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為天地立心

第一五一章 歸義侯

明朝:為天地立心 半百老公子 2263 2022-11-16 21:00:00

  此次的征蜀大軍,朱元璋雖然沒派「公爵」參戰(zhàn),不過,就算派出公爵來,想當然耳,也是依靠其下的驍將作戰(zhàn),最后僅是搶了「屬下」的戰(zhàn)功,搶了封賞罷了!

  所以伐蜀這種「必勝」的戰(zhàn)事,就交給「侯爵」們?nèi)プ鲬?zhàn)就好;六個公爵中,除了「致仕」告病還鄉(xiāng),回臨濠府「休養(yǎng)」的韓國公李善長外,其他五個公爵,都被朱元璋給分派到各地「練兵」去了。

  而能夠稱「驍將」,當然是驍勇善戰(zhàn);史書中所稱的驍將傅友德,是多么驍勇!

  據(jù)《明史》〈傅友德傳〉中所記載:「…從征武昌,城東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漢兵據(jù)之,諸將相顧莫前。友德帥數(shù)百人,一鼓奪之。流矢中頰洞脅,不為沮。武昌平,授雄武衛(wèi)指揮使?!?p>  「流矢中頰洞脅」?箭簇射中臉頰、穿過肋骨,仍不為沮,真的假的?

  史書不知有無加油添醋,若真如所記載,以前的武將,當真是神勇無比!

  而當年也因戰(zhàn)功彪炳,所以升授為「雄武衛(wèi)指揮使」,如今可已是「穎川侯」了。

  除了陸路的驍將傅友德外,別忘了,還有水路的廖永忠,當初便是廖永忠率水師在鄱陽湖大戰(zhàn),后來率海師進攻福州,直接攻破陳友定老巢,接著率海師下兩廣,堪稱是朱元璋手下,最猛的水軍大將。

  朱元璋還令人將「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廖永忠,讓他懸于家門外。這可是當今圣上親賜的門牌,足以光宗耀祖了。

  對了對了,前面提到的,當時的營建水平高超,能在瞿塘峽間,建置「鐵索飛橋」,并布置「岸江炮石」;大概再怎么樣厲害的水師,都無法直接闖過吧!

  廖永忠怎么對付呢?

  同樣《明史》〈廖永忠傳〉記載:「永忠密遣數(shù)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逾山渡關(guān),出其上流?!刮骞模謨绍姽テ渌懻?。水軍皆以鐵裹船頭,置火器而前。黎明,蜀人始覺,盡銳來拒。永忠已破其陸寨,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一時并發(fā),上下夾攻,大破之,遂焚三橋,斷橫江鐵索…遂入夔府?!?p>  就是分水、陸兩路人馬,陸路這方密遣壯士數(shù)百人,扛著(舁)小舟踰山度關(guān),抄小路到上游;山上多草木,將士都穿青蓑衣,魚貫山巖石間,所以蜀人沒察覺;夜五鼓,偷襲蜀軍的陸寨。

  水路則用鐵皮包船,帶著火器往上游攻打;黎明,廖永忠?guī)ш犗绕剖褴婈懻?,一時俱發(fā)上流,揚旗鼓噪而下;而下游的水師,聽到訊號也擁舟急擊,發(fā)火炮火筒夾攻,大破蜀軍,斬首千余級,溺死者無算。

  廖永忠攻入夔州(夔府)后,隔日,中山侯湯和才率兵到達。

  原本蜀夏軍認為有瞿塘峽天險之守,加上建置有「鐵索飛橋」、「岸江炮石」,不容易被攻破,所以分兵去支援漢州。

  夔州被攻破,京師重慶已無兵力作戰(zhàn),大夏皇太后彭氏、夏主明升,右丞劉仁等其他守將便坐立不安了,眾人商議后,晚投降不如早投降,命留著更重要,也不等前去支援漢州的丞相戴壽、太尉吳友仁回援,便直接「投降」!

  六月癸卯(二十二日)湯和駐軍朝天門外,夏主明升面縛銜璧,與母彭氏及其右丞劉仁等奉表詣軍門。

  湯和受璧,廖永忠解縛,依照朱元璋先前交代,承制撫慰、「受降」!

  而奉命支援,掛「征虜右副將軍」將印的永嘉侯朱亮祖,則是六月丁未(二十六)大軍才到達重慶;白跑一趟、沒有戰(zhàn)功,氣得杖殺了幾個蜀軍的軍校和俘虜。

  ………

  古云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在大明朝「圣上」朱元璋的統(tǒng)帥之下,則是「將在外,違紀之事不做」!

  朱元璋此時的眼線,可又比前些日子更為密集了;所有將領(lǐng)帶兵在外的所作所為,朱元璋可都是一清二楚地!

  像是湯和,固守歸州、猶疑不前,朱元璋當然知道,朱亮祖杖殺罪俘,朱元璋當然也知道;而驍將傅友德、廖永忠的勇猛作戰(zhàn),朱元璋更是知道。

  甚至連夏主明升是「主動」先投降?還是兵臨城下才「被動」投降?朱元璋也知道。

  所以怎么論功行賞,處理后續(xù)事宜,在大軍陸續(xù)攻伐蜀地各州府,還未返還時,哪些將領(lǐng)的戰(zhàn)功大?哪些戰(zhàn)功少?朱元璋早就都計算好了。

  首先,是七月中由湯和所派遣的指揮萬德,護送至京師的夏主明升,聽從大夏皇太后的「建議」,知道「大義」的所在,主動投降我大明朝,制授為「歸義侯」,賜冠帶、衣服,以及居第于京師。

  洪武四年十月,征蜀大軍全部回京師,十二月論功行賞。

  朱元璋可分得清清楚楚,功勞最大的,當然是由陸路及水路猛攻的兩個驍將:傅友德及廖永忠,兩人各賞白金二百五十兩,彩緞二十表。

  朱元璋還特別寫了《平西蜀文》,紀錄傅、廖二將的戰(zhàn)功;對于跟隨兩人作戰(zhàn)的屬下將士們,這兩批真真正正地「跋山」、「涉水」,冒險犯難、不畏艱難的將士們,賞賜也比其他將士更為優(yōu)厚。

  而此次征蜀大軍中,只有三人眼巴巴地看別人受賞,三人卻不與賞。

  分別是過于急躁、有勇無謀的滎陽侯楊璟,不聽指揮、自以為是的南雄侯趙庸,任意杖殺軍校的永嘉侯朱亮祖,不給賞。

  原因是什么?在皇帝朱元璋身邊紀錄的起居給事中,都給寫在《實錄》里了。

  先說楊璟,「粗識文字,命爾統(tǒng)軍,屢常失利,…爾嘗從克保寧,當有微賞,然爾先于潞州失陷軍馬,及攻覃垕寨,久不能克;進攻瞿塘,又致覆?。惠^之破保寧之功,不足以掩過。」

  再說趙庸,「從克李逢春寨及下保寧,亦有微勞;然中山侯調(diào)遣,率兵取桑植容美洞,會江夏侯合攻覃垕寨,至中道而還;向非曹良臣老于行陣,功何由成?今不爾罪,恩亦至矣!」

  至于朱亮祖,則記載;「比至重慶,而城已下,雖有跋涉之勞,而擅杖殺軍校罪孚,于功賞何可得?爾等宜益自修省,奮志勉力,以圖后功。」

  在朱元璋的綿密眼線監(jiān)視下,誰有功?誰有過?誰延遲?誰急躁?朱元璋可都是清清楚楚地!

  雖然,在功臣們自己的心中,可能還是認為皇上的封賞不公平、不公正!

  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的朱元璋,自認對功臣的封賞,「大致上」還算公平公正!

  不過,甚會「記仇」的朱元璋,也在此次賞賜中,給泄漏了出來。

  當年楊璟在潞州,對陣擴廓手下韓札兒失利一事,此時也被提出來當成減賞的理由…

半百老公子

補充: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   六月癸卯(二二),湯和至重慶,明升降。   七月辛酉(十一),傅友德下成都,四川平。   七月乙丑(十五),明升至京師,封歸義侯。   《明太祖實錄》卷七十   (洪武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辛卯,賞平蜀將士   詔曰:「颕川侯傳友德統(tǒng)大軍,冒越險阻,首克階、文,破綿、漢、成都,克保寧諸郡;德慶侯廖永忠破瞿塘、下重慶,致明升出降,二人功最大,各賞白金二百五十兩、彩叚二十表里?!鋸娘I川侯,指揮人賞彩叚八表里,千戶衛(wèi)鎮(zhèn)撫六表里,百戶所鎮(zhèn)撫四表里,總旗白金一十二兩,小旗白金十一兩,軍士十兩。從德慶侯攻瞿塘,指揮人賞彩叚六表里,千戶衛(wèi)鎮(zhèn)撫四表里,百戶所鎮(zhèn)撫三表里,總旗白金一十兩,小旗九兩,軍士八兩?!菜懚?,幼未編伍者、減半,陣亡者、倍之…?!?  是日,惟營陽侯楊璟、南雄侯趙庸、永嘉侯朱亮祖,不與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