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可怕的修行日記

眾家殊途同歸,學法貴在自知之明

可怕的修行日記 白色圣誕貓貓 1215 2021-08-13 13:59:23

  在末法時代修行不易,理悟者大大多于體悟者,絕大多數(shù)人十幾年修下來,可能也就是入個門,若遇我執(zhí)偏盛者,自斷道行,僅在入門的程度就已經(jīng)停滯不前,實在非??上?。

  修行不能自以為是,修行的次第是有嚴格的參照與對照的,雖然不同的境界難以描述,但若通透熟悉,描述或比喻亦不會非常難,所謂難只是難在不熟悉不通透,只需繼續(xù)勇猛精進,加以應用磨練,必然會了然于心,大道至簡。

  佛家、道家、禪宗、西方神學與哲學、古代醫(yī)學、甚至于儒家與墨家,不同的流派雖然表達不同,但卻殊途同歸,都是基于最基本的修行作為起點,衍生出各類用于對治人類身心的法門,解決人類的各種問題,并廣泛應用于商業(yè)、政治、教育等各個方面。

  如果試著用大白話來講修行,并不用浪費很大的篇章,大篇章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細化解答,讓知識成為一個體系,進行階段性的分類,猶如一門大科學,有很多個分支,分支里又分很多個細分,把所有可能性全都解釋清楚。所以,修行如果變成一門學科,則會變得相當龐雜。

  理悟的修行人習慣于學習具體的學科細節(jié),按照步驟進行驗證,這樣很好,循序漸進,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完全參照經(jīng)典而非具備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找不到突破口,也無法靈活運用于生活,最終往往會變成學者型修行者,問其什么都知道,相當于背書,一到運用的層面就是不理想的,簡單點來講就是筆試一百分,面試六十分。

  踏入紅塵的散修者雖然進步快,但弊端也多,大多數(shù)人無法理性的知道自己目前的情況與階段,也無法知道自己應該注重于哪方面的修行,這相當于走一步看一步,且不排除一些自以為是的認知出現(xiàn),這將導致修行到達瓶頸而不自知,若沒有遇到明師的機緣,則一道難求。紅塵誘惑極多,若非持有嚴格的心戒,將會受不了誘惑,修著修著還俗了,這種后果所造成的心境變化,甚至比沒修行過的人還難對治,亦或是修著修著,隨心所欲無法無天,最終修成了魔道,則更難對治。

  中道的修行者需要兩者兼具,不能執(zhí)著于兩者任何一邊,理悟與體悟平齊,同時要注意不要讓修行終結于我執(zhí),簡單點來講,就是修行者絕不可以有對自己滿意的那一天,需時刻意識到那些自負、驕傲、幸災樂禍的心理,用慧觀瓦解這些虛妄。在理悟的過程當中,切忌不能玩文字游戲,若在學術探討的過程中或書文中找毛病,猶如雞蛋里挑骨頭,是一種想要自我滿足或想要證明自己的心理,亦是需要用慧觀瓦解。交流本身即是相對而非絕對,交流的目的只是為了討論而非爭辯,有一種說法叫真理越辯越明,但那是以互相問答的方式來進行的,而非摳字眼的文字游戲,兩者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修行并不會讓自己變得高人一等,修行者永遠是一個普通人,修行者并沒有站到圣人的隊,亦非正義的伙伴,亦不能代表道。我個人非常喜歡南師的一句教導: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這句話的意思是,身為修行者,認知與修行要精進證得,誓學一切法,永無懶散之心。做人與行事要蘊蓄正和,親力親為,鞠躬盡瘁。

  [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先要了解自己。想要修行順利,必要明世明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