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當留守兒童時,經(jīng)常會跑到大姑家混吃混喝,甚至在大姑家留宿。大姑家離祖父的屋子有五六里山路,途經(jīng)窄窄的田埂和成片的稻田。我一路跑著就去了。
大姑和父親是同母異父。大姑的父親是祖父的二哥。大姑的父親因病去世后,大姑的母親就在長輩的安排下轉(zhuǎn)嫁給當時還未娶妻的爺爺,爺爺當時應該是不愿意但也沒有用。很快爸爸出生了,唯一的男丁的出現(xiàn)給家族帶來了希望。全家人都非常疼愛爸爸,爺爺雖說心里高興,但流露出來的仍是嚴厲。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爺爺忙于生計,奶奶忙于生活,爸爸就是在大姑的背上長大的。所以爸爸和大姑感情很深。大姑后來嫁給了爸爸讀私塾的好友,等到姐弟在見面時,談話的對象成了大姑父,大姑只是進來出去的忙,只是嘴角上始終掛著笑容。
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在湖南南部的山村里,大姑父家也算是書香門第。爺爺為大姑覓得一段好姻緣,爺爺雖然脾氣很差,自己親生的幾個女兒沒少挨打,可從來不動大姑一指頭。大姑長的身材高挑,濃眉大眼,性格溫和,與成婚的大姑父成為鮮明的對比,大姑父身材瘦小,小鼻子小眼睛的長相,只是文質(zhì)彬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感覺,性格溫和。正因為大姑大姑父跟爸爸這種特殊的情分,他們對我很好,甚至超過自己的孩子。大姑生育了三子一女。大表哥大我十幾歲,為人熱情爽朗,有一手好的泥瓦匠手藝,愛說愛笑,不知為啥,結婚后始終沒有孩子,最后老婆跟人跑了,成了大姑心頭的隱痛。二表哥也是大我好幾歲,找了個媳婦結婚,生了幾個女孩,最后生了一個兒子。大姑父做主把二女兒過繼給大表哥當女兒,為大表哥養(yǎng)老送終。表姐沒有上過學,人長得很象大姑父,從眉眼到身材,但人很靦腆,一說話就臉紅,后來嫁了一個退伍軍人,隨丈夫的工作安置去了襄樊,生活應該是美滿幸福的。最小的表弟是大姑和大姑父老來得子,性格似乎更靦腆,很少說話,也不喜歡讀書,我回老家到大姑家做客,叫半天才出來,轉(zhuǎn)轉(zhuǎn)又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整天懵懵的。后來大姑父去世,大姑在家本來就不愛說話,就更沒有話語權了。二表哥就在家當家做主了,二表嫂為人也是熱情,但還是向著自己的幾個孩子。沒過兩年大姑也去世了,小表弟好像也長大了,外出打工養(yǎng)活自己,后來找了個有孩子的寡婦入贅了,好像也不會生孩子,不知道老了會怎樣。
大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那個小山村。先是在爺爺家干力所能及的事,后來帶弟弟妹妹,出嫁后仍是把丈夫孩子放在第一位,爸爸曾經(jīng)多次邀請大姑到我們家來,始終沒有成行,家里的茶樹,圈里的豬,欄里的雞,塘里的鴨等等都是大姑心中的大事,再加上她的孩子。大姑是舊時代婦女的縮影,只有付出,忘我的付出,從來沒有考慮自己一絲一毫,來無聲去無影。
我沒有什么抱怨的,這就是年代的烙印。我的大姑,靈英大姑,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年從子,幾千年婦女地位和生活的縮影。
作家M6oAsP
不能忘卻的記憶,生活仍然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