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德宗死后,解決了昌明一世的問題,為了應讖,劉裕又立司馬德文為帝。司馬德文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即位之初,就馬上將劉裕從宋公晉升為宋王。
劉裕在宋國國都與朝臣喝酒時說:“桓玄篡位時,是我第一個舉義,才復興了皇室,后來南征北戰(zhàn),平定海內,才得到九錫的殊榮?,F(xiàn)在我老了,突然感覺獲得禮遇太高,長遠看來其實不是什么好事。大家說說,我是不是應該把爵位奉還給皇帝,然后告老回鄉(xiāng)更好些呢?”
大家正在忙著喝酒,有的不假思索地說:“說宋王一生勞苦功高,功德圓滿,名至實歸,無人可比,何必如此多慮呢?”有的信以為真想怎么和劉裕送別,有的在想劉裕走后出現(xiàn)的權力真空該如何填補。
散席后,一直負責起草文書的傅亮回味剛才劉裕的感嘆,又返回去對劉裕,說:“臣愿為宋王分憂,請允許我回京去見皇帝陳述原委?!眲⒃SX得傅亮理解自己的苦衷就點頭默許了。
司馬德宗一死,司馬德文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他淡淡地對傅亮說:“自從恒玄作亂那天起,晉朝已經(jīng)名存實亡。全憑仰仗劉公力挽狂瀾,我們王室又延續(xù)了二十多年。今日禪讓,是順其自然,我心甘情愿!“說完,司馬德文親手抄寫了禪讓詔書,宣布禪位于劉裕。
劉裕把司馬德文降格為零陵王,把宮殿移到秣陵縣,派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防衛(wèi)。劉裕對司馬德文能識時務很滿意,他給晉恭帝重新修建新居,并且保持原來的待遇不變。
而傅亮因為周旋禪讓一事有功,當上了中書令,專掌詔命。由于位高權重,每天排隊等候求見的人絡繹不絕。
劉裕當了宋王,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人也相應得到了提拔:劉道憐被封為太尉、長沙王,劉道規(guī)追封為臨川王,王鎮(zhèn)惡封為龍陽縣候,劉穆之追封為南康郡公。立劉義真為廬陵王,劉義隆為宜都王,劉義康為彭城王。
劉裕日理萬機閑暇之余非常想念劉穆之,他黯然神傷道:“穆之要是沒有死,一定能幫助我治理天下。真是一個人死了,國家也有危機了。穆之死后,別人有點輕視我了。”
司馬八王之亂的前車之鑒,劉裕登基后削弱強藩,集權于中央。荊州屢為禍亂之源,劉裕就消減其轄區(qū),限制其武將文官的數(shù)量。為了防止權臣亂政,他把軍權收歸中央,有戰(zhàn)事大臣才可以臨時指揮。
劉裕還下令整頓戶籍,嚴禁世族隱匿戶囗。規(guī)定政府需要物資要用錢購買,不能隨便強征。適當降低農(nóng)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chǎn)。而劉裕自己平時保持生活節(jié)儉習慣,不喜奢侈。徹底改變了晉國皇室的奢靡之風。
司馬德文讓位了,宣告了東晉政權的終結。但是司馬家族自從司馬懿開始經(jīng)過若干年的發(fā)展,盤根錯節(jié)勢力龐大。劉裕上位,司馬家族就沒了往日的榮耀與待遇。他們和劉裕結下了血海深仇,因為劉裕曾經(jīng)斬殺許多司馬家族的人,無論出于什么理由。
最近劉裕聽說,年齡大約30歲的司馬楚之英武豪邁,與司馬順明、司馬道恭等到處聚集一萬黨徒,占據(jù)長社謀求報復。劉裕知道后,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免除后患,就派和司馬處之關系密切的沐謙前去行刺。
可是司馬楚之禮賢下士,對待沐謙很好。聽說他生病還親自端著湯藥去看望他。沐謙被感動得稀里嘩啦,不僅沒有痛下殺手,還把劉裕要殺他的情況如實稟告。沐謙還成了司馬楚之的貼身保鏢,一心一意地保護司馬處之的安全。不久,司司馬楚之率眾攻打安置廢帝的金墉城,劉裕帶兵前去剿滅,司馬家族的子弟結伴投降了魏國。
上朝的時候,有大臣奏道:“司馬家族諸多后人投靠鄰國禍亂邊境,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恢復昔日的晉國江山,只要司馬德文一日不除,這股復辟勢力就會一直存在。而皇上還讓司馬德文錦衣玉食,不知是何緣故?這簡直就是慕虛名而墜實禍!”
劉裕聽了這位犀利哥的話,剛開始有點生氣,后來想想也有一定道理。421年九月,劉裕命令瑯琊侍中張偉攜一瓶毒酒,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不忍謀害故主,想到自己完不成任務也難逃一死,在路上喝下毒酒自盡。
劉裕聽說后大發(fā)雷霆,兩月后又派褚淡之帶了自己的親兵前去。褚皇后聽到兄長來了,跑出門外去迎接。劉裕的親兵乘機越墻進入司馬德文室內,將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點喝掉。
司馬德文搖頭說:“佛說,人不能隨便自殺,否則下輩子就不能再投人胎了?!北坎挥煞终f,將他挾持按在床上,用被子蒙住他臉,用力死死地摁住,等司馬德文一動不動了才跳墻而去。司馬德文被殺后,劉裕謚號他恭皇帝,葬于沖平陵,并帶領文武百官,老淚橫流,親臨送葬。
自己的皇位坐穩(wěn)了,劉裕想起自己的結發(fā)妻子臧愛親,一生跟隨自己受苦受累,卻沒能到自己登基稱帝的這一天,真是可惜。妻子大自己三歲,生下劉興弟以后就聚少離多。夫妻重聚后,她已經(jīng)過了生育年齡,沒能為劉裕生下兒子,成了心中永遠的痛。臧愛親病逝時,才四十八歲。以“豫章公夫人”的身份歸葬丹徒老家。
十二年后,劉裕登基后稱臧愛親為“武敬皇后”。劉裕稱帝后進行天子宗廟建制時,堅持為臧愛親立廟,并使其與自己六代世祖的親廟共同組成天子七廟之制,是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但由此可以看出,劉裕對臧愛親的感情之深,和對她沒能和自己同享富貴的無比遺憾。也可以看出劉裕恩怨分明的性格和獨立特行的處事方式,也可以看出流傳已久的“男尊女卑”在當時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