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承贊的意思是有大唐朝廷在,邊鄙蕃賊自然翻不了天。大唐立國二百多年,國都淪陷,天子播遷也不是頭一遭了,大亂之后也總有能臣干將持危扶顛,扭轉(zhuǎn)乾坤,一次又一次硬生生地把這大唐王朝給續(xù)了下來。
翁承贊一個年輕士子,看黃巢亂即將平息,而大唐王朝又日常中興,他對帝國即將迎來新的一輪復興信心滿滿,也不是不可理喻。
張承奉心里清楚,廣明亂后大唐已經(jīng)傷及骨髓,病入膏肓,自己一顆小小的石子,濺起的微弱水花恐怕還不足以攪動大潮。不出意外,唐廷只會一步步衰弱下去,中原只會一步步陷進內(nèi)斗的泥沼。這河西數(shù)州的偏僻之地,無論是朝廷還是中原,今后都再也沒有心力顧及了。朝廷的名望倒是可以借助,但指望中原對河西施以援手,對眼下局面造成什么實際上的影響,可以說是最不靠譜的想法。
如今天子威令不行,也不見哪個相公有中興之臣的氣魄和膽識,便是張文徹這個沙州敦煌人,去了一趟成都都能窺出些痕跡來,這個翁承贊真不知該說是天真還是讀死了書。
張承奉再不通歷史,他也知道直到北宋熙河開邊的時候,這河西數(shù)州之地是不在中原王朝掌握之中的。對于這股回鶻人接下來的動向,他隱隱有些擔心。
自己來到西北一角,本就是想借張家的勢力,躲開隨后的中原亂局,過過安生日子,但離沙州越近,越是感到這塊邊地也充滿了動蕩不安的氣氛。這種動蕩和中原的兵亂還不盡相同,不是躲在鄉(xiāng)下小農(nóng)莊就能輕易避開的。
李明振此時所提的兩家合兵,夾擊回鶻,雖然不知沙州使君張淮深有無授意,不過卻是讓他看到了一條安定領(lǐng)內(nèi)的路子,此時自然要出言相助。起碼為了自己安穩(wěn)地茍在河西。
大唐將亡是不可能說出口的,張承奉只得接著對翁承贊道:“朝中不知邊塞情況,我輩為國家邊將,但能除賊捍邊,凡事皆可自專。如今正是乘甘州回鶻人立足未穩(wěn),出其不備,取其虜帳的大好時機,遷延日久,那些零散回鶻逐漸聚集到甘州王帳周圍,只怕于我們再想動作也沒機會了?!?p> 翁承贊搖了搖頭,似乎有些不以為然,反駁道:“為國家藩鎮(zhèn)自當廣設(shè)庠序,教民以文化,何況邊陲之地,更應(yīng)當對蕃落加以撫育教化。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兵兇戰(zhàn)危,戰(zhàn)事豈可輕言,若是朝中肯發(fā)諸鎮(zhèn)兵馬合兵擊討那自是另一回事,但如今回鶻順服王化,有尊奉朝廷之舉,豈有藩鎮(zhèn)間私相勾連,善自出兵之理?!?p> 聽到翁承贊的發(fā)言,在座的即使是翁郜都皺了皺眉頭,自己這個侄子剛從老家福建來到?jīng)鲋莶痪茫胫辱庱{回京便趕去長安應(yīng)舉,此時所說卻是太理想了。
“既服王化,他便不該越過合黎山!”李明振聽不下去,就直接喊出了口。
翁郜看了眼一直沉默的張淮鼎,終于出聲道:“甘州皆是沃野平川,利于騎兵作戰(zhàn),但我涼州兵寡馬少,戍衛(wèi)猶不足,更別提出兵之事了。不瞞各位,經(jīng)前次鬧亂,如今府庫也空了大半。如今朝廷度支發(fā)配的糧餉不到,我還有意向沙州諸位借糧?!彼@邊又強調(diào)起了涼州的實際困難。
話說到這,張承奉也看明白了,這翁郜就是畏首畏尾,甚至可以說怯戰(zhàn)!畢竟河西怎么淪喪和他翁郜有什么關(guān)系,當初地也不是他收復的,只要對朝廷忠順,保住這涼州城,有朝一日朝廷還得封他個節(jié)度,就是真出了壓不住的亂子,他大可以學他前任棄官而走,跑回他福建老家啃地瓜去,當然這時候福建還不種地瓜就是了。
不過翁郜卻是沒有張承奉想得這么不堪,說怯戰(zhàn)有點過頭,說一句持重倒不過分。畢竟眼下戰(zhàn)不一定有利,但不戰(zhàn)一定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