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置業(yè)
過幾日,李嬤嬤打聽到鹿兒巷有一處二進房屋出賣,售價100兩。
“這房子怎么那么貴,這個價都可以買一座三進房子了。”周嬤嬤在一旁問道。
李嬤嬤道:“你別聽到二進房子就覺得比不上三進的,這個房子它有個優(yōu)點,就是地方大,聽說有四畝地呢!若不是文府這回要跟趙府干,為了籌錢,也不會想到把這處閑置的房屋售賣?!?p> “如果是四畝地,那倒也不貴?!敝軏邒叩馈?p> 十一娘卻不管貴不貴,她剛聽李嬤嬤說時,心里就癢癢的,自家酒館太小了,加上后面住人及倉庫,也才300多平米,按現在的計量標準,就半畝地左右,在這個時代來說,算是窄的了,李三保回來后,那批棗物要制作,需要場地,不可能把東西拉回府里弄吧,且就算不是為了這批棗物,她要干別的事也需要場地,比如說制墨啊,制染啊,造紙啊,制絲啊,不說她是從現代穿過來的,單就手上《齊民要術》里介紹的賺錢法,就夠她折騰的了,所以,擁有一個獨立的場所,對她來說非常必要。
她想了想,問周嬤嬤和李嬤嬤,如果她想把房屋買下來應該怎么做?周嬤嬤和李嬤嬤聽了此言,交換了下目光,然后周嬤嬤謹慎地道:“小姐若想買房子,可能還是要先跟太夫人商量下吧——”
“為什么?”因為她是未成年人?那可不可以買了放別人名下?
“這個,”周嬤嬤斟酌道:“本朝,私置家產是違法的,一經被人告發(fā),是要徒刑的,小姐萬萬不可瞞著長輩私置家產?!?p> ???十一娘愣了下,原來是這樣,雖然許府氣氛總體不錯,但是有林姨娘這個人在,還是太危險了,那要不去跟祖母說聲再來買?
“其實,”看出十一娘的糾結,李嬤嬤道:“小姐若要置產,跟太夫人稟報一聲應該不怕,老奴進府那么多年,覺得太夫人雖然外表嚴肅,但其實還是很公正的,私吞孫女財產的事,太夫人肯定不會做?!?p> “不只太夫人,府上的大老爺、二老爺在人品方面也很端正的,且說二老爺,在外人看來,咱們二老爺行事好像有點不太靠譜,但二老爺是個非常重情義的人,二房的主母和姨娘,個個都本本分分,不只相安無事,且感情都不錯,二房的庶子女們也友悌有加,所以,小姐如果要置房產,最好是在太夫人面前過個明路。”周嬤嬤補充道。
聽得自己兩個嬤嬤都這么說,十一娘第二天就去跟太夫人稟報這件事,并咨詢她的看法,不過她買房用的借口是想擴大酒館的倉庫。
沒想到許太夫人聽到十一娘的話后非常高興,她對一旁站著的于嬤嬤道:“看看,看看,于興家的,你看我的孫女長得像我,小小年紀就有這么多的想法!”
十一娘一頭霧水地看著許太夫人,許太夫人在聽到這件事時,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驚訝嗎?畢竟自己今年只有7歲。
怎么高興的成分多過驚訝?
于嬤嬤笑道:“果然是有怎樣的祖母就有怎樣的孫兒,當年老太太您也是十歲不到就撐起娘家的家業(yè),養(yǎng)活了兩個弟弟,現在嫁到許府,又操持了那么大的一份家業(yè)——”
“但凡有父母庇護的孩兒,哪個需要這么勞神的!”說完,許太夫人把十一娘招到面前,握住她的手道:“好孩子,你這樣做的對,祖母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別的話就不多說了,你要記得,你跟別人不同,祖母年紀大了,還能看顧你幾年,再親密的親人,都不如自己的雙手可靠,趁著祖母還在,你想做什么,盡管去做,闖禍了還有祖母呢!”
“祖母——”聽到這些話,十一娘要說不感動肯定是假的,只見她哽噎著撲到許太夫人的懷里,半天說不出話來。
許太夫人拍著她的背,憐愛地道:“明天祖母就叫許管家去給你辦這件事,到時把房子記到你名下,等你出嫁了,這些就都記進你的嫁妝里去!”
十一娘帶著鼻音的聲音從許太夫人懷里傳來:“那,如果我賺錢了,也給公中交一份吧!”
許太夫人大笑道:“喲,這還沒開始賺錢,就想著養(yǎng)家了?!?p> 于嬤嬤站在一邊高興地道:“還是十一娘有孝心,也是老夫人您的福報?。 ?p> 許太夫人扶起她的身子,笑道:“那我就等著十一娘的孝心了!”
許管家很快就將這件事情辦妥,十一娘曾叫周嬤嬤拿錢給許管家,沒想到許太夫人已經給了錢,說是用酒館這一年的收益來付的。
不過,因為李三保還未回來,十一娘手上沒有合適的勞動力,還是另拿了二十兩銀子給許管家,幫忙把房子修整一下及添置點必要的家具。
一切都弄完后,十一娘帶著兩個嬤嬤去那個房子看了一次,房子不多,只有二十多間,其中正房只有十間,但空曠地方大,以后就是拿來另建房子,或是做曬場都可以,因此十一娘很滿意。
買完房子,下一步是買人。
在許管家的幫忙掌眼下,十一娘買下了順子和祥子兩兄弟。
順子是哥哥,今年16歲,祥子是弟弟,今年14歲。
他們兩個的娘早就過世,本是跟父親相依為命,沒想到去年父親生病,為了請醫(yī)買藥,賣了家中的兩畝田還不夠,順子只好自賣自身,跟村里的人牙子黃婆賒了六兩銀,結果這筆錢只夠買十天的藥,最后還是沒救回他們老爹的命。為了給父親湊喪葬費,祥子跟著哥哥一起,也把自己賣了。
不過,這兩兄弟雖然是年富力強,可是還在孝期,因為怕晦氣,所以一直沒主家愿意買,十一娘倒是挺佩服這兩兄弟的孝義,于是不顧許管家和兩個嬤嬤的勸阻,堅決把他們兩個買了下來,準備讓他們在鹿兒巷那里看房子。
黃婆子看到這兩兄弟終于出手了,不知多高興,本應是19兩的賣身銀,她自動打了個折扣,18兩就賣了,圖個口彩。
本來她是看這兩兄弟正值壯年,才愿意買的,本以為可以賣個好價錢,結果沒想到砸在手里,幾個月了都沒人買,就是有人看中了,一聽說這兩人還在孝期,就馬上打消主意,而這兩人又耿得要死,每次叫他們不要跟客人說剛死了爹,結果下一波主家來時,那順子還是主動說了,真真氣死個人,現在好了,終于把他們出手了,黃婆高興都來不及,就怕十一娘一行人反悔,馬上就要求去官府做了登記。
交易完后,十一娘也給這兩兄弟改了名,原來順子就改成吉順,祥子就改成吉祥,這兩兄弟也是實在人,馬上就給她實打實地瞌了個響頭,差點沒把十一娘嚇著。
因為這兩兄弟身上有孝,十一娘不敢把他們帶進許府,就讓他們住到鹿兒巷的房子去,先看著房子,并留了點錢給他們買米面及生活用品,然后十一娘就當起甩手掌柜,把他們扔給李嬤嬤去管了。
上元縣的這個中秋,因為城西趙府的提議,而變得熱鬧起來,最后,縣城有近20戶人家參與了這個合伙生意,雖然許太夫人反對自家摻和進去,但許伯顏心心念念想賺大錢,最后,在有心人的牽線下,瞞著母親,跟李府借了三萬兩投了進去。
此時的人們,誰都以為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但老話說得好,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風險,此時的上元縣,誰都沒想到,這筆生意最后讓所有參與的商家血本無歸不說,還害得部分家族傾家蕩產,此為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