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的季節(jié)是一幅伸展的畫。
底色是稻子般金黃色的,花邊是翠綠的藤架,人物是勞作的人群,場景是遼闊的田野。
清清的河水是動景,飛翔的小鳥是動畫里的主角。
生活因為勞動而改變,勞動因為向往而有動力。
父親和母親在外承包的地又開始收獲了,賣了幾茬藕之后,父親又拿回來一卷十元的票子,交給奶奶。
奶奶跟叔嬸商量了之后,決定把蓋房的借款全還掉。
這么說來下一撥收成就可以凈剩下了。
奶奶招呼小叔拿紙筆來算一下,如果買二臺象春雷家那樣的電視機要多少錢?
再算算過年需要花多少?
今年要過個翻身年了!
我聽見奶奶跟小叔說話,心里高興得不得了,要買電視機了咦,再也不用到春雷家去看了,坐在家里躺在被窩里就能看了。
這是多么美的事呀!
父母親在外承包這兩年的地回報真是不小??!
奶奶說了,這蓋房款還清了之后她老人家就再也不當家了,我家和小叔家分開,各家掙的錢各家管,她老人家要過點清靜日子了。
這一天的早餐奶奶特意去水生家的早點鋪買的。奶奶說他家早點鋪的生意還不錯。
雖說口味一般,但勝在位置好,來往經(jīng)過的人多,客流量有保障,每天收入應該還是不錯的。
水生媽見到奶奶自然是十分高興,感謝當初奶奶這個出主意的人。
水生媽告訴奶奶,水生的早點鋪,租金也交點,但真的是很少,也就那么意思一下而已,但每天收入的錢,足夠家庭生活開銷和兩個小孩的用動了。
秋蕓藕站上月走了的那撥客人又回來了。
他們這次帶足了現(xiàn)金,決意包銷七家村的蓮藕。
這次就不是訂金的問題,是按六毛全款付一萬斤的,那就是六千元一次性付斷。
幾個顧客是財大氣粗,毫不含糊的付了。
秋蕓拿著這筆錢一部分發(fā)到各戶手中,凡是拿到訂金的人家收藕的季節(jié)就要保證相應的蓮藕送到秋蕓的藕站。
拿到的訂金,又交到七家村隊長小毛手中做了修水渠的經(jīng)費。
當然,還是不夠,差一點零頭,秋蕓老公紅兵執(zhí)意要出,誰叫他生意做得好呢?
一切俱備,只待冬天枯水時節(jié)農(nóng)閑時,大家就開挖動工了。
農(nóng)閑時節(jié),婦女們?nèi)デ锸|的藕站洗藕掙錢,男人們就去挖七家村的水渠了。
挖水渠也是有工錢的,只不過相比較外頭,還是偏低,畢竟是有幫忙的成份在里頭,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哪能針過線過計較那么多?
全飲馬河大隊沒有外出的男丁都來了,挑土的推車的砌磚的好不熱鬧。
大家習慣了以前在晉河大堤筑堤的路數(shù),一切都井井有條。
四元正在挑著一擔土從建民大叔身邊經(jīng)過,大家開始跟他說笑,
“四元,等你家這渠修好了,再豐收一年,明年你就要娶媳婦了吧?!?p> “娶啥呀,八字沒一撇哪”
“中秋節(jié)不是去女方家上門了嗎?怎么叫沒一撇呀?“
“黃了,光我有意人家無意啊,女方看上別人了,找了一個在城里上班的人,有文化“
三改說:這叫什么呀?這叫“我本將心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哈哈哈………
“說的就是我們修的這個溝渠“。
哈哈哈……
“愁什么呀,生活好了有錢了,找金媒婆再說一個,不愁娶不到媳婦兒“,有人勸慰道。
四元說不急我還小呢,過幾年再說也不遲。
午飯來啰!
水生挑著飯擔來到了工地。
提前一天做好的饅頭和早上五點起來熬好的大米粥,春雷飯店炒的簡單小菜,土豆絲,蘿卜片,大家也都不是那么講究的人了,有口吃的就行。
水生邊盛粥邊拿饅頭,客氣地請大伙吃飯,他也心知肚明開早點鋪也是愛民大叔對他的關照,心中感恩做點回報的事情了。
建民叔說現(xiàn)在這個場景好熟悉啊,好象又回到了人民公社時期吃大鍋飯的年代。
大伙呵呵笑起來,說還真是哩,你老人家是不是還舍不得合作社的日子???
建民叔說還真是舍不得,那時個人人干勁都多大啊,一心聽從國家的號召多打糧,熱血沸騰呀,哈哈哈………
“有現(xiàn)在吃得飽么”有人問。
“那還是現(xiàn)在吃得更飽”,建民大叔笑瞇了眼說。
周書記正在用鍬鏟土,說了句有高度的話:“現(xiàn)在雖然說跟以前體制不一樣了,但是艱苦奮斗的精神還得繼續(xù)發(fā)揚。”
大伙說周書記給咱這個小水渠起個名吧!
您看我們雖然沒有紅旗渠那么大,但再小的水渠也得有個名字吧?
大伙有的說就叫七家渠吧。
周書記說我沒多大文化,只是希望這個水渠修成了能給莊稼帶來豐收,所以水渠里一定要有個“豐“字。
“那就叫豐收渠吧”,有人提議。
“太普通了,沒特點”,有人反對。
“這水渠修成了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會在旁邊種一棵梨樹,我看就叫“豐梨渠”吧“。周支書最后表態(tài)說。
大伙一致鼓掌叫好。
有人起哄說修成那天要去把蘭英、秋蕓她們叫來唱戲,以示慶祝。
建民大叔說我看你是想挨揍了,蘭英現(xiàn)在哪有功夫唱戲給你們聽,秋蕓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小心她的鏟刀!
大伙笑得更厲害了。
歷經(jīng)了整整一個冬季農(nóng)閑的時間,豐梨渠的工程才算完工了。
挖好溝渠后,水渠臺基種絆根草固坡的事就交由小毛隊長去安排了,周書記反復囑咐,按照可行性報告上的來,一點細節(jié)都不能含糊。
包括涼亭和梨樹,也要按照要求來。
有人說周書記:“您這個要求也太精細了吧,不就是個水渠嗎?要象繡花似的那么一板一眼嗎?”
周書記答:“知識分子說的話,我們每一句都要尊重,知識就是力量嘛,不能按照我們的土辦法來?!?p> 大伙都笑了:知識分子放個屁都是香的。
不知是不是天意,修了“豐梨渠”的七家村,再未鬧過水災,風調雨順幾十年,現(xiàn)在的七家村,成了富得流油的幸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