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河生不斷翻閱易筋經(jīng)頗有些心得感悟,緊接著翻到了揉法: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一曰揉有節(jié)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xiàn)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氣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人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蕩,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shè)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癍痱;深則傷于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接著還有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恒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nèi)煉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茍無間斷,則仙道不難于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shè)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昃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diào)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后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準前法,于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精神放松,形意合一
習練本功法要求精神放松,意識平靜,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導。通常不意守身體某個點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隨形體動作的運動而變化。即在習練中,以調(diào)身為主,通過動作變化導引氣的運行,做到意隨形走,意氣相隨,起到健體養(yǎng)生的作用。同時,在某些動作中,需要適當?shù)嘏浜弦庾R活動。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手上托時,要求用意念觀注兩掌;“摘星換斗勢“中要求目視上掌,意存腰間命門處;“青龍?zhí)阶Α皶r,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動作雖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卻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識思維活動。如“三盤落地勢“中下按、上托時,兩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勢“中伸肩、撐掌時,兩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勢“中拽拉時,兩膀如拽牛尾;“打躬勢“中脊椎屈伸時,應體會上體如“勾“一樣的卷曲伸展運動。這些都要求意隨形走,用意要輕,似有似無,切忌刻意、執(zhí)著于意識。
呼吸自然,貫穿始終
習練本功法時,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暢,不喘不滯,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氣和及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運動。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執(zhí)著于呼吸的深長綿綿、細柔緩緩,則會在與導引動作的匹配過程中產(chǎn)生“風“、“喘“、“氣“三相,即呼吸中有聲(風相),無聲而鼻中澀滯(喘相),不聲不滯而鼻翼扇動(氣相)。這樣,習練者不但不受益,反而會導致心煩意亂,動作難以松緩協(xié)調(diào),影響健身效果。因此,習練本功法時,要以自然呼吸為主,動作與呼吸始終保持柔和協(xié)調(diào)的關(guān)系。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中也要主動配合動作進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韋馱獻杵第三勢“中雙掌上托時自然吸氣;“倒拽九牛尾勢“中收臂拽拉時自然呼氣;“九鬼拔馬刀勢“中展臂擴胸時自然吸氣,松肩收臂時自然呼氣,含胸合臂時自然呼氣,起身開臂時自然吸氣;“出爪亮翅勢“中兩掌前推時自然呼氣,等等。因為人體胸廓會隨著這些動作的變化而擴張或縮小,吸氣時胸廓會擴張,呼氣時胸廓會縮小。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配合動作,隨胸廓的擴張或縮小而自然吸氣或呼氣。
剛?cè)嵯酀?,虛實相?p> 本功法動作有剛有柔,且剛與柔是在不斷相互轉(zhuǎn)化的;有張有弛,有沉有輕,是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guān)系。如“倒拽九牛尾勢“中,雙臂內(nèi)收旋轉(zhuǎn)逐漸拽拉至止點是剛,為實;隨后身體以腰轉(zhuǎn)動帶動兩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為虛。又如“出爪亮翅勢“中,雙掌立于胸前呈擴胸展肩時,肌肉收縮的張力增大為剛,是實;當松肩伸臂時,兩臂肌肉等張收縮,上肢是放松的,為柔;兩臂伸至頂端,外撐有重如排山之感時,肌肉張力再次增大為剛,是實。這些動作均要求習練者在用力之后適當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適當有剛。這樣,動作就不會出現(xiàn)機械、僵硬或疲軟無力的松弛狀況。因此,習練本功法時,應力求虛實適宜,剛?cè)嵯酀?。要有剛和柔、虛與實之分,但習練動作不能絕對地剛或柔,應做到剛與柔、虛與實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即剛中含柔、柔中寓剛。否則,用力過“剛“,則會出現(xiàn)拙力、僵力,以致影響呼吸,破壞寧靜的心境;動作過“柔“,則會出現(xiàn)疲軟、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四循序漸進,個別動作配合發(fā)音習練本功法時,不同年齡、不同體質(zhì)、不同健康狀況、不同身體條件的練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各勢動作的活動幅度或姿勢,如“三盤落地勢“中屈膝下蹲的幅度、“臥虎撲食勢“中十指是否著地姿勢的選擇等等。習練時還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另外,本功法在練習某些特定動作的過程中要求呼氣時發(fā)音(但不需出聲)。如“三盤落地勢“中的身體下蹲、兩掌下按時,要求配合動作口吐“嗨“音,目的是為了下蹲時氣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緊張,引起氣上逆至頭部;同時口吐“嗨“音,氣沉丹田,可以起到強腎、壯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該勢動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氣,并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張,音從喉發(fā)出,上唇著力壓于齦交穴,下唇松,不著力于承漿穴。這是本法中“調(diào)息“的特別之處。此時,河生大致已將整本譯本易筋經(jīng)記得大概便了然于胸了。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