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春,每個春天還是有些變化的:每年出現(xiàn)的時間有早有晚;參與的人也可能不同,你可能和家人在一起,也可能和朋友在一起,也可能獨自一人;去年還歡聲笑語的四處可以溜達,這一刻就默默無語;還會有溫度差異,因為陽光不同,照亮的時間也不一樣;更會認知不同,今天是這樣的綠色,明天看過去又是不一樣的綠色,又會有了不一樣的心情;有騎單車的幸福,也有徒步的快樂;有跋山涉水的樂趣,也有自力更生的獨處;有認識這批人的幸運,也有分散另一批人的快樂。
總之,離離散散,很正常的事情。全中國人口那么多,僅上海也有2800萬……電影《沙丘》里的經(jīng)典臺詞:香料是需要流動的。
同樣是春,同樣會翻篇。
如今,已過了立秋。秋天開啟,送走春天。夏日也無多。迎來冬天也不是艱難。
唯一確定的是,秋天來了。天氣會日漸涼爽,適宜的溫度越來越接近,成熟的季節(jié)又要開啟……
說起一年四季,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就是秋天,秋高氣爽,還沒有春天的臟兮兮,萬物復蘇之際也是交替之際,倒春寒有的,冰雪融化的濕地濕噠噠的煩人是有的,一片新綠長出來的歡喜固然有,卻也不缺煩惱的不如意。而秋天,就沒有這銜接的苦惱……從炙熱夏季直接奔入秋天,簡直不要太爽———氣候好。陽光好。萬物皆好。
所以,我以為的憂愁里面是有那么一絲絲對春的不滿意。比春天更不滿意的是冬天。北方寒冷,南方陰冷……除了雪花的美感,幾乎沒有亮點。跑去三亞或許還能過夏天,也不過如此。
夏季,也是我不喜歡的。甚至我討厭夏天,都不想出門……實在太暴虐啦……那溫度,比不上非洲,也是不舒服的。呆在房間里就是要空調(diào)不斷。并不自然舒適。
唯有秋天,內(nèi)外兼修,到處都是適宜。
唯一,是秋雨。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年里最大的雨大概也是集中在秋雨之中。
所以,細細推敲,連一年四季無法躲避的春夏秋冬都有各種不如意,人生還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呢?
上天讓人類存活著,本就不是讓大家享樂的。還不如地面的一棵草,陽光雨露自然生長,四季輪回一年一次新生命。而我們則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年年有余……的重復同樣的生活。
同樣的春,代表同樣一年新周期的開始,同樣的秋,代表同樣一年豐收季的收獲……大致相同,卻又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要接受這一年的差異,僅僅四季就有如此之多細節(jié)的變化。那,這世界還有什么是不能改變的呢?
人類的感情也如此,春夏秋冬,春捂秋凍夏打盹睡不完的冬之約,一年復一年,隨著出生月感知世界溫度,養(yǎng)成個性,活成習慣,互相影響,彼此促進……形成一個更大方圓的四級活體移動營。即,每個人都是四季之某一天的代言人,你從ta的各種模式中就能判斷大致是哪個季節(jié)的產(chǎn)物,其實和馬鈴薯等果實無差別。
所以,翻篇的東西,就不要時不時冒出來打擾別人的小幸福啦。同樣是春,就做個有格局不知夏季不知秋季的睡眠春。該去照顧誰就去照顧誰,該休息就休息,該領盒飯也請別耽誤。
總之,離離散散,很正常的事情。我們?nèi)祟愂嵌嗝吹拿煨?。我們的天有多么的廣闊。
我們,應該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四五年后的事情四五年后再說。不要急吼吼的好像要誰馬上做決定,又馬上變化的奇奇怪怪的不穩(wěn)定。
這種事情,見太多了。沒大意思的。
最好的拒絕就是不搭理。連根拔起。
順其自然·就是一年四季該來總會來,該去攔不住。
電影《沙丘》里的經(jīng)典臺詞:香料是需要流動的。人,也是如此。一開始沒有固定的,始終就不要按住她啦。馬鈴薯也要跑掉的。不如去看管好你已經(jīng)持有的土豆。
同樣是春。
沒想到今天又破天荒的看到了一個新詞,叫:鬧春荒
可見,對春的不滿意
又升級了一絲絲……
與之對應的歡喜,是夏收+秋收……
哪怕冬藏,也好過了春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