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邀請
隨著大赦令和招賢令傳檄四方,一支馬隊也從洛陽東門出發(fā),往高唐縣方向奔去。
相府內(nèi),李儒略帶不解地問道:“岳父,劉備何德何能,得您如此看重,竟派稚然親去相請?”
稚然是李傕的字。
李傕眼下是董卓親軍飛熊軍的校尉。
飛熊軍乃董卓親軍,人數(shù)只有五千人,但個個都是從西涼軍中選拔而出的精銳,最少也有以一敵十的本領(lǐng),才能入選。
五千人馬又分五營,分別由華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統(tǒng)領(lǐng),其中又以華雄武藝最高,節(jié)制其余四將。
李傕武藝雖不敵華雄等人,但頗有謀略,有辯才,雖與另三人職司相同,卻更得董卓喜愛。
因此,后來華雄戰(zhàn)死,節(jié)制飛熊軍的便是李傕。
不過董忠穎卻是知道這個家伙的底細(xì)。
他先前編列的表格中,李傕的四項屬性分別是:80 、85、80、75。
忠誠度80,并不算高,但也不低。
董卓對忠誠度的定義比較泛泛,以50為中心,打50分便代表路人,低于50便是敵對,高于50才算對自己親近。
75分代表的意義,大概便是:董忠穎若活著,他們會聽從自己的命令,為自己效死,自己死了,他們便會想著自謀出路。
按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李傕便應(yīng)該是75分,因為董卓死訊傳到湄鄔之后,李傕直接帶著飛熊軍跑了,導(dǎo)致董卓家人全被呂布皇莆嵩屠殺了干凈。
但董忠穎卻給他多加了5分,因為這群人屬于董卓親軍,屬于嫡系,這讓士族階層不愿接納他們,這也使得他們叛逃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同樣的道理,華雄、郭汜、張濟、樊稠四個的忠誠度,也是80。
當(dāng)然,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董忠穎自己編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在李儒眼中,李傕是自家岳父的心腹將領(lǐng)。
劉備名不見經(jīng)傳,能被丞相看重,招入朝中為官,已經(jīng)是莫大榮幸,哪里需要派一個心腹大將去邀請、送禮。
董忠穎自然明白李儒話中的意思,笑道:“劉備倒還在其次,我看中的是他兩個兄弟,關(guān)羽張飛皆萬人敵,我軍中能與其比肩者,也唯有奉先一人,如今二人乃是白身,正好招攬,至于劉備,因二人義氣,必不肯相棄,所以才要先拉攏過來!”
李儒的疑惑并沒有被解開:“只怕稚然不知其中道理,會誤了丞相大事!”
董忠穎對此并不擔(dān)心,第三次模擬之前,他已經(jīng)心有腹稿,而結(jié)果便是關(guān)羽在遷都的道路上,為自己這一方斬殺了白波賊的主帥郭太。
“我的親軍當(dāng)中,華雄勇猛有余,卻過于傲慢,張濟性格溫吞,樊稠隨性,都少了些口才,喂有稚然文武兼?zhèn)?,有統(tǒng)帥之才,我要重用,自然要磨礪一翻,這一次便當(dāng)是考驗!”
李儒還以為董忠穎是想考驗李傕的心性,雖覺兒戲,但還是點了點頭,卻不知道,董忠穎所說的考驗,那當(dāng)真是生死考驗。
如今雖才是二月底,離諸侯正式會盟,討伐自己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這個時代,消息傳播緩慢,會盟雖在四月,但各地此時必然已經(jīng)蠢蠢欲動了。
在加上路途遙遠(yuǎn),交通不便,等李傕帶著禮物抵達高唐,再返回來,估計也差不多是諸侯起兵的時間了。
普通的傳令使者,或許諸侯還不會太過為難,但董卓心腹,絕對兇險重重。
至于董忠穎為何讓他去,除了剛才說的,他有口才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存了將他調(diào)離親軍。
因為親軍只要足夠忠心就夠了,聰明人還是調(diào)離為好。
如果李傕死在了路上,沒能回得來,那就算了,如果他安全回來,董忠穎也不會食言,自然會按照與李儒說的那樣,給李傕升遷,只要別呆在飛熊軍就好了!
董忠穎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對別人說,真假交雜,便是心腹如李儒也不會例外。
“不說稚然,讓你去盯著王允,最近可有收獲?”
李儒道:“除了上朝,王允這幾日一直閉門不出,也不宴客,儒遣探子監(jiān)視其府中采買的仆役,也未見不妥,看來岳父擊殺曹賊之事,讓其很是不安!”
這倒并不讓人意外。
董忠穎點了點頭,又問道:“荀爽和在洛陽的潁川荀氏子弟的情況,你可打聽清楚了?”
李儒道:“荀氏子弟,在洛陽的一共三人,除司空荀爽外,余下二人,一個是他侄子,名荀彧,字文若,今年二十七歲,乃荀司空兄長濟南相荀緄之子,曾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士人稱其有王佐之才,現(xiàn)任守宮令;另一個乃是司空侄孫,名荀攸字公達,三十三歲,頗有才名,被大將軍何進征辟,現(xiàn)任黃門侍郎?!?p> 董忠穎聽后露出一絲詫異,問道:“荀彧竟然娶了宦官之女?”
倒不是董忠穎歧視宦官,而是宦官的名聲太壞,旬家乃是潁川最大的士族,居然會不顧名聲,與宦官結(jié)親。
李儒笑道:“據(jù)說唐衡曾想把女兒嫁給名士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所以才轉(zhuǎn)而嫁給荀彧。荀緄貪慕唐衡的權(quán)勢,就替荀彧答應(yīng)下來,因此,荀彧曾一度淪為士林笑柄,直到其才名顯露,此議論才漸漸銷聲匿跡。”
董忠穎點了點頭:“世家大族中人,多半沽名釣譽,荀緄能夠?qū)彆r度勢,不矜名節(jié),倒也算是難得務(wù)實之人,荀彧在污名之下尤能混出王佐之才的名聲,更是難能可貴,文優(yōu),你去安排一下,今晚我要設(shè)宴,你拿我的帖子,去請荀氏三人同來赴宴?!?p> 李儒略顯猶豫,提醒道:“岳父,荀氏一門,與王允相交,聽聞曹操謀逆之前,赴王允壽宴之人中便有荀爽,只是岳父說不要打草驚蛇,才未計較,今請赴宴,怕是不妥。”
董忠穎擺手道:“無妨,嗯,荀爽若是推脫,可以不來,那兩個侄子一定要到?!?p> 李儒便不再勸,自去安排。
到了黃昏,荀彧荀攸叔侄同來赴宴,荀爽果然托病,沒有同來。
董忠穎也不計較,邀請二人入席。
恰逢平津都尉賈詡,奉董卓詔令來相府履職,董忠穎便邀他與李儒一道作陪。
寒暄之后,董忠穎直言道:“文若,你叔父荀司空是真病了,才沒有來,還是不屑于我這逆賊為伍,才假裝生?。俊?p> 荀彧絲毫沒有猶豫,彬彬有禮,道:“丞相多心了,叔父早年受黨錮之禍,傷了根基,身體一直不曾大好,承蒙丞相抬愛,委以重任,擔(dān)驚竭慮,昨日下朝,又思朝上所議大事,夜不能寐,精神不濟,容顏憔悴,實不能赴約,故請丞相體恤。”
董忠穎聞言嘆息,道:“這是我的不是了,只想著荀氏八龍,乃天下大才,便盛情相邀,為朝廷出力,卻沒想到司空身體已經(jīng)到了如此地步,文優(yōu),宴后去庫中,將我所存好藥取一些,請文若帶回去?!?p> 李儒聞言答應(yīng)一聲。
荀彧忙謝道:“臣代叔父謝過丞相?!?p> 董忠穎擺了擺手,隨即又問道:“司空苦思一夜,不知可有所得?”
荀彧道:“或有所得,然叔父百日昏昏欲睡,未曾與我等細(xì)說?!?p> 董忠穎搖了搖頭,嘆道:“那太遺憾了,不過素聞二位才名,必有不凡見解,以二位看來,昨日所議之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