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一村一品興農(nóng)家

第二十二章 紅紅火火過正月

一村一品興農(nóng)家 焱然 3221 2015-05-07 23:49:05

    初二這天晚上是要送年的,也要把家里的供桌撤掉,都說年越早送越好,所以吃完晚飯,剛一下黑影,赫實就出去放了鞭炮把年獸趕走了。同時,一家人在供桌前燒了紙,給赫重瑞磕了頭就把供桌撤下了,撤下的吃食一人分了些,當(dāng)即吃掉保佑不生病。

  之后,又準(zhǔn)備了明日回娘家需要備的禮品,張氏給每家都準(zhǔn)備了沙參蜜糖和下午時赫儒依與文靜研究的糕點,再把年前存著的酒帶著就成了。

  初三一大早,赫良駕著馬車,載著赫儒依一家就向鎮(zhèn)里去了。這里的習(xí)俗是出嫁的女兒初三回娘家,回的越早越好,住一晚上后,初四再回自己家。

  到了張秀才家,赫儒依的三個舅舅和家人都已經(jīng)到了,見她家的牛車來了,所有人都出來迎接,赫儒依和小二趕快跟著張氏下車給大伙兒拜年。待進(jìn)了屋,赫儒依和小二又恭恭敬敬地給幾位長輩行了禮,并且從長輩那里拿到了壓歲錢,而張氏也發(fā)出去不少新年紅包。

  赫儒依雖然總跟著張氏來鎮(zhèn)里,可還是第一次見到所有親戚這么齊整地聚在一起,受到歡樂氛圍的影響,她也高興起來。

  在張秀才家住了一宿后,初四早上,吃過午飯,帶著徐氏給準(zhǔn)備的東西,一行人趕在天黑前回到了鳳棲村。

  初五的時候是不宜出門的,因為“五”與“福”同音,出門就是“破福”,所以這天大家都要老老實實地在家呆著,連大門都不出。

  大年初六是“送水日”。過年這幾天是不宜動針線和浣洗衣物的,而初六這天,就打破了這些禁忌,要把過年這幾天的臟衣服都拿出來洗干凈。

  初七是“人日”,是人的節(jié)日,是古代對于人權(quán)的尊重,也只有這天下人才是人,當(dāng)然,這在赫家是不存在的,因為赫家人從未有不尊重買來的這兩家人的情況。但是,張氏還是大方的賞了他們沒人十文錢,算是給他們過節(jié)。而初七這天,還是管小孩兒的日子。如果這天天氣晴朗,那就要吃面條,將小孩的福氣綁上。如果是陰天,就不能吃面條。好在這天天公作美,太陽暖的連房上的雪都開始融化了,所以張氏特意吩咐了做了全蛋的無水面條,讓大家飽飽的吃了一頓。

  初八是祭谷的日子,雖然今年赫家已經(jīng)不打算再種糧,可是生活總離不開糧食,所以在看到天氣晴朗后,大家都十分高興,張氏讓赫良趕快下地窖拿了各色谷子出來,奉案跪拜,祈求這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

  其實,初一到初八這些天在這里都有著說道,所謂“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說的就是這大年初一到初八每天代表的日子,如果這天天朗氣清,那么所代表的動物在這一年里都會健康,如果陰天,則否。索性這年初一到初八都十分晴朗,讓人覺得這一年必定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

  初九這天,則是“天日”,是天神的節(jié)日,這天所有人都要和和氣氣,不能生氣,更不能與人發(fā)生口角,以示對天神的尊重。

  初十是“石日”,要“石不動”,家里有磨盤等石制品的,是不能動的,因為石頭與農(nóng)事相關(guān),據(jù)說動了石頭這一年田里的石頭就會變多,影響耕作。這天中午還要吃餅,吃了餅后,一年的農(nóng)事都會順?biāo)臁_@倒是給了赫儒依一個吃的理由,大早上起來就興奮地與文靜一起研究餅的做法。千層餅、手抓餅、雞蛋灌餅、盤絲餅、土豆餅,一張一張地從鍋里烙了出來,吃得大家直呼過癮。

  正月十一開始準(zhǔn)備過元宵節(jié)的東西。赫良、赫實和文遠(yuǎn)開始找木頭削木條,用作燈籠的材料。因為十五需要的燈多,而削木條又是個手藝活,所以三個男人足足削了一整天。

  正月十二、十三、十四,大家繼續(xù)忙著做燈籠。赫良他們把木條或用鐵絲、或用布條連接,做成各式的小燈籠。赫實手巧,還用薄薄的樺木糅制了圓形的小燈籠,看起來就小巧可愛。赫儒依和小二也不閑著,拉著張氏一起畫燈籠,把人手拿著的、路燈放著的、墳地送的都畫上了不同種類的圖案,只待十五這天用了。

  眨眼就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節(jié)了。這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過了十五大地就開始回暖了。正月十五這天村里面鬧鬧騰騰的,是在扭秧歌,張氏特許文遠(yuǎn)帶著文靜和小二去瞧熱鬧,赫儒依不去,就和大家在家里準(zhǔn)備十五吃的東西。

  現(xiàn)在這個時代還不叫元宵節(jié),只稱“上元”,大概因為地處北方,沒有糯米、江米的關(guān)系,所以老百姓是很難吃到糯米粉做的東西的。正月十五大家就包糖三角吃,里面混著花生、芝麻和豆沙等東西,因為普通人家也只吃玉米面,所以這糖三角看起來據(jù)說有些像時下流通的金元寶,所以今天的糖三角也叫“元寶”,吃了會很有福氣。赫家倒是因著赫儒依的要求買了糯米粉,但是習(xí)俗如此,赫家人也只能包著這傳統(tǒng)的糖元寶。

  倒是林娘說,她家原本是在南方,那里主要種水稻,粘稻子種出來的就是糯米,正月十五大家都會用糯米包湯團(tuán)子,里面也是塞著這些吃的。赫儒依一聽,馬上就下坡驢,也吵著要包這湯團(tuán)子。張氏知道赫儒依在吃的上花樣多得很,所以也就笑笑同意了。

  赫儒依一聽張氏同意,趕快去拿了糯米粉出來,由林娘教著大家包,赫儒依也有模有樣地學(xué)著,待明白這就是后來的湯圓后,赫儒依還做了摻了玉米粉的金絲湯圓、滾了芝麻的金沙湯圓等。做的時候有煮的,有蒸的,有炸的,更是引出了大家的饞蟲,連糖元寶都是象征著吃了一個,都搶著吃這新式的湯團(tuán)子了。

  正月十五也是要祭祀的,還要送燈。估摸著天快黑了,大家就在家里早早的把晚飯吃了,張氏依舊帶著三個男人和兩個孩子上山“送燈”。送燈講究越晚越好,因為燈要晚了才好看,送的早了,天還沒黑就燃盡了,是對已故者的不尊重,所以大家都趕著這個時間上山送燈。

  因為過年的時候赫良他們把山上的雪道開了,這次上山就沒那么費時了,大家?guī)е鵁艋\和冥紙沒用上兩刻鐘就到了墳地。到了之后給赫重瑞的墳前也擺了一串燈,遙指著家的方向,然后赫良點燃了鞭炮,大家磕了頭,就恭請赫重瑞回家過年了。

  赫家送燈送的晚一些,所以下山的時候山上已經(jīng)開滿了星星點點的燈光。

  待走到山下,好些人家已經(jīng)開始“放燈”了,有的家是用草木灰拌著燈油當(dāng)路燈,有的家是用早先就備下的松油做燈,這樣的燈都是會燃?xì)庑苄艿幕?,照的整個村里都十分明亮,大人、孩子都在街上笑著、鬧著,這農(nóng)村的夜晚也終于喧鬧了起來。

  張氏一行回到家里,就把前幾日備著的燈籠取了出來,赫儒依心細(xì),還在燈籠上都提了謎語,在放出去后,大家就拎著自己的燈籠,開始挨個兒雪窩走,猜著上面的燈謎。雖然赫良兩家人都是大字不識的,但赫儒依每走到一個,就把燈籠上的謎題念出來,她出的謎題謎底都是與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赫良他們猜著倒也不費勁。

  赫家的等十步一個,一直放到很遠(yuǎn)。張氏也助興道,“每猜對一個燈謎賞兩個銅板”,所以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了起來。不知是哪個路過的人說了赫家的等好看,還帶燈謎,倒是引來了許多村里的人一起來看。

  這紅紅的小燈籠沒一會兒就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還有人也直接加入到猜謎的隊伍中來。張氏也不氣惱,村里人猜出來,她也會大大方方的兌現(xiàn)銅板,倒弄的村里人不好意思,猜出謎底后都悄悄告訴自己的孩子,讓他們?nèi)フf,再領(lǐng)銅板。

  張家的路燈一共做了二百個,所有人猜完后還是意猶未盡。赫儒依又說,自己家里的這九個人每個人的燈籠上也有燈謎,猜出來的,就把這燈籠送給誰。

  大家早就看赫儒依他們的燈籠漂亮了,糅制的燈籠骨架十分結(jié)實,上面的圖案也更加精美,燈籠的柄是用小葉紫檀磨的,燈籠下面還墜著黃色的流蘇,十分惹眼。

  這下子,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加入到這猜燈謎的環(huán)節(jié),猜出燈謎拿到燈籠的人簡直是讓所有人羨慕又嫉妒,待所有燈籠都有了主,大家的氣氛還是沒有冷淡下來。張氏就承諾,明年上元節(jié)的時候,還會辦更大的猜謎活動。這樣一來,整個村子的人都開始期待起明年的上元佳節(jié)了。沒過多久,周邊的好些村子,甚至是鎮(zhèn)上都知道了明年上元節(jié)赫家會有一場很熱鬧的燈會了。

  回家的路上,路邊的小燈籠還子燃著,天上卻下起了紛紛的雪花。正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看來今年的中秋,是不會有月光了,赫儒依想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