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就是這個德性,只要晉國一時無暇顧及自己,自己就出兵討伐莒國或者邾國這樣的不友好國家,賺取一點利益。
如邾國,前面說了,魯國出兵消滅了借道的邾軍.這讓邾國損失慘重,軍事實力受到嚴重影響。
又如莒國,魯國就一直盯著。
這些年莒國的日子過得很爛,首先是公元前528年,莒國內(nèi)亂,國君莒郊公被大臣推翻,逃到了齊國。莒郊公兄弟公子庚輿得了國君之位,即莒共公。
莒共公是一個暴君,而且特別喜歡劍,三天兩頭就讓工匠為他鑄劍。
鑄了劍后,又隨心所欲拿活人試劍,終于激起了莒國人民的憤怒,大家一二三上來,驅(qū)逐了莒共公,又將莒郊公給迎了回去。
公元前518年,莒共公流亡逃到了魯國。
要知道,莒共公堂堂一國之君到了魯國避難,帶的財物還少嗎?
反正魯國又發(fā)了一筆。
春秋走到這個時候,山東這一片對魯國來講,邾國、莒國這樣的傳統(tǒng)世仇國家已經(jīng)衰落了。如果不趁火打點劫,就不是魯國了。
唯一需要魯國重視的只剩下一個齊國。
但齊國貌似很低調(diào),其實齊國一邊在看熱鬧,一邊在謀劃著中原諸侯聯(lián)盟盟主之位!
所以,齊國一般不干如魯國打劫邾國這種不義之事,齊國國君齊景公暗中與晉國較著勁,他考慮的是擴大齊國影響力,收攏列國諸侯。
這些事,我們在講齊國時講得很詳細,這里就一筆帶過了。
正因為齊國要展示大國之威儀,所以齊國對魯國也客客氣氣的。
也就是說,此時春秋江湖雖亂,但對魯國來講,卻是利好。
魯國,貌似有了一個不錯的外部環(huán)境,一個總能帶點利益來的外部環(huán)境。
需要重視的,是國內(nèi)。
其實,此時的魯國,國內(nèi)有兩個重量級人物的事我們必須交待了。
一個是季孫意如。前面講過,叔孫婼雖然被晉國扣押了好幾個月,最后順利回歸,這讓叔孫婼在魯國國內(nèi)的人望指數(shù)迅速提高。
這對叔孫婼來講是利好,畢竟叔孫婼是魯國執(zhí)政上卿,而魯國最有實力的卻是季孫意如。
這令季孫意如非常不爽。
季孫意如這樣的大人物不爽了絕對是令人不安的事,那就得替他搞點爽的事。
于是,有人就保媒,讓季孫意如迎娶宋國公族女子。
季孫意如大喜,那就娶吧,反正自己家大業(yè)大,老婆兒子要多少能養(yǎng)活多少。
季孫意如開始走上了迎娶新娘的程序,堂堂魯國第一大家族宗主結(jié)婚,這場面當然是大的,這個我們不關(guān)心。
我們關(guān)心的,是幫季孫意如赴宋國迎親的,是魯國執(zhí)政上卿叔孫婼。
公元前517年春,叔孫婼赴宋國聘問,順便幫季孫意如迎親。陪同叔孫婼一道前往宋國的,是季孫意如的叔父季公若。
季氏家族這些牛人,我們應該再提一提,否則春秋魯國那些眼花繚亂的名字,能把人的神經(jīng)給折騰得虛脫。
季孫意如的父親是季孫紇,爺爺是季孫宿。季孫紇有四兄弟,兄長季彌,也叫季公鉏;季孫紇排老二;老三是季公若,老四是季公鳥。
從這些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季氏家族除了宗主稱季孫,其他兄弟一律稱季公。
對了,史料留名的還有一位季孫意如的姑姑,即季姒。之所以稱她為季姒,是因為嫁給了姒姓的小邾國國君,娘家的氏加夫家的姓,就成了季姒的由來。
當然,季姒在小邾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小邾夫人。小邾國又稱倪國,是春秋初期從邾國分出來的一小小諸侯國,故季姒也可稱倪夫人。
季姒生了一個女兒,嫁給宋國國君宋元公,是宋國君夫人。
現(xiàn)在,叔孫婼來替季孫意如迎娶的新娘,是宋國夫人的女兒、正宗宋國公主!
用現(xiàn)代的輩份排法,季孫意如要娶的宋國公主,是姑姑的女兒的女兒,即自己的表妹的女兒,表外甥女!
有問題嗎?
沒有,因為季孫意如的表外甥女,此時姓子,不姓姬。只要不是同姓,就可以婚配,這是當時的規(guī)矩。
季孫意如的表外甥女,也就是陪同叔孫婼一道前去宋國迎親的季公若的孫女輩人物,宋元公夫人正是季公若姐姐的女兒,也是季公若的外甥女。
叔孫婼只是例行一下公事,但季公若作為宋元公夫人的舅舅,當然要為外甥女考慮了。
季公若偷偷去見了宋元公夫人,對她道:
“姐,你傻啊,怎么同意將女兒嫁給季孫意如?你知不知道,季孫意如在魯國無法無天,許多公卿大夫都對他不滿,國君也對他意見很大,恐怕沒有好下場了,遲早會被驅(qū)逐?!?p> 宋元公夫人一聽就慌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的表哥季孫意如,本以為是親上加親,且季氏家族在魯國權(quán)大勢大,自己的女兒算是有了一個好歸宿。
誰想?yún)s是將女兒往火坑里推?再說,勸自己的還是親舅舅季公若,連他都不看好季孫意如,那季孫意如估計是要被驅(qū)逐地。
但這樁婚姻的流程已經(jīng)走了大半,都到了迎親的階段了,還能反悔退婚?
宋元公夫人立即找宋元公商議。
宋元公聽后也大吃一驚,這可不行,不能將寶貝女兒嫁給季孫意如。
于是,宋元公將卿大夫、司城樂祁找來商議對策。
司城是宋國特有官名,宋國的官僚體系是國君以下,設右?guī)?、左師、司馬、司寇、司城五位卿大夫。
而魯國則是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士五位卿大夫,宋國的司城相當于魯國的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工作,相當于現(xiàn)在的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宣傳思想文化、科教文衛(wèi)等工作。
本來,宋國沒有司城,也設司空。但誰想很多年前宋國有一位公子,名司空。
要命的是,這位司空公子后來居然當上了宋國國君宋武公。
宋國人為了避國君的名諱,只好將司空之職改成司城。
后來,關(guān)于為孩子取名的規(guī)定就多了一條,取名務必要避開官職之名。
樂祁見國君居然將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交給自己,心里嘆了口氣,想了想,對宋元公道:
“主公何必擔心?如果魯國真的發(fā)生要驅(qū)逐季氏的事,那臣敢保證,誰想驅(qū)逐季氏誰倒霉!
叔氏、孟氏敢驅(qū)逐季氏,一定反被驅(qū)逐!甚至魯侯敢下令驅(qū)逐季氏,那最后被驅(qū)逐的一定是魯侯自己!”
然后,樂祁將季氏家族在魯國的權(quán)勢地位作了詳細介紹,最終讓宋元公打消了悔婚的念頭。
就這樣,叔孫婼順利將季孫意如的新娘給迎到了魯國,讓季孫意如完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