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祝琴說

第三十一章 證自身道

祝琴說 逗跌 2139 2019-05-13 15:00:00

  “別離已銘記于心!”

  “希望你是發(fā)之于心,我并非巫士,也懶得揣摩你的小心思。我無風山的弟子,向來是百族翹楚。即便你只想做個俠士,也不可言行無狀,俠之一字并非自吹自擂,還需他人評斷。起來吧,你師父閉關日久,無人管束你,實在頑劣得不成樣子!你既然稱我一聲二師父,我自是不能視而不見。且記下今日的教訓,他日行走江湖,希望能理解我的苦心吧。想不通也無妨,只是,莫要污了我無風一門的聲名才好……”

  宗默趕緊起身向前跌跌撞撞而去,人家的話都說到這份兒上,自己還窩在這兒偷聽,那才是無禮。他邊走邊道:“這本是小老兒與別離之間的一場賭斗,聽了仙子訓導,頓有所悟,世界有別,原來差的不只是實力,還有心境啊。”說著,宗默來至近前,向三位躬身行禮。“魔族宗默拜見各位,剛聽仙子一席話,感觸頗深。宗默汗顏,枉活百年!”

  不料,那女子竟展顏而笑,躬身還了一禮,立于別離身后的兩個中年男子怔了一下,也隨之陪笑還禮。

  “宗默實在慚愧……”他本想承認自己確實在偷聽,人家知道是一回事,自己卻不能裝糊涂。

  “是云虹慚愧,弟子無禮在先,只能當面教誨,讓前輩見笑了?!痹坪鐐壬?,向身后展手道:“宗前輩,先行!”

  云虹邊走邊道:“師父離去前曾有交待,若有魔人來無風山,必是宗前輩親自到訪。既然來了,當在山上小住幾日,也好讓我等略盡地主之誼?!?p>  “……”宗默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前時聽說那任心夢中自盡了,這離去之說也及含糊了些。

  “前輩若有疑惑,直言無妨?!?p>  “任心前輩,呃……”宗默遲疑道:“去了何處?”

  “師父去時曾提及天地力量漸弱本非常事,這也算是上古神圣所謂的大道不死之說。道存,則必存生途。此言在百族之中口口相傳,卻少有人去踐行感悟之道?!?p>  那,究竟是活著還是死了?宗默心中焦急,這云虹就不會說句人話嗎?他真想對她說自己只是個商人,不懂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可是他一轉念,那又何必?何不將這些記下來,也許公子聽了會有所得。

  考驗記憶,宗默是不弱于修行者的,只要對方別動不動就丟個魂印就成。況且,以他的凡人之身,若真丟來一魂印,怕是眨眼的功夫就得昏死過去,能不能醒來就難說了。

  修行者可修身、可修心性、可修血脈、還能修魂,再詳細點兒他也不太清楚。他的凡人之魂太過弱小,無法與修行者相比,有時候他會設想,若這些修行者去經商,豈不是沒了宗氏的活路。也許,這正是這個域界中分出三個世界的原因。

  三個世界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比如圣人就模糊了所有界限,圣人之言,適用于每個世界來感悟。只不過,圣人有圣人的心思,他們講給凡人的道理,總是淺顯易懂,說給仙聽的言論總是玄而又玄。因為圣人以言立世,所以又有言圣之稱,三個世界的人都能聽懂圣人言,同樣,圣人也不拘泥于自身實力、修為、出身等等,有了三個世界,自然也有了凡圣、人間圣、神圣,甚至仙圣的區(qū)別。可無論是什么圣,他們高深莫測一番之后,都要在意自身言行能否惠及眾生。

  在人間,最有影響力的圣人當屬人族圣人,人族是圣人起源之地,所以,無論凡人還是神境都統(tǒng)稱為人圣。而云虹所言的上古神圣,指的是神王境的圣人,并不特指其所屬宗族。

  “呵呵——”宗默顧左右而言他:“感悟嘛,老朽也曾感悟過,就是想著想著就忘了身在何地,圣人言中叫忘我之境,而老朽卻覺得,其實那就是發(fā)呆?!?p>  云虹搖頭道:“在圣地諸山修行的弟子,首先要過的一關便是前輩所言的發(fā)呆。實際上那與發(fā)呆又有所不同,發(fā)呆為神無識。而入悟境則是神有識,修行者之中將這種狀態(tài)稱作無境。只有從無境自由出入,才能隨心所欲的通過九門來領悟紙境的玄妙。”

  宗默詫異道:“聽二師父這么說,老朽也能踏入修行之門?”

  “人人都可踏入修行之門,修行路各種各樣,就如同一扇扇關閉的門,個人能打開哪一扇,全憑各人悟性和機緣。只有兩者結合,方有所得。若是前輩進入無境后無法控制自身神念,只要一思索便從無境中退出,便無法有所得。不過,以前輩一生從事俗務的資歷,只要精力集中,不出三五載便能跨過那扇門,進入紙境?!?p>  宗默眨了眨眼,嘆了口氣,道:“老朽大概明白了,修行便是有所得。感悟便是想要得到,機緣決定了能否得到。如此一來,機緣實在不公平?!?p>  “悟是領悟,領悟力的高低也決定了能否得到?!?p>  宗默嘆道:“這么說,修行之門離我太遠了。云虹仙子自然知道,我宗氏本是行商大族,族人從出生后便注定是奔走的勞碌命,終日為瑣事纏身,哪有時間去領悟什么道法?”其實,他心中很是莫名,既然是領悟力高低決定了那機緣,那么領悟本身便是一種機緣,天地還是不公平的。

  “有舍方有所得,修行者舍棄了人間的一切,方可證得自身道?!?p>  自身道?宗默很詫異,在魔地,能證得自身道的,除了王上,怕也不超過十位。再看看他自己,用老父的話說,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形狀奇怪的骨頭,連反骨都沒有。再說,證自身道那些位,哪位不是年紀輕輕?

  拖著一雙老寒腿,便是回到故土,也只能在玄魔城里貓著,即便如此,也常常疼得夜不成眠。如此一副如朽木般的身子骨兒,讓人說成是能證自身道,這不是沒事逗咳嗽嗎?他若信了,可真就成老糊涂了。

  想至此處,宗默自嘲道:“宗默已老邁不堪,就算能修行,只怕還未入無境,就給自個兒埋了。”

  “前輩何需沮喪?這可不是修行者的心境啊。修行者當忘卻利害得失等塵世煩惱,甚至是時光之憂,只取一道。上古有一夢三載而成虛的傳說,可見,煩惱若善用也可入修行之門?!?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