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發(fā)明家

第七十七章 巾幗英雄

大明發(fā)明家 加勒比海賊王 2250 2022-08-14 11:16:47

  文臣治國,武將安邦,眼下正值亂世,能安邦的武將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明與建虜相比,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軍不能戰(zhàn),善戰(zhàn)之將也很稀缺。

  即便是有,也大多被埋沒,甚至被葬送。

  幸好,如今的天啟帝有著后世靈魂,可以恰如其分的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能夠最大限度的任用他最熟知的忠勇良將,盡可能的發(fā)揮他們的才能。

  盧象升便是其一,但這還不夠,天啟又迅速的看準了曹文詔。

  曹文詔之能,絲毫不亞于盧象升,是這個時代難得的忠臣良將。

  還有其侄曹變蛟,和曹文詔一起并稱大小曹,盛名一時。

  二曹皆是忠勇之輩,最終都殺身成仁,誓死不降敵寇,甚是悲壯,每每憶起,都讓人為之義憤難平。

  曹文詔:萬歷二十五年生辰,山西大同人,早年在遼東從軍,積功升至游擊將軍。

  游擊將軍是這次天啟選拔武將名單的最低標準,所以曹文詔堪堪入選。

  當然,如果曹文詔不在名單上,天啟也會派人去查找的,這樣的名將,即便職位再低,也不能埋沒了。

  不過,對于天啟來說,一個游擊將軍的軍職太低了,無法與曹文詔的能力相匹配。

  而遼東那樣的地方,一個游擊將軍短時間內(nèi)也難以出頭,畢竟那里聚集了大明大部分的精兵良將。

  而皇太極去年又在寧錦之戰(zhàn)中碰壁后,一時間恐怕也不會再發(fā)兵攻擊關(guān)寧錦防線了,曹文詔想升上來就更難。

  曹文詔又與盧象升不同,天啟無法用相同的方式將他提拔上來,因為曹文詔本是遼軍體系的,一個游擊將軍如果沒有得到足夠軍功就突然升遷,難免會讓其他將領(lǐng)心中不服。

  而這些軍頭又是從尸山血海殺出來的,多少有些驕橫,連袁崇煥這個遼東巡撫,嫌論功行賞不夠,說撂挑子,就撂挑子回家了。

  所以,天啟不能為了一個人,得罪一群人,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他直接一道圣旨,下令將曹文詔調(diào)到關(guān)內(nèi),讓他率部去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

  自陜西關(guān)中和渭北發(fā)展起來的王二暴亂,已經(jīng)有大半年了,從陜西肆虐到山西。

  兩省多次圍剿,不但沒能將這股流寇撲滅,反而讓其越來越壯大,實力也得到了顯著增強,因為一些戰(zhàn)敗的官軍潰兵也加入了其中,讓形勢更加惡化。

  如果沒有搞錯的話,天啟記得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好像就是今年從陜西開始造反的,而且同時響應(yīng)的還不止他這一支,其他人具體是誰,天啟一時也想不起來。

  但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果不盡快將這些還沒有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流寇掐滅在萌芽中,遲早會成為心腹大患。

  恰好曹文詔也是剿滅流寇的一把好手,把他從關(guān)外調(diào)過來正好合適,而且也可以為他積累軍功,以便來日重用。

  說到剿滅流寇,天啟迅速想到了另一人:洪承疇。

  雖然此人在正史中是個虛偽的投降派,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他的剿寇方針很正確:以剿為主,次為撫。

  這與崇禎朝大多時候的指導(dǎo)方針是相悖的,所以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打不過就降,找準時機后又復(fù)叛,導(dǎo)致朝廷消耗大量精力和錢糧,不但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讓流寇的實力不斷增長。

  正所謂,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特別是在此內(nèi)憂外患之下,絕對不能婦人之仁,所以天啟哪怕在心里也同情這些活不下去才造反的農(nóng)民,但理智告訴他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只有快刀斬亂麻,才能將傷害和損失降到最低。

  此時的洪承疇剛好在陜西任職,不過是文官,從三品的督糧參政。

  天啟隨即下了一道圣旨,因剿賊不力,將陜西三邊總督武之望狠狠的斥責了一番。

  要說這武之望,也是響譽后世的醫(yī)學(xué)家,尤其擅長婦科,這在這個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般醫(yī)者大多也不會專注于這個方向。

  其文學(xué)造詣也很高,地方治理也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但是軍務(wù)能力就很一般了,自陜西爆發(fā)農(nóng)民暴動后,就顯得力不從心。

  可是,身為陜西、甘肅、寧夏三邊軍務(wù)總督,剿滅叛亂本就是職責所在,這么長時間連幾千人的農(nóng)民暴動都沒有撲滅,反而讓其越來越壯大,天啟訓(xùn)斥他也無可厚非。

  隨即,天啟又在圣旨最后下令洪承疇領(lǐng)兵進剿。

  突然讓一從未領(lǐng)兵打仗的文官去剿賊,并非是天啟太過兒戲,因為他記得洪承疇好像是在此后不久就獲得了剿賊的機會。

  因為成績不錯,隨后平步青云,所以現(xiàn)在只不過是稍微提前用他罷了。

  不過,除了盧象升和曹文詔外,天啟卻沒有忘記另一個更加重要的武將,而且是巾幗英雄。

  大明的巾幗女將,自然非秦良玉莫屬了,其麾下的白桿兵,威名比之盧象升的天雄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白桿兵存在的時間要長得多,而且戰(zhàn)績也更加顯赫,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氏一門和其夫家馬氏一門之忠勇,完全可以媲美流傳后世的楊家將。

  就連天啟這個堂堂大明皇帝,有時候回想起他們的功績,都有些為他們感到不值。

  因為他們也遭遇到了很多和楊家將一樣的不公,而楊家將的故事有不少成分是后世藝術(shù)加工的,但發(fā)生在秦氏和馬氏身上,卻是事實。

  秦良玉的丈夫,便是因太監(jiān)陷害而下獄,最終病死獄中。

  渾河之戰(zhàn)中,白桿兵浴血奮戰(zhàn),斬殺建虜甚眾,可是友軍卻各自打著算盤,隔岸觀火而不救,直至白桿兵全軍覆沒,秦良玉的兩位兄長戰(zhàn)死。

  通過之前的記憶,天啟記得大概是天啟三年左右,宣撫司土司奢崇明反叛。

  秦良玉上了一道奏章,其大意是自己出兵又帶糧出戰(zhàn),連戰(zhàn)連捷??墒瞧渌⒊紝ⅲB賊兵的面都沒有見過,只知道整日吹噓,待真正的面對賊兵時,卻望風而逃。

  這些人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嫉妒秦良玉戰(zhàn)勝了敵人,墮了面子,處處針對,而她還要忍受弟弟戰(zhàn)死的悲痛。

  這還只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正史中,在崇禎朝,秦良玉的兒子、兒媳還有幾個侄子都先后為大明戰(zhàn)死。

  最坑的是,由于朝廷派出的主將太過愚蠢,也不聽秦良玉的勸誡,最終將秦良玉好不容易積攢的白桿兵主力都喪失在張獻忠手中。

  面對如此多的不公,一般人早就心灰意冷,甚至是激怒反叛,可秦良玉沒有,自始至終她對朝廷都沒有怨言,盡忠盡責到生命最后一刻。

  巾幗英雄,實至名歸,讓那些投降派的七尺男兒情何以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