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錦煲之所以成為招牌菜,沒有祖?zhèn)髅胤?,也沒有多添加調(diào)料,最主要的是這一鍋材料中,釀豆腐、釀苦瓜、開鍋肉丸等是自家做的,每天早上,這些材料都由老板和老板娘親自負責(zé),放假的時候,我也要幫忙做釀豆腐。
豆腐的選擇很重要,市場上各家豆腐都不一樣,試用過多種,最終選擇我們村大學(xué)生家里的石磨豆腐最佳,豆香濃郁,無雜質(zhì),無豆腥味,每天豆腐做好后,一早送到店里。肉餡要選擇肥瘦搭配的豬肉攪拌成肉餡,調(diào)料是鹽、醬油、木薯粉,將魷魚須和蔥白分別切碎,用小火將魷魚碎和蔥白炒香,喜歡吃香菇的,還可以加點香菇末,炒好的配料與上述調(diào)料一起加入肉餡里攪拌均勻,豆腐對角切開,接下來用小刀,類似黃油刀那種(民間高手一般用筷子)把肉餡輕輕塞進豆腐里,四周用刀稍微抹平一下以免肉餡不穩(wěn),烹飪時肉和豆腐分離則不美。鍋里燒開水,做好的釀豆腐放蒸鍋以大火蒸不超過10分鐘左右即成,剛做好的釀豆腐,香氣撲鼻,非常誘人,蘸少許醬油就可以吃了。
蒸熟放涼后的釀豆腐,配上客家肉丸、魚丸、牛肉丸、開鍋肉丸、釀苦瓜、炸腐竹、鮮香菇、蘑菇、番茄等配菜一起用砂鍋燉熟,出鍋前再放上香菜就是金田飯店的招牌菜——雜錦煲,這道菜是顧客們最喜歡的菜之一,每天點菜率為99%,幾乎到過店里的顧客都會點這道菜。
紅燒豆腐是將釀豆腐用油炸至兩面金黃,配料為半個洋蔥和一個番茄,洋蔥切絲和番茄切片,用小火將洋蔥和番茄炒香,再把炸好的釀豆腐倒進鍋里一起翻炒片刻,以鹽和醬油調(diào)味,勾芡收汁,最后撒上少許蔥花即可,相比較紅燒豆腐,顧客們更喜歡雜錦煲,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剛煲好的雜錦煲端上桌,煲里的菜還在翻滾,熱氣騰騰,香氣撲鼻,葷素搭配,有菜也有湯,讓人食指大動。
話說客家人的先祖為避戰(zhàn)亂,跋山涉水,歷經(jīng)千辛萬苦,從遙遠的中原遷到南蠻之地,因為南方的小麥比較少,很難得到面粉做餃子,客家人想念過年時候一家人吃餃子的習(xí)俗,聰明的客家祖先就以豆腐代替面皮,包餃子變成了釀豆腐,至今客家地區(qū)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過年吃釀豆腐的習(xí)俗。
正宗的客家釀豆腐其實是三角形的,這樣無論是燉、煮、燜、炸等做法,釀豆腐都不會肉與豆干分離,用筷子夾也很容易,絕不會弄的支離破碎,有些客家餐館里的釀豆腐都是做成方形,很大一塊的豆腐,一點點肉餡,用筷子夾則豆腐與肉分離,支離破碎,用勺子舀,那豆腐比勺子還大,搖搖欲墜,需得大勺子結(jié)合筷子左右開弓,小心翼翼的加到碗里,實在讓人不明白。一道好菜,不僅僅是賣相好看,更重要的是色香味俱全,容易取食。
每次釀豆腐蒸好,打開鍋蓋,那白白嫩嫩的釀豆腐總讓人垂涎三尺。小時候,弟弟和我就喜歡圍在旁邊,媽媽見我們嘴饞,給我們一人夾一個,蘸點醬油就開吃了,剛出爐的釀豆腐特別鮮美,但也不是每次都有的吃,媽媽說,釀豆腐是拿來做生意要賣錢的,不能每次都滿足我們,雖然我們并不明白生意是什么,大人們說時那么嚴肅認真,就不能每次都有吃了。
釀豆腐放在食品櫥窗里,和其他肉丸一起出售,弟弟就像個小讒貓圍著櫥窗看,媽媽問他看什么,他說:“媽媽,你看那個釀豆腐企唔穩(wěn)(站不穩(wěn))了,這樣賣不出去吧,要不就給我吃”。
媽媽聽了覺得好笑,怎么會站不穩(wěn)啊,她拿筷子把釀豆腐稍微扶正一下,那三角形的豆腐又站穩(wěn)了,弟弟不灰心,繼續(xù)尋找站不穩(wěn)的釀豆腐,他雖頑皮貪吃,但知道那是做生意賣錢的,也不會偷吃,就像個小饞貓,找到那個站不穩(wěn)的釀豆腐就開心了,現(xiàn)在回想,那時他真的是超級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