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頂尖外交家子貢(1)
魯哀公難得當(dāng)一回主持人,主持的是慶功宴。
君臣同賀,尤其是季孫肥,洋洋得意。
得意中的季孫肥沒忘記正是冉求給季氏家族帶來了莫大的榮耀,于是向魯哀公請求給予冉求封賞。
冉求既是季氏家宰,又是武城邑守,此次大敗齊軍,居功甚偉,提拔為大夫,給一塊封邑,應(yīng)該不成話下。
季孫肥向魯哀公把意思一表,魯哀公心道,寡人手頭又沒有土地,你季氏舍得拿出土地封賞給子有,那是你季氏的事,寡人何樂而不為?
魯哀公欣然表示同意,正欲宣旨,冉求卻婉據(jù)道:“主公,此番敗齊,臣雖有那么一點點功勞,但主要還是靠主公下決心奮起抵抗以及將士們舍命。
如今,齊師雖退,但定然會來報復(fù),臣勸主公早作打算。若不消除齊患,臣怎敢安心接受主公封賞?”
魯哀公大為感動,正不愧為孔夫子得意弟子,有本事,且懂道理,講禮儀,有眼光。
這樣的人才,只可惜被季氏所用。
唉,如果孔夫子在魯國,那多好。
對了,聽說孔夫子現(xiàn)在衛(wèi)國,不知他的近況如何了?
魯哀公正想問冉求,但心念一動,硬生生將話憋進。這個時候,寡人提及孔夫子,恐怕季氏要多心吧?
季孫肥正得意著,這次于曲阜郊外的齊魯稷曲之戰(zhàn),季家軍以及季氏家族出盡了風(fēng)頭?,F(xiàn)在聽冉求提到齊國報復(fù)之事,猛的一驚:是啊,如果齊國向魯國報復(fù),那怎么辦?
要知道,這次齊國吃了大虧,主要的是吃在冉求改革了兵器、靈活運用超長戟矛,且棄用老弱病殘兵士,只挑精兵強將,再是主帥身先士卒,一鼓作氣擊潰敵軍。
一旦齊軍同樣配備超長戟矛,且同樣增強步卒的攻擊性,憑齊國的國力,三個魯國都吃不消!
齊國一旦降伏了魯國,季氏的下場定然是最慘的,反倒是叔氏、孟氏趁勢而起,取代季氏地位!
那怎么辦?
一切,唯眼前的季氏功臣冉求可解。
一念及此,季孫肥親自向冉求斟了一杯酒,對魯哀公道:“主公勿憂,有良臣如子有,何懼齊師再犯?子有,你說是也不是?”
冉求苦笑著,將季孫肥敬的酒一飲而盡,對魯哀公道:“主公,魯弱而齊強,若要抗齊,絕非憑臣一人之力可濟,主公還需攬材而用,人盡其材。”
魯哀公看看季孫肥,微微點頭,正想說話,季孫肥倒急道:“子有啊子有,主公面前,你何必吞吞吐吐,若有賢才,推薦即可?!?p> 冉求暗暗心喜,嘴上卻道:“夫子,此言差矣。想我魯國,遍地賢才,只要主公肯用,又何需推薦?
夫子可知,臣之所以敢率軍出征,底氣何在?”
季孫肥接口道:“是啊,原先總以為子有乃一介書生,精通詩書,善于理財,長于治政,未曾想子有極富帥才。不知子有之軍事韜略,學(xué)于何處?”
冉求裝作吃驚,對季孫肥道:“臣在軍事上這點微末之術(shù),哪敢言韜略、帥才?老師孔夫子,無所不通,臣這點微末治軍之術(shù),自然得孔夫子所授。
夫子曾言,‘射箭不中靶者,非賢人也’。夫子教授弟子,既強調(diào)君子應(yīng)文武兼?zhèn)?,又強調(diào)國事亦文武兼?zhèn)洹?p> 想當(dāng)年,夫子隨先君赴齊夾谷盟會,就強調(diào)文事必有武備,武事必有文備,最終為國家取得重大利益。
夫子本人,更精通射術(shù)。想當(dāng)年,夫子表演射箭,圍觀者如云,皆為夫子之精妙箭術(shù)所折服。
夫子門下,如子路、子正等,皆勇冠三軍,為將能殺敵,為帥能領(lǐng)兵,非臣可比擬也。
如今齊魯交惡,此次郊之役,齊人含恨而退,定然不甘,必來報復(fù)。臣勸主公,應(yīng)多管齊下,早作應(yīng)對?!?p> 季孫肥聽得目瞪口呆,孔夫子,不就是一酸儒嗎?怎么在冉求嘴里,成了英武將軍?
但轉(zhuǎn)念一想,冉求看上去不也是文質(zhì)彬彬樣?到了戰(zhàn)場,不是一樣成了殺神?
孔子,也許確實就真的有那么厲害!
至少,孔子門下,據(jù)說有弟子數(shù)以千計,其中仲由、公良孺等人確實是勇武之士。
而且,最近幾年來,魯國碰到不少大事要事,貌似均靠孔門弟子得以順利解決:
公元前488年,吳國太宰伯嚭欲召季孫肥赴吳,季孫肥不敢去??鬃訉W(xué)生端木賜出面,為國出使吳國,圓滿解決了問題。
公元前487年,吳軍偷襲魯國,最終無功而返。那一戰(zhàn),孔子學(xué)生有若參戰(zhàn)。
今年,即公元前484年,齊國來犯,稷曲之役,孔門高徒冉求帥左師取得大勝!
季孫肥突然想起父親季孫斯去世前,曾叮囑必須要將孔夫子請回魯國,并委以國事。但當(dāng)時自己卻擔(dān)心這個擔(dān)心那個,違背了父親的遺命。
如今看來,孔夫子的確是一位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大賢,是一位經(jīng)天緯地的圣人。
這樣的人,自己居然讓他流落在國外???
太年輕了,自己實在是太年輕了。當(dāng)時自己一個沖動,就作出了違背父親遺命的決定。
沖動的懲罰,就是讓魯國白白損失了一大批賢才。
魯國,說穿了,是咱季氏的魯國啊。
那還要說什么?
快將孔子請回國來!
在魯國面臨重特大危機之際,何以解憂,唯有孔子!
季孫肥立即建議魯哀公召回孔子!
冉求大喜,魯哀公大喜,叔孫州仇大喜,仲孫何忌也大喜!
在魯國,季氏一家獨大,實在過分強大了,不管是誰,都希望有一支對抗季氏的力量。
現(xiàn)在看來,這支力量,應(yīng)該就是孔門!
魯國重大事項醞釀會議很快通過了重大決議,并且立即付諸實施:以魯哀公的名義,派出公室代表人士公子華、公子賓、公子林赴衛(wèi)國,誠邀孔子回魯國!
冉求大喜,他與端木賜所謀之事,已然成功了一大半!
何事?
是時候?qū)⒍四举n給搬到舞臺中央了。
那我們繼續(xù)將孔子晾一邊先,先將冉求與端木賜所謀之事給講完。
原來,孔子決定離開楚國后,大家再次選擇了衛(wèi)國為歇腳點,目標(biāo)當(dāng)然是回到魯國。
在魯國的冉求一直在聯(lián)系孔子,詳細向孔子匯報了魯國的相關(guān)情況,向孔子提出了時局不穩(wěn)、暫時觀望的建議,并請求孔子指派端木賜前來協(xié)助冉求,共同努力為孔子回魯國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于是,端木賜奉孔子之命,先行回到了魯國。在冉求的推薦下,成了叔氏家宰,并開始在魯國政壇上展露頭角。
端木賜的才干令魯國上下折服,但只有端木賜和冉求知道,兩人所謀者,是替孔子開創(chuàng)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年老力衰的孔老夫子能葉落歸根,在魯國安度晚年。
但令兩人沒料到的是,由于吳國強勢北上爭霸,而且選擇了過江淮入山東這條路,使魯國成了吳國北上的必爭諸侯。
再加上歷史上魯國與邾國、齊國之間的恩恩怨怨,使魯國在這段時間里,經(jīng)常面臨著外交危機,甚至軍事危機。
魯國吞并邾國,結(jié)果吳國出面教訓(xùn)魯國。好不容易擺平了吳國,結(jié)果齊國內(nèi)亂,又因季姬之事,再次遭致來自齊國的兵禍。
公元前484年春,齊軍入侵魯國的消息傳來,冉求與端木賜就詳細探討了接下來的計劃。
要讓孔子在魯國安度晚年,那就不能讓魯國處于危險之中!
兩人認為,魯國最大的麻煩,是齊國。歷史上也是齊國,眼下也是齊國,今后仍舊是齊國。
此時的山東大地,齊國一家獨大。原先的齊、魯、紀、邾、莒等稍強傳統(tǒng)諸侯,如今只剩下齊、魯兩強了,不,只剩下齊國一強了。
在山東大地,齊國一跺腳,魯國必須得發(fā)抖。
完全沒有了任何戰(zhàn)略制衡!
魯國,隨時處于被齊國所滅的境地。正如這一次,齊國居然為了一個女人,向魯國發(fā)動了進攻!
要保住魯國,那必須引進外部力量以牽制齊國!或者,由外部力量給齊國毀滅性的打擊,使齊國的國力一舉退化到如魯國的水平!
這可能嗎?
端木賜認為,這完全可能!
冉求也相信,憑端木賜的那根三寸不爛之舌,要做到削弱齊國、保全魯國,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于是,一位陰狠級別為五A+的超級外交家,橫空而出,在這個春秋末期的華夏大地上呼嘯而來,魯國、齊國、吳國、越國、晉國等五個國家被深深影響!
這,便是端木賜!春秋晚期最偉大的外交家!
沒有之一,只有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