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南邊有個村子,村子里有有一位書生,叫劉良士,自幼喪父,靠母親養(yǎng)大。
好在劉良士父親之前是商人,雖然去世,但給家里賺了很多錢。
由于家庭條件還不錯,所以劉良士從小沒受過罪,長大了還能讀書。
到了弱冠之年,劉良士美姿儀,有才學(xué),非常聰明,過目不忘,是個讀書的材料。
為了學(xué)業(yè)更上一層樓,劉良士開始到縣城中住,因為那里有名師,他可以跟著名師學(xué)習(xí)。
當(dāng)然,他把母親也帶著了,畢竟母親一個人在家不方便。
這一日,劉良士學(xué)習(xí)之余,在街上玩耍。他看到一位女子,大約十六歲,穿著紅色薄紗裙,青絲飄飄,容顏不能說傾國傾城,絕代佳人,但也十分美麗動人,看了她之后,劉良士不禁心中激蕩。
他被女孩子吸引了,一直盯著看,這很不禮貌,女孩兒察覺到后,臉都紅了,遮面走了。
劉良士失魂落魄回到了家,從此再也沒心思看書了,茶飯不思,睡臥不安,每天都想著那個女孩,他天天去街市溜達(dá),期待再遇到她,但沒能如愿。很快,劉良士瘦了,整個人也變得憔悴了。
一天晚上,他在租住的房子里,想著女孩。正想著呢,傳來一陣敲門聲,劉良士起來開門一看,居然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女孩兒,他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忙請女孩子進(jìn)屋里來。
女孩到了屋里,坐在板凳上,靠著燈火,一言不發(fā),羞澀地臉紅了。
劉良士出門一看,母親已經(jīng)睡著了,于是回屋里把門關(guān)上,開始和女孩兒說話。女孩兒吐氣如蘭,渾身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劉良士很快就淪陷在女孩兒的溫柔鄉(xiāng)里。雖然沒有花燭,但也是洞房花燭夜,劉良士心中萬分高興,只覺得女孩兒勝過世間萬物。
天不亮的時候,女孩兒起床離開了。劉良士激動之余,也沒問她家在哪里,姓甚名誰。
其實,女孩兒是狐貍精的女兒,名字叫樊英,雖然年紀(jì)輕,但是道行深,頗有法術(shù),還修煉成了一件法寶呢。她修成人身,也就有了人的感情,那天看到書生后,雖然覺得書生直勾勾地看著自己很沒禮貌,但看到書生很俊朗,又有才華,于是也很心動。動物修成人,依然有動物的本性,不像人類復(fù)雜,喜歡就來表白,所以才運起神通,找到劉良士。
如此過了一個月,樊英每天晚上都來找劉良士,天快亮的時候再離開。
劉良士問過她的家世、姓名等,但樊英只肯說名字,不肯說出自己的身份,劉良士真心愛她,也就不勉強(qiáng)。兩人都是真心,故而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儼然就是神仙伴侶。
有一回,劉良士半夜餓了,想找點吃的。樊英笑著說:
相公不必著急,看我的,我能給你好吃的。說完,她立馬從袖子里拿出了雞魚肉美食,水果以及一壺美酒。
后來,不論劉良士是需要書,筆墨,衣服還是銀子,樊英總是能從袖子里拿出來他想要的東西。
劉良士知道了,樊英肯定不是人類,大概率是狐貍精,因為只有狐妖才如此魅惑人。
不過,雖然猜出來樊英的身份,但他沒有去找人來對付她,他覺得樊英對自己很不錯,就算被她吃了,自己也心甘情愿。
母親后來為劉良士說親,劉良士不肯,寧死不愿意。
母親覺得奇怪,幾次偷偷看他房間,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兒子早已經(jīng)有了紅顏少女。
母親不知道樊英是狐貍精,只是覺得她來路不正,所以阻止兒子跟她交往,但劉良士不肯。
后來,他干脆把樊英帶出來,見母親,見朋友,只是沒舉辦婚禮。
幾年之后,劉良士染病,一直吐血,病情很嚴(yán)重。樊英沒有離去,飲食起居,一直細(xì)心照顧劉良士,母親和左右鄰居都被她感動了,覺得這女孩不容易,很難得,于是都稱呼她娘子。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樊英還會用自己的內(nèi)丹給書生治病,如此劉良士得以多活一年。
劉良士最終還是沒能救過來,他死后,樊英披麻戴孝,以未亡人的身份給他主持葬禮,為他看守棺材,她哭得很傷心,幾次暈倒在地上,婆婆過來安慰她,她磕頭說:母親,您不用擔(dān)心,以后我會好好照顧您,這也是我的責(zé)任。
沒多久,樊英走了,臨走之前,把一個大布袋交給婆婆,說:
母親如果需要什么,就到這個大布袋里拿就行。婆婆以為她出去辦事,晚上就會回來,也沒說什么。
第二天早上,她起來做飯,想著取米,就伸手到大布袋里拿,果然取到了米。婆婆覺得神奇,想著再取點錢出來,伸手一拿,果然有錢。
好家伙,這原來是個聚寶袋,想啥來啥,要啥有啥。
過了好多天,樊英也沒回來,婆婆心想:到底還是沒留住啊,果然跟別人走了。可憐我老婆子,以后就一個人了。好在有聚寶袋在,她要啥有啥,倒是也不愁吃喝。她家里有錢,也就不需要錢,每次都是從聚寶袋里取衣服、食物、水等。
有一天,婆婆正在曬太陽,聽到附近村子里的小伙子結(jié)婚了,鄰居們都在議論,說那女孩十分漂亮,柳葉眉櫻桃口,鵝蛋臉頰,又高又苗條。婆婆覺得女孩很像樊英,跑過去一看,果然就是樊英。她氣得大罵,說樊英不守貞潔,還把樊英跟自己的兒子故事說出來。
樊英哭著說:母親,我在您家做了多年兒媳婦,從來沒有失德,也沒有虧待您,您為何如此說我呢?劉相公已經(jīng)走了,我再嫁人也沒有錯誤。再說了,那個布袋還在您那里,我還養(yǎng)著您呢?。∑牌怕犝f后,一言不發(fā),氣得掉頭就走。
回到家后,婆婆有些后悔,樊英說得沒錯:她雖然曾經(jīng)和劉良士好過,但兒子已經(jīng)去世了,樊英也沒有正式嫁過來,人家再嫁人也確實沒毛病?,F(xiàn)在,自己和她鬧僵了,恐怕她就不會養(yǎng)著自己了。
想到這里,婆婆去屋里看那個聚寶袋,居然還在,她想著從里面拿些錢,手伸進(jìn)去后果然又拿到了錢。
原來,樊英并沒有取走聚寶袋,婆婆很欣慰,很高興,又帶些內(nèi)疚。后來,婆婆病了,樊英還經(jīng)常來照顧她。
直到婆婆也去世了,樊英為她安葬后,才收了聚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