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瑤洲中部。
陰云密布,黃沙卷地,戰(zhàn)場之上尸橫遍野。
兩大宿敵王朝正在此展開一場關乎國祚存亡的決戰(zhàn)。
天幕之上,一道裂縫悄然形成。
兩國士兵俱已殺到麻木。
刀鈍,人乏。
一個士卒在砍殺了敵人后迅速被另一個敵人撲倒在地,士卒胡亂在地上抓起一把刀,捅死對方后,將敵人的尸體推開,掙扎站了起來。
他喘著粗氣,正要伸手擦去眼前的鮮血。
然而他卻愣住了。
天裂了,源源不斷的黑氣從天幕噴涌而出,漫向大地。
黑氣靠近戰(zhàn)場時,便凝結成一顆巨大的骷髏鬼首,撲向兩軍士兵。
有隨軍修士施展術法神通打向鬼首,卻也只如同普通凡人一樣泯于黑氣之中。
士卒的袍澤,敵人都開始四散逃亡。
戰(zhàn)場之上,廝殺聲被哀嚎聲取代。
幾個月后,一洲之地所有世俗王朝均已覆滅。
直到瑤洲的一位大修士一劍斬向那團黑氣,黑氣才聚集為一個百丈高的巨大魔影。
來于天外,狀如邪魔。
天外邪魔由此得名。
又過數(shù)月,瑤洲淪陷,一洲破碎。
嵐洲北部大瑞京城息風亭
有一中年男子,著龍袍,極目南望。
大瑞王朝奮四世余烈,到他這里至多三年,就能完成一洲即一國的“驚天”壯舉。
只是可惜事不由人,這場“無妄之災”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一位老叟登上亭子,躬身行禮,緩聲道:“陛下……”
大瑞皇帝輕撫欄桿,心中暗嘆一聲,言:“可。”
老叟再次躬身,緩緩退出亭子,化作流光離去。
中年皇帝抬起手,望向亭子下風中搖曳的草木,征征無語。
翌日,一道皇令從大瑞京城頒出,然后一洲之內,所有軍隊開始奔赴南方,幾個王朝及其藩屬國的目的只有一個,建城。
至于所有身在嵐洲的修士也被分為三類,境界高殺力大的,全部去北部阻擊那些天外邪魔;擅長土木術法的統(tǒng)一去南方協(xié)助建城,又有符箓陣師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加持符文;煉丹師則被安置在一洲中部,煉丹所需天材地寶盡嵐洲之力務必滿足。
三年后,嵐洲淪陷近三分之二,三十六城完工,所有幸存者遷入三十六城。
局勢得以僵持。
天外邪魔中忽有一化為人形的灰衣“老祖”現(xiàn)身三十六城外,出手之時,似要天塌地陷。
幸而有劍仙出世,劍斬數(shù)只邪魔后,于瑤洲問劍邪魔老祖。
后世歌曰“三十六城平地起,劍仙扶搖補天去”。
一戰(zhàn)之后,二者不知所蹤,唯有劍仙佩劍飛落回三十六城,天外邪魔攻勢放緩。
而今,自那役至此已近千年,天傾在即,試問人間,誰可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