏,勝者為王,累倒自己,也要拖倒他人?!?p> “你聽說了嗎?那誰誰考了多少多少……”
“聽說了,要不我們想辦法把他(她)弄下來?找個人去整他(她)一頓……”
在蜷曲的地殼運(yùn)動中,在蜷曲的人性中,在蜷曲的指間,楞頭兒不知做了什么事,又不知做錯了什么事,就像最初他不知為什么會被拉上車一樣,只是也算是取得了“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