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是超越時間概念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把它當作此時此刻來理解其實是一種局限??粗约旱乃枷?、感受自己的情緒、觀察自己的反應,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感覺。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去找回這個感覺,這就是“必有”之事。
不以當下為前提的情緒其實都是痛苦的原因。比如,心理形式的恐懼其實和任何具體、真實的緊迫危險無關(guān)。但它會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不安、憂愁、焦慮、緊張、壓力、害怕等等。這種心理上的恐懼總是來自可能發(fā)生的事,而不是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你在此時此地,你的頭腦卻在未來——這創(chuàng)造了一個間隙,恐懼便乘虛而入,因此,脫離當下是最大的自我欺騙。
當頭腦充滿各種妄念的時候,就沒有空間讓當下的事物進來,只有在內(nèi)在保有一份警覺,留意此時此地的景物,傾聽周遭的聲響,觸摸身邊的東西,感受氣息的進出等等,幫助自己通過與這些具體事物建立聯(lián)接來進入當下。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是抱著去處理它的心態(tài),而是先通過靜定功夫在頭腦中騰出一些空間,從而能夠接納這件事,直到從當下的覺知中升起行動的意愿,那將會是清晰、準確,而且有效的行動。
生命的狀態(tài)必須是靈動的,要隨時隨地保持覺知。事情本身是一個載體,做事的狀態(tài)才是重點。所以不要低效做事,不要為做事而做事。要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做事”的狀態(tài)上,而不是放在你想要透過做事而獲致的結(jié)果上?;钤诋斚率窃趯W⒅袔е腔郏@種狀態(tài)不是受到功利心和興趣的驅(qū)使引誘,其中沒有執(zhí)著、貪求和享樂,因此不會助長貪嗔癡,即使沒有任何利益,也能讓人保持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