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處中原腹地,為HEN省省會。
鄭州火車站作為全國的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
因而,即便是在凌晨,站臺內(nèi),上上下下的旅客仍然絡繹不絕。
袁初冬帶著表弟楊文雨,跟著小姑和姑父下了火車。
“袁初冬,記得到了學校寫信聯(lián)系哦……”身后傳來藝術學校女老鄉(xiāng)趙麗娟的聲音。
袁初冬轉頭笑了笑,回道:“一言為定……”
北方的天氣與南方明顯不一樣。
還沒到九月,凌晨的空氣中已然透著絲絲的涼意,這使得袁初冬幾人在出站前,不得不停下來各自加了一件外套,而在南方老家,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之后,來到車站廣場。
鄭州站的廣場格外熱鬧,燈火輝煌,人群川流不息,小販們在忙碌地張羅著生意。
四人站在廣場,原地張望了一陣,姑父楊寧康突然指著廣場一側說道:“在那邊?!?p> 袁初冬抬眼望去,只見在廣場東邊五百米開外,有一個用彩條布搭設起來的臨時攤棚,攤棚前面豎著一塊牌匾。
牌匾上,寫著袁初冬考取大學的名稱。
這就對了。
根據(jù)錄取通知書上所講,新生報到到達火車站后,學校會有專人接站。
“我們過去吧?!毙」迷∪卣f道。
途徑一個攤點時,姑父楊寧康買了一份市區(qū)地圖。
這很有必要,因為他們對這座城市是陌生的,有了簡易地圖,更方便這兩天的出行。
走近學校設置的臨時攤棚前,袁初冬發(fā)現(xiàn)這里站著十幾位年輕人,男女都有。
后來才知道,這些人都是校學生會的學長,是迎接新同學的志愿者。
而且自接站那天起,他們需要在臨時攤棚前通宵達旦輪流值守好幾天——新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誰也不清楚哪位同學何時到達。
“噢,這位同學,請問你叫什么名字,就讀的是什么專業(yè)?”一位男學長熱情的詢問道。
“袁初冬,機械工程?!?p> “什么?”男學長扭頭看著袁初冬,似乎沒有聽清楚他在說什么。
袁初冬撓了撓后腦勺,意識到自己應該說普通話。
換了一副蹩腳的口音,袁初冬模仿著普通話的語調(diào),把男學長所問的問題重復回答了一遍。
這次,男學長算是勉強聽懂了。
仔細核對一番后,男學長在新生登記薄上做完記號,便帶著袁初冬四人上了不遠處停著的一輛大巴車。
大巴車是學校專用車輛,車身上印著學校的大名。
車內(nèi)已經(jīng)坐了不少人,等袁初冬四人及陪同的幾名學長上車后,大巴車向?qū)W校開去。
窗外朦朦朧朧,馬路上人影稀疏。
不得不說,鄭州的城市與老家的縣城、省城完全是不同的風格,街道少了那些彎彎拐拐,基本上全是橫平豎直的布局,讓人耳目一新。
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大巴車駛入學校大門,??吭谝黄奚針窍?。
“袁初冬同學,學校到了,下車后請先跟著我辦理入住手續(xù)。送行家屬可以住進學校招待所,一會我會告訴你們具體位置……”熱情的學長安排道。
“好的,謝謝!”
跟著學長下車,走到一棟宿舍樓下。
“這是男生宿舍六號樓,袁初冬的寢室編號是三樓三二四房間?!?p> “至于學校招待所,從六號樓繼續(xù)往西,走過兩棟樓后可以看到招待所的招牌,進門后說是送新生的家長,登記入住就可以了?!?p> “好的……”
接下來,幾人跟著學長忙前忙后,領取學校配發(fā)的物資。
讓袁初冬意想不到的是,除了床單、被套、被褥等一應生活用品外,自己還領到了一部小型無線電收音機,這完全算得上是意外之喜啊。
等到繼續(xù)領完書本等學習資料,學長告知了袁初冬去學校教務處報到的時間和地點后,告辭離去。
于是四人拿著領取的物品,走向男生宿舍六號樓。
此時天色已經(jīng)大亮,沿途可見許多同學拿著碗筷去學校食堂吃早餐。
上了六號樓三樓,找到三二四房間。
房間的門是虛掩著的,推開門里面一個人沒有。
不過看寢室里面的布置,四張上下鋪共八個床位,六個床位已經(jīng)鋪好了床單被套,顯然是有六位同學先行到達了。
“可能都出去吃早飯了吧?”袁初冬選了一個靠門位置的上鋪。
門口位置也算方便,進門后的墻壁上左右兩側各有四個儲物柜,觸手可及。
袁初冬將手里的衣服、雜物等一股腦塞進其中一個儲物柜,開始整理床位,表弟楊文雨則是東瞧瞧本瞅瞅,很歡暢的樣子。
小姑與姑父兩人在幫著套完被罩后,對袁初冬說道:“初冬,我們先去學校招待所登記房間,你在寢室里等著我們,我們放下行李再過來找你?!?p> “嗯……”將小姑她們送走,袁初冬繼續(xù)整理自己的東西。
整理得差不多時,陸續(xù)有同學返回。
這些都是以后的大學室友,也是同班同學。
初次見面,大家分外熱絡,互相詢問著叫什么名字、來自哪里、什么時候到的等等……
過了一陣,正當袁初冬感覺饑腸轆轆時,小姑她們過來了。
但此時的學校食堂,早餐時間已過,四人只得往學校外面走。
出了校門往東百余米,拐過一個路口,前方有一家面館。
面館里的面條說不上有何特色,味道普通,價格也很便宜,然而面條的份量卻是讓人大開眼界——一碗面條盛在跟腦袋差不多大小的碗缽里,連湯帶水幾乎夠兩個人吃了。
吃過早餐以后,袁初冬他們終于有時間仔細打量大學的模樣了。
進入校園大門,以南北向的校園主干道為坐標。
自南向北,沿校園主干道大概七八百米遠處,是高聳的主教學樓。
而在七八百米長的校園主干道兩側,分布著許多功能性建筑。
西側,分別是副食小賣部、學生宿舍和學校食堂。
副食小賣部方便同學們購買日常用品;十幾棟學生宿舍坐南朝北整齊排列,宿舍后面再往西,則是學校招待所和教職工宿舍;食堂有好幾個,居中是公共食堂,兩側分布著幾個風味各異的小炒店,以滿足同學們不同的口味需求。
校園主干道東側,分別是郵件收發(fā)室、運動場和新式花園
郵件收發(fā)室,是同學們收取信件和包裹的地方;運動場視野開闊,近處是地面經(jīng)過硬化處理的籃球場,遠處是一片綠色的草坪,一群同學正在草坪上踢足球。繞著足球場圍成一圈的是紅白相間的跑道。運動場最東側,則是高高的看臺和主席臺。
新式花園入口是圓形拱門,花園里植物豐茂,綠樹成蔭,高高的葡萄架下綴滿了成熟的葡萄。
移步走到主教學樓前。
這是一棟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大樓,也是袁初冬將要前往報到的地方。
袁初冬拿著錄取通知書、身份證明等資料,經(jīng)過報名、體檢等相關手續(xù)后,報到順利結束。
穿過主教學樓,在主教學樓的背后是成片的教學區(qū),電教樓、階梯教室、實驗大樓等等,一棟棟大樓掩映在蒼翠的梧桐樹之間,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書卷氣息……
然后,袁初冬在小姑等人的陪同下,去學校食堂辦理了飯卡,也去附近街道上購買了一些其它必須物資,回到寢室時有同學通知去領取軍訓服裝。
入校軍訓是必備科目,校領導相當重視,聽說今年學校想要在全省高校軍訓中確保前三。
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軍訓的辛苦同學們在上高中的時候就有所耳聞。
不過等軍訓服裝到手后,同學們還是感到非常高興,一回寢室就迫不及待的試穿起來,畢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年少時都曾經(jīng)有著一個軍旅夢……
下午稍作休息。
吃過晚飯,袁初冬跟著小姑她們一起去街上逛了一圈,算是對鄭州這所北方城市有了一個總體而初步的印象。
晚上,袁初冬同學在表弟楊文雨的要求下,住在了學校招待所,兩人同蓋一被,嘻嘻哈哈相互打鬧,倍有樂趣。
大學報道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上午,小姑和姑父來不及好好游覽一番,帶著表弟楊文雨匆匆返程——姑父楊寧康要趕回去上班,表弟楊文雨馬上就要開學,更小的表弟楊文舉仍然說話口齒不清,托給陽高的一位朋友在照管。
袁初冬懷著感激的心情,去學校附近的公交車站送行,對于小姑一家的關懷,他只能默默記在心間……
送走小姑三人,回來時經(jīng)過學校大門,袁初冬抬頭看見大門上方雋刻著的學校金字招牌,正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