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李瑜等人自應天知府衙門出來,便由薛蟠領路,一路往南邊木匠坊而去。
木匠坊乃金陵十八坊之一,為前明時制作家具的木器作坊。
明朝洪武年間,朝廷自各地征調手工業(yè)匠人共計四萬五千戶,約二十萬人,集中于金陵城南十八個作坊內,生產(chǎn)民用及軍用的手工業(yè)產(chǎn)品。
諸如踹布坊、顏料坊、織錦坊、鐵作坊、銀作坊等,都在此十八坊中。
至劉漢當朝,金陵城十八坊也并未有什么變動,仍舊以手工業(yè)為主。
只是諸如許多服務業(yè),如酒樓、客棧、勾欄瓦肆、船舶、車馬租賃,也在此周圍陸續(xù)興起,使此間更為熱鬧。
李瑜等人來至木匠坊內,街兩邊商鋪林林,多是售賣木質家具的店面。另雜有一二間酒館飯店,賣茶水的棚子搭在街邊。
巷子里人來人往,見了李瑜這一隊錦衣官差,也都站到一邊悄悄地觀看,竊竊私議。
李瑜等人一直行至了薛家船行前,見這鋪子倒是頗敞亮,門口兩扇對開的大木門,上掛著一塊牌匾,寫的是“薛氏船行”四字。
自門外看,可見里面正有小廝招呼前來租用商船運送貨物的顧客,倒顯得頗熱鬧。
李瑜朝薛蟠道:“看樣子,文龍家的生意倒是不小。僅此一處船行,如此多的客源,一日的營收恐怕已是不少,更遑論其他了?!?p> 薛蟠道:“現(xiàn)下一想起諸多銀子進了這些爛心賤奴的口袋里,我便恨的牙癢癢,這次定要叫他們好看!”
李瑜又問:“文龍可知此處還有別的出口沒有?”
薛蟠想了想,道:“這家船行早年便有,外面是招呼客人的大鋪面,后面是管事和雜役休息住宿的院子,另只有一個后門,便在這排鋪子后面?!?p> 李瑜轉過頭對蘇久道:“逾明,煩你帶兩個弟兄去一趟,將后門守住,若有自后奔逃之人,盡量生擒,如有反抗不受縛者,格殺勿論,不可叫人走脫!”
蘇久臉色一肅,道:“大哥放心!”
說罷,帶著兩名錦衣衛(wèi)繞過街巷,到鋪子后面蹲守去了。
李瑜對樊冀、張銳說道:“你等即刻率人入內,擒捕付氏兄弟,拿兩個弟兄守住正門,一干雜役也不得走脫!”
樊冀等人聽命,當即下令入內,率人沖出,魚貫而入。
鋪面內的顧客、小廝不防,見好幾個錦衣軍吏沖了進來,都驚嚇住了。
樊冀皺眉怒目,呵斥不止,命他們蹲下,不許行動。
這些平頭百姓哪經(jīng)歷過這樣陣仗?在一眾錦衣衛(wèi)持刀的呵斥聲中,都紛紛聽話,蹲在原地不敢行動。
李瑜緩步入內,薛蟠則陪在一旁興奮地看著。
因在前面不曾找到付氏兄弟,樊冀便領著人往后院而去,正碰上付剛出來看,便將他逮了個正著。
這付剛原本在屋內規(guī)勸兄弟付強,希望他不要與異族同流,卻聽前面鋪子內有吵鬧聲,恐怕有人生事,便急著去看。
哪想到甫一出屋,剛邁步轉出了院子,便見一錦衣大漢帶了衛(wèi)士前來。高呼一聲正轉身要跑,便被樊冀率人拿下。
付強聽到外面兄長的叫喊聲,暗覺不妙,便出門繞到后面,意欲從小門而跑。
哪想到蘇久正在那里盯著,這付強剛打開門,還未來得及跑,便被蘇久堵住。
如此前后進退兩難,付強只得硬闖。蘇久見他赤手空拳,也未起殺心,便要生擒他。
付強哪里是蘇久的對手,兩下便被打翻在地,哀叫連連。
蘇久正要使錦衣衛(wèi)拿住他,卻見其自懷中抽出一把短刃,癱坐在地與錦衣衛(wèi)對峙。
付強見他們手上有刀,心知必然被擒,思索片刻,眼神一狠,猙獰著長嘯一聲,竟舉刀自刎了。
蘇久見狀,不由愣住,哪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心狠,寧肯自盡也不受縛。
于是只得叫錦衣衛(wèi)收殮尸身,抬到里面院子放好。
李瑜悠悠地邁進后院,見樊冀、蘇久站在一處,身后張銳捆了一個四十歲的矮胖中年。
一旁倒著個瘦削的漢子,其頸脈被利刃劃斷,血流了一地。
那中年只對著他的尸身痛哭流涕,哀叫不止。
李瑜見狀,皺眉問邊上的薛蟠道:“文龍,此二人可是付剛、付強兄弟?”
薛蟠自隨著李瑜進了院子,便看見那邊倒著一人,脖頸處鮮血淋漓,仍在慢慢地往外滲血。
薛蟠自小錦衣玉食長大,連雞都不曾殺過,如今見了這等景象,哪里不怕?
便連李瑜問他話也不曾耳聞,只捂著眼睛,雙腿打顫。
李瑜轉頭見他如此,叫人拿白布將尸身遮蓋住,只露出臉來,又叫薛蟠辨認。
薛蟠在李瑜安慰下,睜眼去看,見一旁一個痛哭的肥胖中年,正是管事付剛。
另一邊地上的尸身已被白布遮蓋,露出一個慘白的臉龐,正是付強。
于是哆哆嗦嗦地對李瑜說道:“正……正是他們兄弟,那個胖的……是哥哥付剛,死的……”
李瑜點點頭,示意他不必再說。
轉過頭去,對樊冀說道:“樊冀,你且領兩個弟兄將付剛押回應天府,等本官回去訊問。
將此店先封住,著人看管。前面的客人放了,小廝雜役不許出門,一并關在院里,待查清身份,再一一放過。”
樊冀領了命,便吩咐人去辦了。
李瑜問蘇久道:“逾明,這付強?”
蘇久臉色一黑,道:“大哥,這人往后門跑,被我抓個正著,本把他打倒,正要拿他,不想他從懷中掏出一柄匕首,怪叫一聲便自刎了……”
李瑜聽后,嘆道:“逆黨抱必死之心,也怪不得逾明。所幸付剛落網(wǎng),也算有所收獲?!?p> 說罷,又問薛蟠道:“文龍覺著如何,要不先使人送你回府?”
薛蟠此刻雖臉色煞白,卻也恢復了精神,也沒有初見死人的那般恐懼了。
況且在李瑜等錦衣衛(wèi)身邊,他才覺著無比安全,更兼未見李瑜審訊付剛,他心頭也放不下。
于是便道:“無妨,還沒見著伯璋審問那付剛,定要叫他把銀子都吐出來才肯罷休!”
李瑜見他強撐著,笑道:“既如此,那便隨我一道吧,晚些再送你回去。
這店鋪里的賬目都搜來查一查,看看他們貪墨了多少銀兩。”
說完,又命人去搜拿賬目,回衙門交人核算。
薛蟠一聽這話,也跟著沖進屋內搜尋。
在堂屋中找了一圈,因不識幾個字,也找不到什么賬本,只在付剛所用的桌案上看見一塊翡翠芭蕉玉石,其下以一小塊象牙作柄,小巧精美。
薛蟠也覺著奇特,拿在手中把玩了一會,略思索了一番,出得門外,遞給李瑜道:“伯璋,你看這玉如何?”
李瑜見他伸手遞來一塊碧玉,接過一看,形為一葉芭蕉,小巧精致,可為掛墜,可為配飾。
李瑜道:“倒是一件寶貝,文龍從何處得來的?”
薛蟠道:“便在這付剛屋內得來,必是又拿了我家的寶貝,偷偷昧下!
只這一件便不只千兩,也不知這么些年,究竟貪墨了多少銀子!”
見李瑜將此玉退還,薛蟠笑道:“此玉便作謝禮,還請伯璋收下就是?!?p> 李瑜道:“文龍也說此物堪值千兩銀子,如此貴重之物,我怎好收下?”
薛蟠搖頭道:“區(qū)區(qū)千兩銀子,我還不甚在意。不過是個小玩意兒,貴在奇妙罕見,伯璋安心收下便是?!?p> 李瑜想了想,此物按說不值千兩之巨,只不過其樣式獨特罷了。
又因其芭蕉之形,想起來尚欠探春一件禮物,說要以一件寶貝來償她贈衣之情。
此物小巧玲瓏,可佩可戴,拿來贈給探春,再合適不過。
于是李瑜也不客氣,笑著收下,道:“既如此,那便謝過文龍了?!?p> 二人說話間,已有錦衣衛(wèi)將店中賬目搜集起來,只這一二年的,有十大本之多。
李瑜命人將賬本帶上,傳令回應天府衙門。轉身大袖一甩,便領著眾人出了院子,望東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