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終于還是下了決心要回到村子里去,每每想到那雙單薄的身影,她心里總有股說不出口的揪心。與丈夫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博弈后,她終是說服了男人,去老家開始兩人的第二份事業(yè)。兩口子都知道這一去是舍棄了什么,也知道與那些舍棄了東西相比有一雙兒女在身邊那段人生才更有意義。
離開省城那天,王秀芝把出租屋里那些不方便帶走的物件兒統(tǒng)統(tǒng)贈給了相鄰的幾戶人家,手里經(jīng)過幾年時間積累的客戶資源也提前幾天就交給了市場上有想法接手的熟悉的攤主朋友,臨行之際,她看著那座自己默默奉獻了小十年光景的城市,臉上閃過了一絲落寞。那一刻,她知道,她的男人也知道,這一去,可能以后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不過一切為了孩子,也沒什么好惋惜后悔的。
看爸媽大包小包的帶回了全部的家當,即使父母沒有言語,夏天和妹妹也知道大人們應是不再走了,雖不知是什么具體原因,兩個孩子卻是極高興的,至少他們的家從那刻開始算是完整了,夏貝貝把包裹一件件拖回屋里時始終都保持樂呵呵的。
夏大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第二份事業(yè),肯定不能是鬧地,那是莊戶人家的做派,他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物,手里也不缺錢。與王秀芝說好要回村兒創(chuàng)業(yè)的準備后,他就想好了接下去要做些什么的計劃。與其受苦鬧地,不如回村兒養(yǎng)雞去,搞養(yǎng)殖業(yè)。
新莊兒村子東頭是一大片養(yǎng)殖區(qū),莊戶人家養(yǎng)雞養(yǎng)牛的住戶都在那一片兒,遠離村子核心,不至于受村里人的閑話。不過小地方的人家,終是資金有限,做大做好的沒幾家,不少早期做過養(yǎng)殖營生的鄉(xiāng)民做了幾年后反覺出意思不大,也就沒再做了,空了好些場地,有些外村兒有想法搞養(yǎng)殖的大戶兒,會在新莊兒村子里托熟人賃幾處人家的場地,那些場地不大的人家戶主卻也看不上眼,沒人中意問詢的場子也就一直荒著,慢慢變成了荒地。夏大海沒想著要賃場地,反正自己以后也得在村兒里發(fā)展,老二以后要成了家,自家一家老小也得找地方置地蓋房,不如買塊兒地皮,反正也花不了多少價錢。
夏老漢聽了兒子的計劃,就已經(jīng)走動過了,那片兒荒了的雞場的好些人家都沒計劃再重操舊業(yè),有的去了城里。還有的在村子里蓋了房子,名下那片廠房可有可無,捂在手上也沒多大意思,村子里既有人想接手,也樂意轉(zhuǎn)讓。夏老漢走動了沒幾戶,就找到了合適的賣主。
那是新莊兒的一戶好人家,孩子出息了以后老兩口兒就沒再搞養(yǎng)雞的營生,平日里老兩口也不常去那片兒地方走動,無非開春兒了在廠子里幾處平整的地方種些瓜果蔬菜,或是周遭幾個大戶場地不夠用借給人家儲存幾個月物料。老兩口兒好說話,與村里人也不好說價錢,好些時候都是免費給對方糟踐,等人家用完再處理平整就是了。
雞舍大體架構還算完整,足足六個大間兒,在新莊兒養(yǎng)殖戶里算不小的場地。要想做養(yǎng)雞的營生,簡單打理打理,在舊的基礎上修繕修繕就能用,還能省一筆建雞舍的費用。開了春兒,三四月份的春雛兒就可以安排引進,就好比是打瞌睡給了個小枕頭,正合適夏大海的算計。
年終的那幾天,計劃出手雞舍的那家人和夏大海一大家子在村子里管事兒人的協(xié)調(diào)下三方碰了面,敲定了價錢,擬了手續(xù)。夏大海交了錢,蓋了手印兒,那塊場地就算歸到夏大海名下了。
出了正月的一個日子,夏大海招呼村子里做土木的幾個鄉(xiāng)黨,把原本的雞舍簡單收拾了收拾,該平整的平整,該鋪墊的鋪墊,沒幾天場子就沒了早些年的荒敗樣子,待雞舍修繕的差不多了,夏大海又去周遭幾個廠子里尋摸了些人家不用的二手雞籠,與全新的家伙事兒相比那些舊物件兒性價比反而更高些,也能省些預算添到設備的采買上。不出兩個月,原本破敗的場子就恢復到了可以正常運轉(zhuǎn)的程度。
雞舍的正東邊兒是一大片空地,周遭的幾戶人家都蓋起了院墻,夏大海也想好了,等養(yǎng)殖場的營生做起來,緩個幾年,就把院子蓋起來,不和老爹一家擠在那幾間老房子里面了。到時候水泥現(xiàn)澆它足足五間大平房,那生活才叫滋潤。一想這些夏大海越覺得生活有盼頭了,每每幻想到以后美滋滋的生活,夏大海臉上都能看出那份兒快意。
剛開始做養(yǎng)殖場的夏大海,并不敢做大,六間雞舍也沒就全用起來,而是先養(yǎng)了兩舍練手,想著等不麻爪兒了再擴大生產(chǎn),到四月份的時候,第一批雞苗引進了新修繕好的雞舍,夫妻兩人就生瓜蛋子似的忙活了起來。
做成一件事,或想做成一件事,肯定要人帶著。夏大海倆口子在養(yǎng)雞事業(yè)上的師傅就是鄰居的一家人家,人家兩口子做了有少十年的光景,經(jīng)驗老到,也掙了大錢。人家做的大,八間雞舍滿滿當當?shù)?。剛上手的那幾個月,夏大海兩口子沒少上門取經(jīng)驗。那口子夫妻也是好主家兒,每次夏大海去問詢都會傾囊相授,平日閑下來也會去夏大海的雞舍里給他們兩口子說道些養(yǎng)殖的注意事項,后來的年月里,兩家人都不生分,客客氣氣的,成全了一對鄰里佳話,不少王秀芝的娘家人都知道夏大海家的那戶好近鄰。
操勞了小半年,等到八九月份的時候,夏大海家的第一批雞苗就長成了,籠雞生了蛋,就算是開始有了收益。畜生這個東西,吃進去的是飼料,生出來的都是錢,就連雞糞也可以賣出個好價錢,等到第一個雞蛋下來,王秀芝夫婦操勞了大半年才算是見了成果。
等雞長成后,夏大海就有的忙了,出糞量起來了,收拾雞圈就得勤著些,喂水喂料撿雞蛋也得花不少精力,好在每日至少有進項,投入進去的錢生了錢,能看到了收益,夏大海臉上看著才有了些許輕松。
等場子里活計多了后,夏大海平日就不勤著往村子里跑了,中午午休就在雞舍邊搭的兩間磚房子里,雖簡陋了些,卻也能住人,媳婦兒給打理的干干凈凈,看著也是個家的樣子。有時候早上去了雞舍,他待到黑間兒睡覺的時候才回去。王秀芝也一樣,忙起來后兩邊跑總歸是麻煩了些。要不是因為場子里的小房子住著四口人擠了些,晚上她也不樂意回去睡。婆媳間常日待在一塊兒,處久了就覺出矛盾多了,尤其倆人在育兒待事上觀念的不符,常鬧些不愉快。
中午或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們一家四口子人就在場子里吃,吃過飯后才一道兒回村兒里的老屋。搞養(yǎng)殖沒幾個月后夏大海一家就和老人們分了灶,兩家人分開吃對雙方來說都輕便點兒,夏大海忙碌起來也沒點兒,太遲了一家人總等著也不是回事兒。也就年關里或家里要待客時一大家人才有機會坐上一張桌子。
那是臘月臨近年關的一個日子,夏老漢一家老小準備年節(jié)里的吃食,老頭兒把夏大海喚出里屋與兒子商量了一件大事兒。
“海,今年養(yǎng)雞還中不?”
“還中,明年計劃把六個棚都開起來?!?p> “手里的錢兒不緊張?”
“沒甚大問題。”
“是這,給老二說的媳婦也成咧,家里彩禮還差個五萬,大想和你開口借個兩萬塊錢咧?!?p> 聽了父親說這話,夏大海面露了難色,半晌后吞吐著對著父親說道:“黑間兒俺和秀芝說說,沒甚問題?!?