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料得不錯,第二日果然又下了一場大雪。
徐承朗回家的行程只能再次推遲,好在博羅縣與歸善縣相鄰,時日又尚早,他便是推遲幾日回家,也不會太耽誤事。
沈昭卻還想著那套拳法的事。
自然不能讓徐承朗再打一次給她看,那也是沒意義的事。她想著最好還是派人去福建打聽一下具體情況。
不過如今年關將近,惠州府離福建又遠得很,風雪不止,現(xiàn)如今是沒法派人過去打聽情況。還是要等來年開春再說。
這幾日雖然是風雪未停,對沈昭卻沒有多大影響,她一直躲在小書房里謄抄棋譜。
直到天氣緩和些了,才打算出來走一走——她的墨快用完了,便想著去沈行書那里再拿幾塊好的。
剛穿過抄手游廊,還在西次間這邊,便聽到房里傳來各種暢快的笑聲。她猛地一愣,才想起先前松雪跟她提過,今日府中來了客。
她向一旁的析玉看去,析玉便立即在她耳邊回道:“是孟家的大少爺和六少爺?!?p> 沈昭不由得微微蹙了蹙眉,有外男在此,她倒不好再去書房。正準備轉(zhuǎn)身離開,卻被守門的小廝瞧見了。
是沈行書身邊的墨寶,“姑娘來了?可是又想來取紙筆,老爺早就備好了?!?p> 這些時日,沈昭謄錄棋譜,欲求上等紙筆之事,早就傳遍了府中上下。沈行書也早早地將東西備在書房,任她去取。
沈昭這才發(fā)現(xiàn),她父親是在正廳待客,她若是去書房,并無大礙。因此,她便由著析玉打著棉布簾子,跨門而入。
正廳里圍著矮幾坐了五個人,她父親為長,自是坐在上首。接下來才是幾位小輩。
左邊第一個是孟湛。他穿了月白色的夾棉直裰,頭發(fā)用玉簪綰了髻。
眉目依舊俊朗,只是精氣神卻不如之前般好,眼底隱隱有青黑之色,想必近些時日休息得并不妥當。
沈昭心里知曉緣由。
他帶著孟家頭一個出來開倉賑濟,使得那場流民之亂并未達到程黨想要的效果。程濂秋后算賬之時,斥責了孟正棣。
孟正棣便寄了書信,將他訓斥了一番。又令他去祠堂面壁思過一個月。孟老太君雖然心疼,可孟正棣的態(tài)度過于強硬,最終還讓他在祠堂里待了將近二十天。
出了祠堂后,也不曾出門。整日在家中復習經(jīng)義。不知是心里郁郁不得志,還是確實覺得春闈在即,需要好好復習經(jīng)義,以免馬前失蹄。
今日若不是孟濯來沈家拜訪,他興許也不會出門。
沈昭最初同孟湛商議賑濟災民一事時,并不完全指望他能做那領頭之人。所以后來他能應下來,還是讓她十分詫異的。
她原以為他們孟家是蛇鼠一窩,可現(xiàn)在看來又覺得未必如此。興許想求權勢的是孟正棣自己,而孟湛不過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
若是可以,她以后是不是該告誡孟湛一番。畢竟從當時救災一事看,他并非那等冷血無情之人……
沈昭這般想著,便側(cè)身朝他們行禮。幾位少年郎也不多言,只是拱手行禮。
除了孟濯。
他未去豫東學府之時,與沈昭也是極為要好的,常以兄妹相稱,也算得上青梅竹馬。因此拱手行禮之后,他又喊了聲“昭妹妹安好”。
沈昭抬頭粗略掃了他一眼,微笑應好。
孟濯坐在孟湛的身側(cè)。他比沈清遠還要小一歲,年方十四。生著圓臉,桃花眼,臉頰兩邊又帶了圓圓的酒窩,面容更顯稚氣。
頭上帶了時下學生最常帶的網(wǎng)巾,穿了石青色的夾棉直裰。本是青衫書生模樣,偏偏脖子上帶了項圈,掛著一把長生鎖。
聽說是孟五奶奶擔心他小時候養(yǎng)不活,特意去承恩寺請了這么一把鎖,是開了佛光的。不許他取下。因此比起尋常書生又添了幾分金貴。
同幾位見完禮,沈昭便領著析玉朝東次間的書房走去。正廳里又恢復了先前的熱鬧氣氛,沈昭聽到沈行書在考校孟家兩兄弟的學問。
她猛地記起那天晚上,無意間聽到的沈行書與沈余氏的談話。她已經(jīng)過十一歲的生辰,轉(zhuǎn)眼就是大姑娘了,該相看了。
沈余氏一直惦記著先前沈行書要將她送往京師的事,因此一直在留意惠州地界的少年郎,但是看來看去,卻總尋不到中意的。
沈行書卻提起孟湛來,“我倒覺得孟家的孟湛是難得一見的少年郎。配囡囡倒是可以。就是年紀瞧著大了點?!?p> 沈昭當時聽著,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就孟湛那心高氣傲的模樣,還有孟正棣那路人皆知的打算,能看上她才是怪事呢?
像孟湛那種快要及冠的,不是從小就定了親,便是想要有了功名再求娶世家女。
依如今的情況看,少不得要娶一個京師的貴女,怎么會把眼光放在這兒?她父親竟然還嫌棄他年紀太大。
沈昭頓時覺得十分無奈。
沈余氏便提起孟濯來,“你覺得孟湛年紀過大,那孟濯呢?只比昭姐兒大了三歲,年紀倒是剛剛好。就是那性子……”
沈余氏想到這里便皺起了眉。
去年冬天他們?nèi)ッ霞野菰L的時候,恰好看到孟濯站在小小的拱橋上釣魚,還特意讓下人鑿開了厚厚的冰層。
只是那拱橋上積雪并不少,他這般站著,容易摔著。身旁服侍的丫鬟婆子都是滿臉驚慌失措,生怕這位小祖宗有個三長兩短。
他卻不管不顧,硬是等到魚釣上來了才走。嚇壞了一群身邊服侍的人。他那會兒已經(jīng)過了十三歲的生辰。
沈余氏當時瞧著便覺得他孩子心性過重,難當大任,因此不是很贊賞他。
沈行書聽了便道:
“年少不懂事,頑劣一些到無坊,關鍵是心性要好。如今他又長了一歲,興許比之前要許多。他每年都會來沈家拜訪一番,屆時倒可考校一下?!?p> 沈昭卻覺得父親這考校很有水分。
在他眼里,學問好,心性必然也過得去,可她卻覺得這想法過于絕對。
如果學問好,心性便好的話,那天底下這些做官的不都是好人么?可問題是,大部分朝堂要員都不是什么仁善之輩。
又哪里知道他們會不會有背信棄義的一天?
況且,沈昭也覺得孟五奶奶未必愿意同他們沈家結(jié)親。再者,便是孟家愿意,那也要看她愿不愿意啊。
她倒沒有別的要求,總歸往后要能幫得上她。可這孟家,不僅幫不上,還有可能拖她后腿,屆時反目成仇,可不是好事。
不過沈昭自己也為這事也頭疼了一晚上。
雖然她現(xiàn)在顧不上這些,她母親也不會強逼著她成親??蓡栴}是,她年紀擺在那兒,總得出閣吧。就算不成親,至少也要先定親才行。
那如果定親的話,要選誰比較好呢?沈昭完全沒有頭緒。
她上輩子也不曾成親,更不曾經(jīng)歷心悅哪家公子的事。她那會兒遇到的事可比成親重要多了,便是她祖母心里無奈,也無法強求。
可現(xiàn)在卻不同。她終究只是一個平凡女子,生來便是要相夫教子的。如何會允許她避開這些?
沈昭為這些事輾轉(zhuǎn)反側(cè)了一夜。她數(shù)來數(shù)去,卻發(fā)現(xiàn)整個歸善縣,能在他腦海里留下印象的世家公子并不多。
孟家那幾個少年郎她大概都記得,還有孫家也有幾個,但是性情模樣她卻是一概不知。
她這般想著,腦海里卻浮現(xiàn)一個身影來。
如果真要找一個人定親,那不如找外祖家的表哥。去別人怕受委屈,又怕受到阻擾,去外祖家總不會吧。
她記得從商的小舅有個嫡長子,行九,今年才十三歲。他同別的余家子弟不同,不喜讀書,也不愿跟著父親從商。
卻喜歡舞刀弄槍。
前兩年去了豫東學府武學府修習。聽說性情最為豁達豪爽,不拘于時。沈昭覺得若是跟他成親,往后行事應當不會有那么多阻擾。
她仔細想了想,覺得這位九表哥是個再好不過的人選。
水罙
多謝大家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