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桐在努力過濾眼前的一幕幕畫面。要想保存最美好的記憶,那必須刪掉不愉快的印痕。但不知何因,自己在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地睡過去了。
等雨桐醒過來的時候,已是下午二點過了。雨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到自己身上蓋著一條毛毯,茶幾上有一張字條,上面的字一看,
就明白了,那清秀的筆跡是小顧留的:
“林老師:您好。我已從美國回來了。剛看你睡著了,沒敢吵醒你,故留條告訴你一下,明天去所里詳細匯報。
蓉蓉平安健康,請放心。
從美國帶回的小禮物放在茶幾旁,請笑納。祝好!
小顧即日上
雨桐打開了茶幾旁的紙盒子,里面是一套晨煉的運動衣褲,兩盒美國正宗鷹牌西洋參,笑了。這個學生太了解她了,幾乎是一個翻版。小顧越來越像自己了,大家都這樣說。由此看來,她與顧惠欣的關(guān)系已超越了一般師生關(guān)系,像是“超級閨蜜”,或是“莫逆閨蜜”。幾乎無話不淡,無心不交。小顧已把林老師當做了心靈導師和行為楷模。她覺得林老師人格完美,心靈純潔,待人親切,處事圓融。無論是社區(qū)老人、里弄大叔、街坊四鄰青年小孩都很尊重她,喜歡稱她林醫(yī)生或林老師。她待人也客客氣氣,和和藹藹;家里人也非常敬重她。她的病患更是敬愛她,尊重她。應(yīng)該說林老師稱得上是好人或是完人。但是。有一點小顧不了解為什么林老師選擇獨身,難道是“性格缺損”,或者是“感情傷痕”、“情感波折”,但看上去林老師很達觀,也很直爽。與小顧談人生,談社會,談韓劇,似乎通情達理,世事練達,看不出有什么損傷和破綻。小顧與老師相識三年多了,從林家?guī)讉€姐妹和林友蘭的相處中,誰也沒有談到過林雨桐過去似乎有什么感情損傷,更沒有什么性格缺陷;否則,她這么能替別人看病呢?正是基于這個好奇心,當林雨桐把房門的另一把鑰匙遞給小顧時,讓她可以隨時進出,以示絕對信任時,小顧高高興興地接受了。但兩三年過去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可以窺探到林老師的內(nèi)心世界。
可是,班上有一個聽過林老師課的女同學說,“林老師不是感情上絕對受過重創(chuàng)或遭遇挫折的人,那她就是‘石女’了”,或者是“圣徒?!钡珶o論別人如何議論林老師,但她仍然堅信林老師是自己學習的楷模。因為不管什么人,哪怕是圣人,在這個多舌和毒舌世界,總會被人議論。不被人議論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誕生。
林雨桐下了沙發(fā),折疊好毛毯,準備去盥洗室。抬頭看到了客廳東墻上掛著一幅日本浮世繪畫。畫中是一位日本歌舞伎女正在觀賞滿開的櫻花。這是黃玉葵夫婦贈送給雨桐媽媽的結(jié)婚禮物,現(xiàn)在成了媽媽留給雨桐的遺物了。雨桐猛然想起下周四,是媽媽和玉葵媽媽的冥誕日。自己應(yīng)該去港匯大廈底樓,買一些云南昆明運過來的干花,時間耐久,且鮮艷不褪色。而且,長輩懷恩室里的干花時間也已很長了,應(yīng)該替換了。
林家的長輩懷恩室是文革后設(shè)立的。原來是林雨桐的臥室。吳媽、金媽、以及林家姐妹都住過。姐妹們上山下鄉(xiāng)以后,改為長輩懷恩室。懷恩室的東墻上,掛著林升泰夫婦的畫像。下面一小壁櫥,里面放著一些儒家經(jīng)典和精裝版圣經(jīng)。西墻上掛著黃玉葵夫婦、雅萍、姚芳等人的畫像。下面一個案幾,里面有內(nèi)壁爐。案幾上,有一個歐式銀制的精美相框,里面有林友蘭臨摹父親林正南書寫的家訓“清風侔古,廉白當世”,還有一個歐式的高腳印花的玻璃精瓶。文革前,客廳里有林正南書寫的橫匾,但抄家時,被砸爛了。紀念室建立后,林友蘭把家訓寫了上去。林友蘭堅持寫家訓,認為與基督精神不相違背。是為了讓大家汲取先輩的精神,也是傳承老屋的奉獻。故老屋動遷,林友蘭感到承重。主要是怕老屋動遷以后,家風的傳承也會化整為零,逐漸消失了。
墻上的畫像是文革時期,林友蘭閑暇時斷斷續(xù)續(xù)憑記憶和一些舊照片畫的,當初并沒有把他(她)們當作偶像來供奉,而僅僅只是作為肖像畫創(chuàng)作來畫的。因為親人的像不是平面的單純的臉相,更重要的是一種家族的氣質(zhì)、內(nèi)斂和意蘊孕育其間,需要揣摩和領(lǐng)會。所以,林友蘭當初是很認真創(chuàng)作的。但是文革期間,作畫以后,只能收藏,自己偷偷瞻仰。文革以后,林友蘭感到,自己應(yīng)該有責任傳承家風,現(xiàn)在有許多人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當下,迷失了方向,甚至忘記自己的祖先。道德倫理下滑,社會矛盾突出;自己更有傳承家訓和老屋精神,教化子女的責任。設(shè)立長輩懷恩室,是為了讓子孫后代要牢記長輩們的恩德,傳承長輩們的遺風,謹遵祖訓,保持家風,重視倫理,教化子孫,世世代代,發(fā)揚傳統(tǒng)。
但有人到過林友蘭家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原始基督教義,是提倡崇拜主耶穌的,林老師設(shè)立懷恩室是否與基督精神有違。但作為圣公會信徒的林友蘭不以為然。林友蘭認為,新教倫理,是主張尊敬自己的祖先和長輩,愛戴家人和善待子女,教化子女遵守社會公德。故新教倫理與原始基督教義不相違背,因為基督思想是使讓天下人,都能得到關(guān)愛和幸福,而不是不要祖先和長輩。同時,當下,有基督背景的家庭,有責任教化好子女,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倘若人人如此,全社會才能轉(zhuǎn)化風氣;而不是自己現(xiàn)在家庭只有自己一人信教,而讓家人淡化家訓、祖風及老屋精神。
林友蘭的認識,得到了教內(nèi)人的肯定。也得到了林雨桐的支持。而使林雨桐永不忘懷的、也是最終促使她回歸林家的是林家人的知恩、感恩的祖風。因為陳雨桐改成林雨桐后,林友蘭就對林家人說,“既然雨桐成為林家的一份子,那么,她的母親也是我們的親人。”每當幾位長輩的忌日、或是冥誕日,林友蘭都要進去作禱告,而其他人則會進去鞠躬,以表敬意。而林雨桐則自然負責干花供養(yǎng)。而且。每當她看到自己母親的畫像時,油然會產(chǎn)生一種敬仰和感動,雖然自己從沒有見過母親,但是,仿佛母親一直在自己的身邊,給自己一種無形的力量。特別是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渾身有一種熱浪和氣場。
林雨桐匆匆盥洗后,沒吃東西就搭上電車,徑直去商廈了。
乃越
此段不計入字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