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zhuǎn)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jīng),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西游記》
“罪過,罪過。”觀世音見青華大帝情愿大戰(zhàn)靈山諸佛也不愿傷及越鳥,禁不住連連嘆苦,隨即垂目頷首陷入沉默。
十八羅漢眼看青華大帝似有玉碎瓦全之心,又聽他口中露出挑釁,也顧不上以眾欺寡之嫌,連忙各個入陣。青華大帝乃九重天武將之首,他們?nèi)舨唤弑M全力,只怕今日要叫這九重天的神仙大鬧靈山!
降龍被青華一震,再無沖鋒之力,于是靜坐和挖耳二位羅漢便頂替了降龍的位置,與伏虎羅漢一起上下夾擊梼杌。十八羅漢擺開了陣勢,個個臨陣而待,摩拳擦掌,今日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讓梼杌活著離開靈山!
打頭陣的三人擺的是天羅地網(wǎng)搬山陣——伏虎羅漢手中的金缽可大可小,無論何人,一旦落入那缽便再難逃出生天;靜坐羅漢的天宮鬼府圖用法與伏虎的金缽如出一轍,那法器看起來是一幅畫卷,實則是個兇狠的所在,一旦叫它撲了攏了落入畫中,便再難逃脫,二者一上一下,直奔梼杌而去。而挖耳羅漢則直奔青華——他空飛筆有無中生有之術(shù),他只需畫出三座大山,便可喚來三座大山,將青華大帝死死壓住,好讓大帝既不能強護梼杌,也不至于與靈山刀兵相向,以免傷了二道和氣。
三位羅漢暗通款曲、同時發(fā)難,諸佛屏氣凝神,各個細看。金雕見此,不禁心生不悅——靈山這是要下死手,既然如此,他今日就得做好鏖戰(zhàn)同門的準備了。
然而三僧尺寸手段,如何敵得過東極青華大帝?只見青華先喚出萬鈞之水,將伏虎那從天而降的金缽頂?shù)蔑w出去百丈不止,再用太一劍一劈,將天宮鬼府圖一分為二。
挖耳羅漢見狀連忙喚來華山、五臺、峨眉三座大山,想將青華壓在萬噸山石之下,只可惜他那支空飛筆還沒來得及畫完三座山,就被青華奪走了。
“本座多謝羅漢賜筆,本座受明王點撥,平日里也愛做些書畫,羅漢既然有意相贈,本座卻之不恭?!鼻嗳A說著就大搖大擺地把空飛筆裝進了袖中,這等畫什么得什么的寶物,哪能讓這個禿驢占了?
十八羅漢連折四員大將亂了陣腳,隨即不顧前后主次,與青華混戰(zhàn)在了一起,可他們雖是各有所長,無奈青華大帝卻實在厲害——青華大帝乃媧皇心脈落入昆侖所化,其造化能耐,實非尋常人所能敵。若問今日大帝鏖戰(zhàn)諸佛,戰(zhàn)況如何,曰:
“劍戰(zhàn)橫空金氣肅,觀兵天外聞虎嘯。江翻河亥罔象急,四境無不裂金土。飛云掣電度穿云,播土飛塵宇宙昏。兵兵撲撲驚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這廂是西天羅漢,那邊是天庭至尊。斗法術(shù)盡趨五行,搏兵刃金杵仙劍?!?p> 此一戰(zhàn),佛陀苦斗為護眾生,仙尊死戰(zhàn)為全恩義,兩方戰(zhàn)在一起,直殺的日月無光,天昏地暗。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大雄寶殿外眾人正在鏖戰(zhàn),殿內(nèi)卻是另外一番光景——殿上諸佛,雖耳聽得殿外戰(zhàn)況激烈,卻各個充耳不聞,只跟著沉默已久的如來佛祖靜心打坐。
金蟬子合掌問道:“阿彌陀佛,敢問我佛,今日吉兇?!?p> 金蟬子乃如來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他生性聰穎,卻有些瀟灑心性。他聽說明王被梼杌奪了身,又耳聽得殿外正在酣戰(zhàn),心里既不安又不解,一時間實在是按耐不住。
如來聞言,對殿中諸佛羅漢說道:“如是我聞,世間無災(zāi)無劫,一切因果,皆屬天道。今日梼杌妖術(shù)已竭,其身亦銷,唯有一絲怨氣,未得化解。我等度化,皆不能功成,只因解鈴還須系鈴人。諸位莫驚,此劫無喜無憂,無兇無吉,只待因果而已,阿彌陀佛?!?p> 那日,如來遣了越鳥去為青華做護法,后又傳道于觀世音,然而就連觀世音都不知道,那天如來還傳了須菩提。
須菩提智慧過人,然性惡劣,嗔恨熾,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稱靈山解空第一。如來命須菩提化作苦行僧,于五族之地細細打探。須菩提深諳此道,不及三月便滿載而歸。
當(dāng)年三界大戰(zhàn),群妖敗落,鱗族以龍為尊,可四龍宮卻深恨天庭,有意反之。加之蠃族的鴻蒙道人野心勃勃,玄武大帝搖擺不定,以至于五族蠢蠢欲動,各個盼著這羽族的明王要么殞身于天災(zāi),要么被仙佛所戕,好讓五族出師有名。
起兵之事事關(guān)重大,五族以史為鑒,定下戰(zhàn)術(shù)——五族起義,需先誅盡凡人,后誅仙殺佛。畢竟當(dāng)年是人先背棄了妖,才致五族潰敗,麒麟身死。五族有造化者,如佛母越鳥,身有焰術(shù),又如四海龍王,可以驅(qū)水。到時候五族兵合一處,將打一家,趨勢五行,凡人絕無生還之望。那時節(jié),百妖只要發(fā)難,三界局勢便會瞬間扭轉(zhuǎn)。
三界同根劫乃萬機變之劫,在這萬機之中,唯有一種解法能保全世間眾生。梼杌逃出生天,只因上天有好生之德;越鳥被梼杌奪身,只因善惡有報,不落一人;今日青華大帝硬闖靈山,也一樣是因果所至??裳巯聲r機未到,還不是釋迦摩尼該現(xiàn)身的時候。
殿外十八羅漢便連連潰敗,降龍伏虎各自受了青華幾劍,身上正汩汩滲血,實在是再難抵抗。托塔羅漢和過江羅漢見此,便各自將法器雷動風(fēng)行珠與四方空珠拋出,二珠皆直奔梼杌。兩串佛寶法器打到梼杌身上,結(jié)成卍字法陣,將梼杌壓制的動彈不得。
原來諸羅漢見識了青華大帝的厲害,知道不能與他強斗,所以改旗易幟轉(zhuǎn)攻梼杌——他們何必與這東極帝生死相斗?只要調(diào)虎離山,引開青華,誅殺梼杌便可!
十八羅漢絞殺時,雖然都是青華抵擋,但彼時劍氣四溢、金石俱裂,梼杌也沒能免受其害。前番是它小看了這些個西天的羅漢,它雖然也戰(zhàn)過三萬天兵,可那些個蝦兵蟹將如何能跟這些個各個金身得道、滿手法器寶物的佛陀相提并論?
十八羅漢各個厲害,梼杌雖然也曾盡力抵抗,可它被卍字結(jié)鎖住了身子動彈不得,因此不免也受了些傷。想不到西天諸佛如此狠辣,這些禿驢們眼看斗青華不過,竟要將它活活絞死!
那卍字網(wǎng)落在梼杌的身上,顆顆佛珠都重如巨石,瞬間而已,就將它壓得連連吐血,再這樣下去,只怕這青孔雀的肉身也抵擋不住了。
為了活命,梼杌只能向天地間它最恨的人求救——
“青華!救我!”
梼杌一聲高呼,大雄寶殿內(nèi)如來終于睜開了眼睛。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